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剧论文

李玉剧作题材选取应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时间:2016-10-13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268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李玉剧作题材的来源与特色分析
绪论:李玉戏剧创作的特点研究绪论
1.1:取材于小说故事
1.2 1.3:取材于现实生活
第二章:李玉戏剧题材的主要类型
第三章:李玉对戏剧题材的处理
第四章:李玉的作品对当前戏曲创作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李玉剧作题材选取应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李玉作为明末清初着名的剧作家,他的成功得益于很多方面。时局的动荡,低微的出身,这些看似是逆境的因素,都为他的传奇创作“添砖加瓦”,为他提供了广阔丰富的戏剧题材。在思想上,他始终保持着对政治的敏感,对普通大众的关注,对历史发展的思考。在艺术上,他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一生中创作了几十部经典作品,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革,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本文从李玉的戏剧题材入手,考证剧作题材的三大来源。在着名的“一、人、永、占”和《清忠谱》中,《一捧雪》《永团圆》和《清忠谱》中的角色都是有人物原型的,而《人兽关》和《占花魁》则是直接改编自当时流行的通俗小说。
  
  虽然他的原创故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突出,但这并没有影响李玉的戏曲创作成就。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李玉的选题手法,在没有满意的原创题材之前,可以尝试改编当前流行的,受大众欢迎度高的小说和故事,也许这样还可以达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题材来源以外,在戏剧题材的处理上,李玉擅于选取典型人物,巧妙构思戏剧结构,并描写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众生活以及流传已经的历史故事,借剧中人物之口,抒发作者内心对于国家命运和社会动荡的反思,这对与我们当前的戏曲创作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当前的戏曲创作中,人物形象如何塑造、结构如何富有吸引力,以及怎样提高戏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等方面都仍在探索阶段,因此,随着当前戏曲理论研究系统的日益完善,相信像李玉这样艺术性与思想性都极高的戏曲编剧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一、研究论着
  
  (清)李玉着;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李玉戏曲集》(上、中、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版。
  
  颜长珂、周传家着:《李玉评传》,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 年版。
  
  顾聆森着:《李玉与昆曲苏州派》,广陵书社 2011 年版。
  
  刘召明着:《晚明苏州剧坛研究》,齐鲁书社 2007 年版 .
  
  孙书磊着:《明末清初戏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年版 .
  
  顾聆森着:《沈璟与昆曲吴江派》,上海文艺出版社年版。
  
  康保成着:《苏州剧派研究》,花诚出版社 1993 年版。
  
  李枚着:《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唐宋元篇),黄山书社 2006 年版。
  
  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明代篇),黄山书社 2009 年版。
  
  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清代篇),黄山书社 2009 年版。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年版。
  
  叶长海着:《中国戏剧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 年版。
  
  廖奔、刘彦君着:《中国戏曲发展史》(1--4 卷),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3 年版。
  
  赵山林着:《中国戏剧学通史》,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
  
  李修生主编:《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 年版。
  
  王永恩着:《明清才子佳人剧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年 6 月版。
  
  顾仲彝着:《编剧理论与技巧》,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1 年 6 月版。
  
  刘奇玉着:《古代戏曲创作理论与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年 6 月版。
  
  谭帆、陆炜着:《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 4 月版。
  
  (明)冯梦龙着:《警世通言》,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版。
  
  (明)冯梦龙着:《醒世恒言》,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版。
  
  (明)冯梦龙着:《喻世明言》,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版。
  
  二、期刊论文
  
  顾乐真:《李玉与苏州派的主张》,《江苏师院学报》1980 年第 2 期;
  
  康保成:《论苏州派主将--李玉》,《中山大学学报》1987 年第 4 期;
  
  康保成:《发乎情,止乎礼义--苏州派爱情剧略论》,《艺术百家》1990 年第4 期;
  
  马胜贵:《李玉的成就和地位》,《戏剧艺术》1984 年第 1 期;
  
  任青:《试论李玉婚恋传奇中的“重理轻情”现象及其积极意义--以<永团
  
  圆><占花魁>为例》,《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1 年 1 月第 1 期;
  
  郑志良:《<千忠戮>作者考辩--兼与刘致中先生商榷 》,《文学遗产》2009年第 4 期;
  
  杨伟:《苦海范舟:李玉作品研究》,《文教资料》2011 年第 24 期;
  
  范红娟:《轻描淡写与浓墨重彩》,《艺术百家》2004 年第 4 期;
  
  邹华:《<千忠戮>与李玉剧作的差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6 期;
  
  高沁:《<占花魁><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创作差异浅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14 期;
  
  王金花:《试论李玉戏曲作品的地域特色》,《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2 期;
  
  陈锋、徐国华:《李玉<眉山秀>传奇考释》,《老区建设》2011 年第 20 期;
  
  俞为民:《李玉与苏州派的戏曲创作--江苏古代戏曲家研究之五》,《艺术百家》1992 年第 1 期;
  
  郭英德:《刺世伤时 显微阐幽--论苏州派传奇的文化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年第 3 期;
  
  刘方郑:《论苏州派作家的忠奸斗争戏》,《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1 年第1 期;
  
  王延辉:《从李玉的戏曲创作看他的思想》,2009 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陈锋:《李玉人情世态剧与明末市民审美趣尚研究》,2013 年东华理工大学硕士
  
  毕业论文;刘爽:《李玉个性心理对其传奇创作的影响》,2014 年新疆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致谢
  
  感谢中国戏曲学院,在这里度过了自己七年的美好时光。七年的时光转瞬即逝,直到将毕业论文写完的这一刻,才真切地感觉到要面临离别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倍感亲切,校园里的每一条小路都留下了自己青春的印迹。除了挥洒青春,汲取知识外,学校“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校训让我深感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在这篇论文完成之际,我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永恩副教授。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王永恩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教给我很多专业知识,还教给我研究方法,并且给了我很大的自由,让我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钻研探索,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选题到开题再到整个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不论是在学业还是在生活中,王永恩老师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向王老师致以诚挚的敬意。
  
  同时,向戏文系所有的老师们表示真诚的感谢。感谢所有教过我们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不可能顺利完成这篇论文。也感谢学院的领导们,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此外,我还要真诚地感谢本专业的各位同学,很荣幸能够和他们成为同学和朋友,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这段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将成为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祝愿各位同学在今后的人生路上都能走好、走顺。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评阅本论文的各位专家教授。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