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班级非正式群体中的个体成长。
同伴群体是影响个体发展所依赖的最直接、最亲近的人际交往群体,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其行为、态度、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深远。"团体动力学认为,第一,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第二,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群体的影响力依靠其个体成员的行动来实现,而群体又可以支配个体行为。因此,班级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研究是极具价值的选题。
对班级人际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在考察班级人际关系的总体情况的同时,区别了三中不同类型学生,并分析其特征。从个体角度考察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影响因素,指出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主要特征,调查个体在非正式群体中主要的交往互动行为,并进而分析探讨了班级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班级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班级基本情况介绍。
1.班级所属学校情况简介。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是新疆石河子市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大多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家庭,而这些家庭多来自全国各个省份。
2.班级学生构成3.班级特点。
我所进入调查的班级是初一年级的一个班,正处于下学期,经过了上一学期初一生活,班级学生不论对学校、对任课老师,还是对同学都已经熟悉。初一年级的课程相对与初二、初三年级来说比较轻松,方便调查研究。
这是一个普通的、比较成熟的班级,说它普通,是因为这个班级没有比其他同年级的班级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说它比较成熟,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现任班主任有较高权威。在匿名的班主任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有 85%的学生对现任班主任的工作比较满意。现任班主任是一位拥有多年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的女老师,管理班级收放自如。
第二、班级组织结构稳定。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基本可以自理,班主任交给班委负责人后,活动基本都可以有序进行。班委成员都有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在班级事务处理方面与班主任密切配合。
第三、班级大多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强。经过初一上学期的磨合与交流,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关系基本稳定,对班级也有了一定的感情,在对班级满意度的访谈调查中,显示有 65%的学生对班级比较满意。通过日常观察也能发现班级学生对班级的热爱,在班级文化建设月里,很多学生为班级图书馆的建立主动捐书,积极争取照顾教室内的花卉和金鱼的机会;在学校举行的的拔河比赛活动中,班级学生踊跃参加比赛,即使在活动中受伤也毫无怨言,面对不理想的比赛成绩,大家的情绪都很低落等等,这些都能彰显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强和对班级的热爱。
第四、班级每日常规都能在班委的指挥下正常进行。教室清洁与整理,每日的值日生都能明确自己的任务,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课间操和眼睛保健操由班委成员督导,学生们都能按要求做;放学时的列队也能达到学校要求。
第五、班级教室布局合理。如图 2.1 所示,整个班级的布局简单却不失活泼,严肃中又不乏温馨的存在。窗台上的绿色盆栽,图书角处小鱼缸里的金鱼,学习园地老师的温馨寄语,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二)社会测量法的实施。
社会测量法,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J.L.Moreno)提出的,是研究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可以直观地揭示群体(特别是小群体)内的人际交往结构模式。它的基本原理是,认为所有群体内部都交织存在各式的非正式组织,它们以群体人际间存在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为基础。群体内各成员对彼此的选择情况可以如实反映出他们之间心理上的亲疏关系,即肯定选择意味着对对方在心理上的接纳与赞赏,否定选择意味着对对方在心理上的排斥与拒绝。群体中的个体若被其他成员肯定选择的越多,就说明他在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越高;反之,否定选择越多,说明越被群体其他成员所排斥。通过对群体成员选择结果的分析,可以清晰明确群体的存在情况和各群体内成员的人际交往情况。
社会测量法使研究者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迈向了更为科学的研究轨道,由于成员间相互观察了解较多,而且参与评价的人数较充足,因而使得评定的结果较为可靠全面。社会测量法采用问卷的形式确定群体中人们之间的好恶情感关系,可以用图表直观表示人们的相互关系。因而,分析班级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直观展现班级内的人际交往情况,莫雷诺社会测量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社会测量的方法,"我们可以对集体的以下方面有所了解:①整个集体是否很团结;②其中分成了哪些伙伴群体;③哪些人是这个集体或那些伙伴群体的中心人物;④集体中的每个同学,都各自处在什么样的位置。"①在本部分研究中,针对班级人际关系的调查,设计了如下问题,测量全体同学(合计 43 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每位同学各自选择 3 人。
(三)社会测量法的结果。
确定了选择标准和选择数量之后,根据被试者的选择状况绘制社会测量矩阵。方法如下:对班级成员进行编号,并按照编号把班级中每个人所作的选择整理到表格中,用"+"表示,绘成矩阵图。见附录四班级整体人际关系社会矩阵图。通过附录四所展示的班级整体人际关系矩阵图,不仅可以看出班级学生每个个体的选择情况,还可以清晰了解到每个个体被选择的次数,进一步了解到每个个体在班级群体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处的大致位置。
(四)班级学生所处的情感位置。
1.三种类型学生的区分。
从社会测量结果在附录四中呈现的学生选择情况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个班级 43 位同学中,5 号是最受欢迎的人,有 7 个人选择了他;其次为 8,9,21,26,42 号,选择的人数是 6 人;再次为 24,31,32 号,选择的人数为 5人;然后,还有 16,19,41 号,选择的人数为 4 人;而 1,6,10,14,28 号则无人选择。由此可以判断,5,8,9,21,26,42 号为人缘型,1,6,10,14,28 号是孤独型,其他为中间型。
42 号为该班的副班长,并且兼任小组长和英语课代表,26 号为政治课代表,在学生群体中较受欢迎;6 号也为该班的副班长,10 号为小组长,在学生群体中为孤独型。结果表明,该班级中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干部和所选定的课代表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有个别班委成员在班级中的人缘较差;与之形成对比,班级中有些普通学生的人缘极好,成为班级中的核心学生。
2.对班级最受欢迎学生的简介。
在班级的男孩群体里 5 号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个男生,学习方面属于班级中等,个子比较高,日常观察发现他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一个男生,脸上时常挂着微笑。跟与自己身高相仿的几个班级后排男生关系紧密,形成一个小群体,5 号在这个小群体里的作用还是比较突出的。
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你为什么选择了 5 号或你为什么喜欢和 5 号在一起玩耍"这一问题对 6 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记录如下:学生①:"平时我们都在一起嘛,起码遇到心情不好的事儿都能一起承担,就是有啥心事吧,真心话啥的告诉他,他也不会跟别人乱说,还有就是平时玩儿在一起都觉得挺开心的。"学生②:"是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特爱帮助人,挺随和的,就是有什么事情就爱跟他聊聊。"学生③:"以前,我不爱和别人交往,现在还可以,就是他会主动找我聊天,因为他,我还在班里交了几个朋友,有朋友在一起挺好。"学生④:"他吧,就是善解人意,随和。但是他也有原则,他最不喜欢人摸他头发,有次,有人摸他头发,他就打那个人,不是真打,就是闹着玩儿的打。"学生⑤:"他学习成绩挺好的,反正比我好,问他问题他都耐心讲,没一点儿瞧不起人的感觉。"学生⑥:"他不会跟女生胡闹着玩,人挺正派的,还挺大方,会主动帮助同学。"3.所观察到的孤独型学生的情况简介。
1,6,10,14,28 号在班级人际关系是属于孤独型的。他们在班级群体中不受重视,甚至在班级中会被忽略或被排斥。1 号是一个在初一下学期的中途转校生,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座位,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间喜欢自己独自摆弄一些东西,不喜欢与同学交流。6 号是班委成员,是一个女孩子气比较重的男孩子,遇到事情爱哭,多愁善感,有点儿小心眼,不太讨男孩子喜欢,他比较喜欢跟班级里的大大咧咧的女孩子玩儿。10 号是个比较默默无闻的男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交流也不爱交流,经常看到他独自坐在自己座位上看书或写作业。14 号是一个有点爱斤斤计较的一个小胖男生,在小个子男生群里不太合群,而在高个子男生群里又容易被人忽略。28 号是一名女生,通过班主任了解到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上有点异常,年龄要比同班同学要大 2 至 3 岁,但身材偏小,她的座位在班里的第一排,她的性格极内向,学习成绩较差,没有同学愿意跟她玩儿,观察过她在体育课的表现,大家在自由活动练习拍排球,她自己蹲在墙角看别人玩儿,有同学邀请她,她不愿参加,摆摆手拒绝。通过班主任还了解到她还曾因为被原与她关系好的一女生拒绝往来而不愿上学,班主任和家长对她做很多思想工作,并让那位女同学对她保证继续做好朋友,才劝服她回校上课。
4.班级中的中间型学生。
在班级中,更多的学生属于中间型,他们是班级里的中流砒柱。中间型的学生平时表现不算突出,成绩数班里中等,人缘也属中等,他们虽不能在班里一呼百应,却也有自己的小圈子,在班级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相比较于人缘型的学生来说,其影响能量波及的范围有限,在班级活动中缺乏足够的号召力。
(五)三种类型学生的特征分析。
对班级多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的结果显示了各类学生的主要特征。由于初中阶段处于男女生交往的敏感阶段,大多数学生选择与同性交往密切,并且男女生呈现了不同的特征表现;少数人缘较好的学生拥有较高的异性人气,他们的性格特征呈现"中性化":男生较为体贴温和,女生较为大大咧咧,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有点儿"女汉子".现将三类型的男生女生特征分别呈现如下:
1.人缘型。
人缘型的男生主要包括如下特征:
(1)"仗义、爱帮助人".
在访谈中,针对"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做朋友\你欣赏他身上的哪些特点"的提问,男生张口就来的答案和提到最多的词语就是"仗义"."遇到不好的事儿,有啥不开心的,心事呀啥的你告诉他,他不会跟别人乱说的","仗义呀,遇到啥事儿,他能替你考虑","有啥需要帮忙的,他都会主动帮我,挺爱帮助人的","就是吧,他很仗义,就不自由地想跟他聊心事儿,挺想跟他在一块儿玩儿的,呵呵".在他们的眼里,"仗义"就是能说到做到,共患难同享乐。他们也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推崇"哥们儿义气",欣赏"侠义之士","仗义"一词有模仿影视作品中人物塑造的成分。
(2)"脾气好、不记仇".
跟脾气好的同学玩耍交往,你不用担心他会恃强凌弱,也不会担心无意惹怒他的后果。"他都不发脾气的,几乎很少发","有时候,我也会把他惹生气,他就不理我了,但过一会儿,就是下了一节课后吧,就没事了,还会跟我说话呀,聊天啥的","就是跟他说话吧,聊天的啥的,没啥负担,你不会想那么多,也不用担心说错话,轻松".脾气好的同学跟同性和异性同学都能玩儿在一起,人缘自然很好。
(3)"公正、能以身作则".
这样的评价主要是针对班级的班委成员中较为受欢迎的同学的,他们的号召力来自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平时在管理班级同学时能够以身示范,处理班级事务时能够做到公正,不偏袒关系好的同学,"他处理事情还是蛮公正的,他不会说谁跟他关系好他就护着谁,只要是那个人犯错了,他就会批评他的","班里边儿有啥活动吧,他都会积极参加,然后还会带着我们去参加".
(4)"低调、不招摇".
根据日常的班级观察和访谈发现,很多受同学们欢迎的学生都不是特别张扬的,他们都比较低调,行为低调,言语低调,总是不温不火的行事方式,很符合我国儒家经典的"中庸"处事之道,"这次我考试考得不好,他还来安慰我了,其实他考得挺好的,但他不会表现的那么明显,比较低调,会照顾我的心情","我们即便是吵架生气了,他也不会说难听的话,也不会把我们的事儿跟其他人到处说,一点儿都不招摇","他学习挺好的呀,但他挺低调的,平时问他问题他都能认真回答,一点儿都不会嫌弃人".
(5)"帅、顺眼".
在女生对人缘好的男生评价中,除了人的性格好、脾气好、学习好以外,出现了类似"长得挺帅的"、"长得还行吧,挺顺眼的,呵呵"、"他长得挺像张翰,你有没有觉得,我喜欢张翰,呵呵"等等的长相评价。究其原因,一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天性使然;二是深受偶像影视剧的大肆宣扬的结果,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受到网络的影响极大,"男神""女神"当道,"小鲜肉"新鲜出炉,耳濡目染之中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与影视作品的形象及自己的偶像相联系,用他们的话讲是"我们都是外貌协会的会员",奉行"外貌至上".
人缘型的女生主要包括如下特征:
(1)"比较外向、开朗活泼".
"她特别爱笑,性格比较开朗,比较外向吧,跟她在一起聊个天呀、说点儿心事儿呀啥的,感觉呀还挺舒服的","她呀性格比较外向,跟谁都能聊得来,人也挺可爱的""你不知道,私底下她很活泼的,老爱逗我了,挺喜欢跟她玩儿的,有啥事儿也愿意跟她说说".开朗活泼的女生能够把自己的开心、快乐传递,让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那份开心与快乐,自然能吸引到班级中的同学。
(2)"体贴、善解人意".
俗话说的好,"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这也正是突出了女孩子体贴、善解人意的特征。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4-2-1"的家庭结构里,家人的过多关爱容易让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行事不会考虑别人感受,尤其是很多女孩子养成比较骄纵的不良品格。本班级中的独生子女较少,在较受欢迎的女生中独生子女更少,她们多是家中的老大,在家里已经开始帮助父母处理家务事,照顾弟弟妹妹。到了学校里能够很自然地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相处之中做到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很多不愿跟家人说的事儿,挺愿意跟她说说的,她比较能理解我的想法的","她特别地贴心,我早上经常不吃饭的,她每次都会从她家里带吃的给我,她是我的亲爱的,哈哈","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挨老师批评了,你知道我们数学老师说话挺狠的,把我给说哭了,放学后,就她一直陪着我,安慰我,是不是很姐们儿".
(3)"学习成绩好,还没架子".
在一帮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堆儿里,他们的话题是比较多样化的,但作为学生,她们对成绩的关注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学习上不如意的学生对成绩好而又友好的同学评价都挺高的。"她学习挺好的,还挺爱帮助人,我有什么不会的就爱问她","她学习好,我们班主任老师挺喜欢她的,但她一点儿架子都没,平时还爱跟我们玩儿呀闹的".
(4)"幽默、搞笑".
说话风趣幽默的女孩子特别能吸引同学的关注,这类型的女孩子不仅是女生群体的宠儿,在男生群体中也享有一定的人气。"你不知道,老师,她在私底下很搞笑的,我们几个人就数她最能逗人了,说话幽默的不行。""她在我们男生群儿里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她说话特别逗,搞笑的很,幽默呀,又不爱生气。"
2.孤独型的学生特点。
根据同伴提名的结果,对班里的同学采取秘密访谈,问题设计:"你感觉班里的 xxx 同学怎么样?你最不喜欢他\她身上的哪些特点,或你觉得他\她身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再或者你不希望自己带有他\她身上那些特点?"(1)言辞犀利、爱挤兑人。
与人相处免不了语言的沟通,说话的艺术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他说话老带刺儿,老挤兑我们,我们不是学习不好嘛,他就老说话刺激我们","他嘴巴挺毒的,毒到没朋友,反正我是不喜欢和他玩儿".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赞扬和承认,适度而又真诚的称赞能够让交流的对方充满自信,心情愉快。然而,言辞犀利的学生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不自觉地得罪同学,或有意地挤兑他人,他所说的话都是对对方缺点的指责或嘲弄,自然招致同学的讨厌。
(2)张扬、爱耍宝或沉默寡言,不主动与人交往。
通过日常观察班级中受孤立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的表现呈现两种极端,一种是特别张扬,爱耍宝的。"班里什么事儿都有他的一搅儿(意思是瞎掺和),每天咋咋呼呼的,特讨厌他","他觉得自己挺逗的,我觉得他挺爱逞能的,啥也不会就知道瞎咋呼".另一种是沉默寡言,不主动与人交流的。"他是这学期新转来的,他都不怎么说话的,跟他聊不上话","他就爱自己玩儿,不太喜欢别人打扰他,我们不太了解他也不敢逗他".第一种学生表现过火招人烦,第二种学生基本无表现,最容易被人遗忘。
(3)"爱打小报告".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更依赖于在同伴群体中寻找归宿感,有时会做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且不希望成人知晓,如果同伴当中有"告密者",这个"告密者"将会受到群体的谴责和驱逐。"我最讨厌他了,班里一有什么事儿他就跟我们老班讲,背后就爱跟老师打小报告","他特别不识玩儿,什么事儿都会跟我们老师讲,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爱逗他,现在我们都不爱搭理他".班级中的"告密者"还通常被同学称呼为"老师跟前的红人"、"班主任的线人",称呼和言谈这类同学语气尽显嫌弃和不认同。
(4)爱撒谎。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最为讨厌虚伪、不诚实、不真诚的人。在同学之间的相处中,爱撒谎骗人的同学往往受到大家的排斥与不信任。"我不是课代表嘛,每次收他作业,他就会说,'哎呀,我忘家里了','嗯,我昨天发烧了,现在还烧着呢,没写成作业',你没写就没写嘛,你补一下作业我又不会跟老师讲,就爱撒谎骗人,其实他就是没写作业","她的话你就不能相信,基本上没真话,骗我好几次了,挺气人的".在班级群体中,同学之间的长期交往很容易使同学发现个别同学的虚假与不诚实,爱撒谎的同学会很快会失去交往群体,要想获得同学原谅与认可需花费很大力气。
(5)学习成绩差。
据日常观察和本班任课老师的描述,以及学生成绩单的成绩呈现,发现孤立型的人或招人讨厌亦或被人遗忘在角落,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差的。作为学生,学习成绩是他们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学习成绩差的人自我评价较低,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或表现过火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或沉默寡言来躲避同学对自己成绩的关注。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讲,"我就是想逗大家笑嘛,反正大部分老师也不管我们,没事儿,我就是带动课堂气氛的","我学习不太好,自己不敢和学习好的玩儿,他们也不愿意和我玩儿的,那些学习差的学生太疯了,我也不喜欢跟他们玩儿,我自己挺好的".成绩差使一部分学生成为班级孤立的存在。
3.中间型学生的特点。
中间型的学生特点不是特别鲜明,但他们是班级的中流砥柱,班级的重要组成群体。班级学生对这部分同学的描述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亲疏不同,了解不同,也很难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来描述他们,正如同学所说"跟我一样呀,就是一普通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平时不惹事儿,在班里不怎么突出","但是她也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在一起玩儿的".任课老师描述中间型个别学生"学习还算努力,但聪明不足,成绩不够突出,在班里挺普通的","学习不算好,也没什么特长,就数学还算可以,其他的都挺普通的"等等。
二、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网络。
为了清晰展示每个学生在班级群体中的位置,揭示班级学生人际关系的微观结构,利用附录四中班级整体人际关系社会矩阵的学生选择结果,整理数据到表,根据表 2-2 的数据并利用 UCINET 软件,绘制班级非正式群体网络图。
班级非正式群体网络图所示。
网络图一方面可以清晰展现班级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微观结构,并再次证明了班级三种类型学生的存在,即人缘型、中间型、孤独型;另一方面,可以形象展示班级人际关系微观结构中特殊现象--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些群体的组成不仅仅要看个体被选择次数多寡,更为重要的是班级学生相互间选择的程度。班级学生中相互间的人际关系是微妙复杂的,具体到班级中某一个学生,他肯定属于班级这一个正式群体,同时他还可能是班级中的某个非正式群体的一名成员,甚至还可能同时属于班级中的几个非正式群体,倘若他仅仅只属于班级这个正式群体而不属于班级内的任何一个非正式群体,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的情感地位是非常不利的。
从以上的网络图中可以直观看到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情况和特点。班级男女生群体的分化明显,非正式群体中的性别单一;男生群体中,非正式群体较为集中,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女生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相对分散,数量相对较多等。
有关班级非正式群体建立的影响因素、具体特征、及群体内的人际交往和对个体发展的功能方面的相关分析在下文中将详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