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家庭医生体制运用问题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杜老师
发布于:2018-12-10 共453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家庭医生制度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一章】】家庭医生公共政策执行分析绪论
【【第二章】】家庭医生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家庭医生政策发展历程及其体系构成
【【第四章】】我国家庭医生政策执行的难点
【【第五章】】我国家庭医生政策开展困境的原因
【【第六章】】部分国家和地区家庭医生政策的实践经验
【【第七章】】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困境化解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 家庭医生体制运用问题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

  家庭医生政策是时代的产物,是为了适应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卫生总费用上涨等问题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有助于整合与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有助于改变我国目前“看病难”的现状。2009 年,我国开始家庭医生政策试点。

  到2017年,我国已经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般人群30%的覆盖率、重点人群60%的覆盖率,且家庭医生政策实践已经覆盖全国 85%以上城市。尽管成效卓然,但政策执行依然陷入了困境。

  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公共政策执行理论为指导,对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困境展开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政策执行困境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政策执行资源不足困境、政策目标实现困境、主体间利益协调困境、家庭医生激励困境、政策的社会认同困境。

  第二,造成这种困境主要是由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执行监督约束机制乏力、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家庭医生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四个原因造成的。

  第三,化解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困境应该从困境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来思考。

  第一,应当完善家庭医生政策本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法律保障,提高目标的可行性,使政策能够更好地指导执行;第二应当完善政策执行的资源供给,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增加对家庭医生政策实施的资金支持,促进基层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第三,通过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家庭医生政策的政府问责制度来建立有效的政策监督约束机制;第四,拓宽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益表达渠道,促进分工协作、完善利益分配,促进利益协调的实现;第五,提高家庭医生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职业吸引力以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第六,加大家庭医生政策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扩大宣传渠道,纠正社会上对家庭医生的认识误区。

  本文是以公共政策视角对家庭医生政策进行研究的文章,从宏观角度谈了对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困境及其原因的理解,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之前相对零散而碎片化的家庭医生政策研究缺陷。但是本文依旧缺乏对困境化解方式的深入性的研究,需要继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致 谢

  研究生三年,是我成长较为显着的三年。在这三年间,有导师的悉心指导,有同门的真情陪伴。

  首先,我要感谢的导师刘智勇教授在这三年间的悉心指导。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刘老师总是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们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带我们领略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前沿。当然,刘老师不只是在学术上教导我们,同时刘老师也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跟随刘老师三年,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处理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觉得这可能是刘老师给我更为重要的一课。只有态度决定了我们对细节的处理,当我们端正对一件事情的态度,所呈现出的成果必然和草草了事做出来的成果截然不同。这样的一个道理,会让我终生受益。感谢您的谆谆教诲!

  感谢薛晓东教授、沈华教授、曾维希副教授、刘宇老师在论文开题时的悉心指导。

  感谢师兄、师姐以及同门在论文写作中给予我的帮助。感谢肖磊同学的三年陪伴。和你在一起的时光里,我也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参考文献

  [1] 每周一画 | 总理要求: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诊疗资源下沉[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2/23/content_5152068.htm.
  [2] 我国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17/c_1122123973.htm.
  [3] 陈璟瑜, 姜明霞, 鲍勇.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贫困老人健康管理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13(34):3355-3357.
  [4] 张陆, 杜旭, 李美玲.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就医依从性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6(02):86.
  [5] 杨政雄. 全科医生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J]. 当代医学, 2013(05):25-26.
  [6] 王宇彤, 申健, 杨蓓, 等. 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医院管理,2012(07):53-54.
  [7] 刘民, 谢清平. 全科医生保障政策体系构建初探[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01):158-159.
  [8] 吴军, 史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2013(34):3346-3350.
  [9] 王现, 李丽芳, 施为群, 等. 家庭医生制度下社区门诊医保支付方式的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05):22-23.
  [10] GARTH MANNNIG.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对全球家庭医学的推进和发展倡议[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6):1861-1862.
  [11] 刘铮然, 王素华. 全科医学导论[G].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12] Tuohy C H. Dynamics of a Changing Health Sphere: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Canada[J]. HealthAffairs, 1999,18(13):114-134.
  [13] Kringos DS. The European primary care monitor: structure, process and outcome indicators[J].BMC Family Practice, 2010(11):81.
  [14] Johns H. Medicine Tertiary care definition[EB/OL].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patient_care/pay_bill/insurance_footnotes. html.
  [15] 鲍勇, 杜学礼, 张安, 等. 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J]. 上海医药, 2012(12):12-16.
  [16] 吴春容. 全科医生的起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2(02):45-47.
  [17] 代涛, 黄菊, 马晓静. 国际全科医生制度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5(02):1-7.
  [18] 储振华. 家庭医生的概念[J]. 中国医院管理, 1986(04):49.
  [19] 贾刚田. 日本的家庭医生[J].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4(03):142-143.
  [20] 高培勇, 崔军. 公共部门经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1] Samuelson P A.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4,36 (4) : 387-389.[Z].
  [22] 曲创. 公共物品、物品的公共性与公共支出研究[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23] 药师寺泰藏. 公共政策[M]. 张丹, 译.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1.
  [24] Lindblom C E. 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59:79-88.
  [25] 冯峰, 李庆均.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方法[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 57-61.
  [26] 张骏生. 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7] Smith.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J]. POLICY SCIENCES, 1973,4(2):203-205.
  [28] 光明日报. 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为何缺位[EB/OL].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2/26/nw.D110000gmrb_20160226_1-06.htm.
  [29] 新华网. 上海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33万市民有家庭医生[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6-10/15/content_5385902.htm.
  [30] 北京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http://zhengwu.beijing.gov.cn/jhhzx/szfgzbg/t1076514.htm.
  [31] 北京市稳步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EB/OL].http://ydz.beijing.gov.cn/ydz_56/xxy/201108/t20110809_733.htm.
  [32] 北京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http://zhengwu.beijing.gov.cn/jhhzx/szfgzbg/t1152395.htm.
  [33] 李培林, 陈光金, 张翼. 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10-114.
  [34]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G].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8.
  [35] 张世贤. 公共政策析论[M]. 台北: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6: 102.
  [36] 许栋, 王国斌, 张明, 等. 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现状及策略[J]. 中国医院管理, 2013(04):11-13.
  [37] 杨静, 鲍勇. 上海市全科医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0):1364-1367.
  [38] 张莹瑞, 佐斌. 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3):475-480.
  [39] 通讯员张懋通. 家庭医生制度推广亟待突破信任关转诊关[N]. 联合时报.
  [40] 莱茵荷德·齐佩利乌斯. 法哲学[M]. 金振豹,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41]张向东, 赵京, 兰丽娜, 等. 北京市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及激励机制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07):766-769.
  [42] 张奇林, 杨红燕.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研究[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57-61.
  [43] 张和平, 徐兰. 美国管理型医疗保健模式及其对我国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启示[J]. 卫生软科学,2007(02):117-120.
  [44] 张俊权, 裴丽昆. 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全科医学,2005(17):1399-1401.
  [45] 杨顺心, 黄菊, 代涛. 英国全科医生制度发展经验与启示[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03):261-264.
  [46] Kmietowicz Z. BMA annual meeting: CCGs are failing to improve care,BMA surveyfinds.[J]. Bmj Clinical Research,2014,348(23) : 409-465.
  [47] 张为佳. 英国的全科医生与全科医学教育[J]. 中医教育, 2001(05):60-61.
  [48] 王志明, 孔旭黎. 美国的全科医生教育及医疗服务现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0(05):308.
  [49] 张越, 闫昕, 高星, 等. 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效与问题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6(22):153-156.
  [50] 胡红濮, 代涛, 刘硕, 等. 英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经验及启示[J]. 中国数字医学, 2015(07):10-14.
  [51] 徐彪, 庹兵兵, 张黎黎, 等. 丹麦卫生信息化项目MedCom建设及其启示[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04):8-12.
  [52] 蔡利强, 侯进, 陆新建. 香港转诊制度对内地实施分级诊疗的启示[J]. 中国全科医学,2017(15):1787-1792.
  [53] 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mation. 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mation 2012 to 2017Strategic Plan[R].2012.
  [54] 郭珉江, 代涛, 万艳丽, 等. 加拿大卫生信息化建设经验及启示[J]. 中国数字医学,2015(07):15-19.
  [55] 杨志平, 刘运芳, 樊代明. 试论新型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01):98-100.
  [56] 朱晓丽, 黄菊, 马晓静, 等. 全科医生激励约束机制的国际经验和启示[J]. 中国全科医学,2015(25):3001-3005.
  [57] Leung D. Sustaining quality, performence and cost-effectiveness in a public hospital system[R].Hong Kong: 2011.
  [58] GMC. Good medical practice[R]. Manchester: 2013.
  [59] 梅诗晔. 台湾、新加坡的双向转诊制度及启示[J]. 医学与哲学(A), 2013(12):70-72.
  [60] 高和荣. 台湾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的运作及其借鉴[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76-82.
  [61] 吴文强. 发达国家双向转诊制度建设的实践与借鉴[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49-53.
  [62] Bindman, A.B. & Majeed, Azeem. Organization of primary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J]. Primarycare BMJ, 2003, 326(22): 631-633.
  [63] Visit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online and register[EB/OL]. http://www.guideline.gov.
  [64] 关昕, 史张宇. 国外社区双向转诊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07):19-21.
  [65] 冯静. 公共政策学[G].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66] 芦炜, 张宜民, 梁鸿, 等.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联动改革的理论基础及政策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6(08):3-9.
  [67] 杨肖光, 马晓静, 代涛. 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3(08):14-19.
  [68] 任飞. 完善区域纵向医联体建设的思考——基于制度理性选择框架[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10):1-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