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中国互联网金融信用管理体系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2-10 共193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构建研究
【第2部分】互联网金融信用系统的建设引言
【第3部分】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现状分析
【第4部分】国外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5部分】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第6部分】 中国互联网金融信用管理体系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结束语

  信用以信息的形式展现给用户,实体经济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尚不能完全消除,对互联网金融来说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更是难上加难。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对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造成巨大影响的形势下,如何迅速有效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显得尤为迫切、意义重大。

  在国外,美英等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早,发展较完善,其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较成熟,一些经验做法对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有启示作用。

  本文认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设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模式是: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平台上创建一个互联网金融子系统,允许互联网金融全面接入央行征信平台,是目前理想的选择。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提出的建议是:通过明确数据来源对象、征信管理平台、信用产品最终用户构成和内部工作循环流程来搭建系统架构,采取分类获取数据、推进征信信息归集统一、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加强隐私保护和开展信用评分业务等措施来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内部环境,而外部环境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则建议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快信用立法、倡导建立自律行业协会、协调创新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大力发展征信服务机构、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


  参考文献:
  
  [1]Steven L. Schwarcz. Systemic Risk[J]. Georgetown Law Journal, 2008(11).
  [2]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Person-to-Person lending,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the Industry Grows[R]. 2011(7).
  [3]Freedman S and Jin G Z. Dynamic Learning and Selection: the Early Years [D].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aryland.
  [4]尼古拉?杰因茨.金融隐私一征信制度国际比较[M].万存知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5]米勒.征信体系和国际经济[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87-192.
  [6]姚文平.互联网金融即将到来的新金融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97-304
  [7]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3.357-362.
  [8]安建,刘士余,潘功胜.征信业管理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2013. 1-11.
  [9]芮晓武,刘烈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59-261.1
  [10]沈琨.网络金融征信系统助互联网金融风控升级[J].中国征信,2013(12) :54-56.
  [11]莫易娴.P2P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2): 101-104.
  [12]黄震,臧文静.我国互联网信用管理文献述评[J].中国征信,2013(9) :39-40.
  [13]彭冬梅.我国网络经济下信用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 (6):170-171.
  [14]宋世伦,刘岩松.关于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征信,2012(1) :54-57.
  [15]程识.我国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的策略研究一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平台的视角[J].征信,2010 (3) :9-12.
  [16]阮德信.网络信用体系构架与建设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2008(12) :36-37.
  [17]董才生.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8(6) :39-42.
  [18]周淼.电子商务征信机制问题浅析[J].青海金融,2010(8) :46-48.
  [19]袁新峰.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的思考[J],征信,2014(1) :39-42.
  [20]刘芸,朱瑞博.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与征信体系深化[J],征信,2014(2):31-35.
  [21]王希军,李士涛.互联网金融推动征信业发展[J].中国金融,2013(24) :60-61.
  [22]陆岷峰,刘凤.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变与不变的选择[J].南方金融,2014(1) :5-9.
  [23]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 :19-21.
  [24]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11-22.
  [25]穆怀朋.《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法律地位及意义[J].中国金融,2013(6) 45-47.
  [26]马义玲.我国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金融隐私权保护问题探讨[J].征信,2014(1) :52-54.
  [27]中国人民银行编写组.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R], 2013:5-17.
  [28]陈胜,方婧姝.互联网金融监管寻路[N],金融时报,2013-11-11(8).
  [29]姚洁.长三角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0]胡峰松.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31]何兆.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以JN县为例[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2]江蒸腾?征信制度的演进与我国征信体系完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3]毕家新.美国征信体系模式及其启示[J].征信,2010(2) :75-77.
  [34]陈凯.数据与征信:互联网金融的拿手好戏[EB/0L].
  [35]王晓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J].中国金融,2013(6) :47-49.
  [36]王晓蕾.也谈互联网金融[J].中国征信,2013(9) :54-56.
  [37]邹年.美国的信用体系[J].时事报告,2004(9):78-7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