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心理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02 共1643字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学生是偶像崇拜的主力军,不论是偶像产品多与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关(如文具、手袋、卡贴等),还是论坛、微博等的明星板块都以中学生为主。

  那么中学阶段出现偶像崇拜是偶然还是必然呢?媒体上时不时又会爆出某些粉丝在崇拜偶像中的极端事件,且这些极端粉丝多是中学生群体,如"某初中生因他人不喜自己的偶像而对其破口大骂,掀起网络骂架风波".那么现时代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真的如报道所说的那么极端吗?如今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多年,研究多以现状调查为主,考察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比例、类型、模式、原因、影响等具体问题,但是这种具体的调查一方面得出结论较零散且与被试群体的相关性较高,推广性较差,另一方面仅靠调查的方法不太容易得到与其他要素的因果关系。基于此,McCutchen、Lange 和 Houran 提出了偶像崇拜的心理专注--成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偶像崇拜量表(CAS)用于测量偶像崇拜程度问题,这算是偶像崇拜研究史上的里程碑,由此打破了偶像崇拜问题孤立的研究,使得研究者们能从更广阔的视角对其进行探索和分析。

  自对偶像崇拜问题进行量化测量后,研究者们除了关心其基本概况(偶像崇拜的比例、类型、模式等),更为关心的是偶像崇拜的原因和影响,即我们所说的关于前因后果变量的研究。在关于偶像崇拜原因的研究上,主要是从个体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和社会原因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关于原因的研究也较为单一,往往只分析某一个原因对偶像崇拜的影响,与现实情况有较大的分歧。另外,在分析偶像崇拜原因时,个体原因的研究相对丰富一些,比如从个体认知水平、依恋状况、人格特质、自我认同、逆反心理、情绪宣泄等方面进行考虑。在关于偶像崇拜影响的研究上,主要是分析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比如积极方面的,偶像崇拜有助于青少年顺利度过"过渡期"、有助于其自我的积极发展、有助于其树立自我社会探求的参照目标等;而在消极方面,偶像崇拜可能出现过激的行为反应、可能出现浪漫幻想而忽略现实、可能导致不合理的偶像消费等。虽然对于其影响的研究结论较多,但是无论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作为青少年个体或者教育者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应该怎么办,即关于应对策略方面的建议和观点还是比较少的。

  因此,本研究除了调查现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外,还试图从个体角度明晰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机制,探讨依恋和人格两个因素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期望在深入研究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问题后,就相关研究结果为家长、老师提供有效的教育建议,帮助青少年建立合理的偶像崇拜观,积极发挥偶像崇拜的作用,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1.2 研究目的。

  其一,通过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调查,了解现阶段偶像崇拜问题的基本概况,更加全面的了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问题;其二,通过探讨青少年依恋、人格对偶像崇拜的影响、探讨人格在依恋与偶像崇拜间中介作用,以明确人格与依恋在偶像崇拜中的内部机制;其三,通过对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的概览和对其内部机制的分析,为青少年和教育者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与措施。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在参照已有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具体情况,对其偶像崇拜现状进行调查,能更全面了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类型、模式、表现、成因及对青少年的影响等问题。

  本研究在已有偶像崇拜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明晰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机制,以个体心理要素切入,重点探讨依恋和人格两个因素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人格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其三者的关系,更为客观的对偶像崇拜的原因进行分析,丰富相应理论体系和研究视角。

  1.3.2 现实意义。

  通过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状况的全面调查与分析,能够明确偶像崇拜的结构、机制、影响因素等问题,帮助青少年明晰偶像崇拜问题,使其自身对偶像崇拜的认识更加客观、深刻;通过对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的剖析与解读,能够为教育者提供具有实践性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激励、引导和矫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