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园林山石的不同类型和形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17 共2416字

  4.1.2 山石的不同类型和形态。

  宋代园林中利用山、石进行掇山和置石,模仿自然,回归自然,在有限的空间中模拟天然野趣。根据宋代园记的记载,宋代的园林中,山石的状态主要有置石、叠石为山、筑土为山、叠石筑土结合。[35]

  宋代画论中的对自然山体的状态及配置手法都有很多的描述,宋代在重文轻武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山水画更注重自然主体的意境美,以及所描绘事物深层次的内涵。到了明代则更将绘画的重心放在对山石的细节描绘上,追求真实地表现。也正是因为宋代这些文人画家的感情投入,才让宋代园林更韵味悠长,意境深幽。[36]

  画论中对于山石类型形态的描述甚多,从不同的出发点展现山石的多样性。多篇文章提到了对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山石的各种形态。

  画论从山貌、山景、山境三方面论述了不同地域之山。其中山貌不同源于地理和气候的差异;山景部分又延伸出了适山建筑和适山活动,使山的地域特点又归落到人的活动和体验;而山境的效果又源于物、建筑、动物等要素的烘托。从实体到意境的过程正是从自然到人工的过程。

  园林吸纳自然的精华,园林中的山景也在以自然山为原型的前提下对山之美的表达也并不是单一的。北方园林中的山景是雄伟,江南园林中的山景则是景致,因此造就风格迥异的园林景象。形状纹理规则、层次丰富分明、有自然之势的黄石假山则是"西北之山多浑厚"的代表,精致秀美的太湖石则是"东南之山多奇秀"的代表。江南园林中,太湖石的使用常以置石和假山的方式出现,山的外形极为流畅、层次丰富、且有多变的空洞。组景极富韵律和节奏。与江南园林的风格极为符合。在宋代皇家园林艮岳之中便充分地运用了太湖石的以上特点:"增以太湖灵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石皆激怒抵触,若碮若齿,牙角口鼻,首尾爪距,千态万状,殚奇尽怪。"[37]以及南尚书园:"池南竖太湖三大石,各高数丈,秀润奇峭,有名于时。"[38]都充分展示了太湖石的天然之态。

  自然之山除了地域性的差异,有了其他景观要素的搭配,其季节性的变幻也是极为丰富的。画论中通过烟岚、朝暮、人物、景致四方面论述四时之山。讨论的细节可概括为三个问题。

  第一,是时间景观问题。时间包括四季与朝暮,其实景景观的形态和色彩不同。画论中说的春淡怡夏苍翠秋明净冬惨淡,论出了四季烟岚如人态,即是如人态,就分男女,男态如笑如睡,女态则如滴如妆。如此看来,四季之美则更为形象。园林中也经常使用四时之山进行造景。例如清代扬州的四季假山。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将郭熙的四时之山的论断发挥到了极致。

  第二,是景观与人的情感通用的关系问题。春山人欣欣,夏山人坦坦,秋山人肃肃,冬山人寂寂。这便是将人的心情变化融入了山的四季之景。心境不同,观察到的景致亦不同。画家注重自然四季的变化,将其融入山水画中,使其极具景观层次。

  第三,是气象气候景观不同的问题。气候不同,其造景手法也不同。南宋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就是其论断的最好体现,画中综合完整的山石、水、植物、建筑、人物的景观要素,画中的山体虽然不是中心景观,但其不同的表象手法为整体季节的营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春景:通过花卉树木的新生,创造富有生机的景象。配合迷朦不清的远山极富意境。堤边有庄院,人物一幅繁忙的景象。夏景:最大的特点是人与水的接触,水边设凉庭,亭内有人乘凉看景。凉亭伸出平台向湖中。秋景:画中建筑庭院内有一老者静坐养神,颇有情致。庭院外以树石包围,将人与景似隔非隔。冬景:湖边松树挺拔,远处有山,近处有石,一片苍茫。桥头一老一小骑驴前行,似在寻雪中美景。四季气候表征明显正是景观要素间的搭配,更是由于人物活动形式的点题。

  画论中对山类型的论述不仅从广度的区域、季节角度出发,韩拙在《山水纯全集》的《论山》中也详细的论述了对不同形态的山的称谓。文中命名方式和角度也不单一,包括山形、大小、高低、坡度、深浅、组合、部位、位置、环境等。

  山貌的丝毫变化都会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这样看来,文中仅仅是山名的汇总,更是山景形成的基础。因而认识掌握山的形态及名称的重要性就在于园林中营造独立的山,多样的山。

  这样将山的细节拆分总结,使我们将视线从概括的山外形转移到内容丰富的山中之景,所谓远看取其势,近观取其质。山水画中对山的表现不单是从整体山势出发,很大一部分是以山的局部为中心,近距离的接触山的质感和环境。园林中的山景也是如此,有仿整座自然山的假山,也有模仿山体局部特点的山石造景,有适宜远观的山景,也有满足近距离观察、从中体验的趣味性山景。这些景物的营造都是以山态的多样性为前提的。山无论是在山水画还是园林之中都是极富变化的造景中心。

  除了不同山的类型区分同一座山有不同的位置,与其他景观要素也有不同组合方式,因此所成的景也自然不同。只有了解了山与水、石、林丰富的关系,才能把园林的自然做到真正的自然,达到生态的平衡。

  画论中除了对山体的丰富类型和变化有相关描述,对石的不同类型方面也有涉及,特别是《山水纯全集》中有专门的《论石》部分。画论中从石质、石形、石状、石位四方面进行了石类的区分。展示了石的多样美和与环境协调关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画论中以丑为美的赏石观,与上文提到的山石的阴性美相吻合。

  由此可见,宋代园林的营造,在选石上,更欣赏怪石,重视石的特殊形态带给人的联想。山的堆叠也是如此,不在其真实性,而在其与人的共同性与沟通,更在其蕴含的意境。《艮岳记》中描绘了对峰石的命名。按审美标准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类总结。

  这些名称形象生动,都是源于山石的不同形态以及周围所处的特殊环境。与千奇万状的赏石观相对应。正是命名之人对奇峰异石的感情所在。

  通过以上画论中对山、石不同类型和状态的描述,不难发现,无论是描写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形状的山石,都会将其拟人化,如同人一样具有多样性。

  在描绘山石的状态时加入人的感情和感受,使之如同园林的作用一般,在满足人审美的同时,使人可以身处其中,感受自然,寄托情感。

相关标签:园林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