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剧论文

我国北方秧歌的伴奏与演唱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06 共307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北方的五大秧歌比较研究
  【第一章】我国北方冀东秧歌的特点分析绪论
  【第二章】河北冀东秧歌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我国北方其他秧歌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我国北方秧歌的伴奏与演唱
  【第五章】冀东秧歌与我国北方其他秧歌的比较研究
  【结语/参考文献】冀东秧歌具体特征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我国北方秧歌的伴奏与演唱

  因为秧歌是舞、乐、歌、戏多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所以研究秧歌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舞蹈上,而应该作为系统工程全方位的研究。本章所论述的既是秧歌的伴奏与演唱。

  秧歌的伴奏有两种形式:一是鼓乐齐鸣的伴奏,二是只有打击乐的伴奏。秧歌的演唱也有两种形式:有伴奏的演唱和无伴奏的演唱。演唱包括独唱、对唱、领唱、齐唱等多种形式。有些地区的群体演唱还有某些多声部音色。以下将我国北方五个地区的秧歌分别论述。

  4.1 冀东秧歌的伴奏与演唱

  纵观我国北方所有秧歌的伴奏,几乎无一例外的采用吹打乐的形式。冀东秧歌也不例外。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吹打乐的声音宏大,穿透力强,适宜在室外演奏;二是民族乐队中只有吹打乐可以在行进中演奏,伴随秧歌队的“过街秧歌”非她莫属。三是乐队编制“少而精”,主办方节省开支。

  冀东秧歌的主奏乐器是两支大杆唢呐(民间艺人叫“喇叭”),它是秧歌乐队中唯一的旋律乐器,属于民族乐器中吹管组的簧片乐器。音域从小字组的 b 音到小字三组的 e 音-将近两个半八度。音色简约质朴与雍容华贵兼而有之。值得提出的是:它的构造、形制不同于专业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唢呐,律制也不是十二平均律,更不是民族乐器厂家所生产,而是出自“原生态”唢呐艺人的手工制作。

  冀东秧歌乐队的打击乐器包括大鼓、小鼓、中镲、小镲等。大鼓主要用于排街秧歌,小鼓大都用于场子秧歌,鼓手在秧歌伴奏中是领奏者,优秀的鼓手人称“花鼓王”,能伴随秧歌音乐敲出好多生动的鼓点。艺人管“镲”叫做“板”,很显然,他在伴奏中是担任击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打击乐器比旋律乐器唢呐更为重要,因为旋律乐器还有休止的机会,但打击乐却永不停歇--除非秧歌演唱结束了。

  在谈到秧歌伴奏时,笔者不得不提及我国北方的鼓吹乐班社。因为北方的秧歌舞曲大都是在民间鼓吹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鼓吹乐班社的组织形式老百姓叫做“鼓乐棚”,也有的地方叫“鼓乐房”或“吹打班”,其成员大多是职业艺人。他们平时主要为民间的红白喜事奏乐服务,每逢年节秧歌活动盛行时既受聘担任秧歌乐队。北方的鼓吹乐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已经初具规模,历代艺人通过严格的师徒传承和市场竞争,积累了大量优秀的鼓吹乐曲目。当他们加盟到秧歌乐队的时候,势必将吹打班社的保留曲目带到秧歌音乐中,于是,吹打乐曲也就成了秧歌舞曲的重要来源。

  冀东秧歌的主要曲牌有《句句双》《大姑娘爱》《柳青娘》《鬼扯腿》等。以下仅以流行最为广泛的《句句双》为例:从以上唢呐曲牌中我们不难看出:冀东秧歌曲的速度变化一般呈慢--中--快的格局,调式多采用民族七声清乐音阶,以宫、徵、商三种调式居多,旋律风格清新质朴,尤其是全曲从头至尾几乎每个乐句、乐节都使用了重复手法(或严格重复或变化重复),恰如其分的体现了曲名“句句双”的结构定义与主题发展的手法。

  4.2 胶州秧歌的伴奏与演唱

  传统的胶州秧歌乐队由唢呐两支、堂鼓一面、大锣一面、铙钹一副、手锣小锣各一副组成。后来随着秧歌小戏的发展,又加进了管子、笙和一些弦乐器。胶州秧歌的伴奏由打击乐、唢呐牌子、民间小调三大部分组成。总体感觉是质朴直率,曲调流畅,收起利落。

  “跑场秧歌”,使用较多的曲牌是《得胜令》,这是一首套曲结构的乐曲,换调、转调频繁,篇幅宏大。“小戏秧歌”的常用曲牌有《八板》《搧簸箕》等,前者悠扬婉转,后者轻松欢快。纵观胶州秧歌音乐的调式,以徴调式、宫调式居多,商调式、羽调式次之,基本没有角调式。

  胶州秧歌的打击乐在秧歌伴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有开场锣鼓、变场锣鼓,还有配合演员出场亮相的长锣鼓点以及伴随特色舞姿的“扭子”锣鼓点。胶州秧歌有着“快发力慢延伸”的舞蹈节奏特点。一般是用旋律优美、音调多变、节奏明快,乡土气息浓郁的羽调式的民间吹打乐伴奏,音乐中用大量的附点音符来表现胶州秧歌“慢做快收”的动律特点。音乐在前面四分之三的时间里展开,而后面的四分之一则是收式,加上之前的四分之三在重拍上,使得力度的展开有较长的延伸感,这种力的展示,恰巧符合胶州秧歌“抬重、落轻”的特点,将“抻”和“韧”的感觉充分的表现出来
  
  4.3 陕北秧歌的伴奏与演唱

  陕北秧歌的乐队构成与北方其他秧歌的乐队异同参半,除同样使用两支唢呐与鼓、镲外,另增加了长号(说明)和铓锣(说明)。而且演奏程序也有所不同。未正式奏乐起舞前,首先由长号“掌号”(意即序奏或导入),这是由两个纯五度泛音构成的号角型音调。随后是打击乐起奏,紧接着唢呐奏我国西北地区很流行的一首牌子曲--《大摆队》,秧歌队员随音乐演绎大场秧歌。

  《大摆队》是一首古老的乐曲,旧时又叫《将军令》。其音乐风格沧桑激越,颇具气势,与热烈粗犷的秧歌融为一体,大有古代先民军队出征之势。以下是《大摆队》的部分旋律谱:…… 从以上秧歌曲中我们可以发现:该曲具有典型的燕乐徵、商交替调式的特点,音乐发展大量使用了引伸、承递等手法,运动中的均分节奏不时进入同音反复的节奏长音,以此形成结构断句,使音乐显得大气磅礴,多次使用音型的重复,给人以热烈奔放之感。

  陕北秧歌中还有一首重要的牌子曲叫做《叠断桥》(又名《打娃娃》),与《大摆队》的风格迥然不同,更接近于内地秧歌曲的风格。除了牌子曲外,秧歌乐队也经常演奏一些民歌音调,如:《信天游》《打连城》《梳妆台》等。这些民歌音调或原样反复,或加入一些简单的变奏。由此可见,陕北秧歌的伴奏音乐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是多种风格并存的态势。

  4.4 汾阳秧歌的伴奏与演唱

  汾阳秧歌的伴奏没有丝竹管弦等旋律乐器,而完全采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在这些打击乐器中,有的兼有道具与乐器的双重属性。在表演武场秧歌时,每个角色都身兼二职,既是秧歌演员也是乐队队员,如:武士磕花棒()、丑角打腰鼓、少女筛小锣。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向大鼓、大锣、铙钹、亮锣等另有专人演奏。如此独特的表演方式,使场内场外的金石之声浑然一体,构成一部沁人心扉的民间民俗交响。以下是部分打击乐鼓点。
  
  4.5 抚顺秧歌的伴奏与演唱

  东北抚顺满族秧歌伴奏音乐与汉族秧歌有很大的不同。据新宾满族老艺人介绍,他们幼年所见的秧歌是不用唢呐伴奏的,只用打击乐器鼓和铙钹。时至 1987 年,有学者在满族聚集地考察时,还曾发现满族秧歌专用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面大鼓。早期的满族秧歌借用了萨满跳神的打击乐节奏,有“老三点”、“七棒”、“快鼓点”等。所不同的是:萨满跳神使用的是“单鼓”(既太平鼓),而秧歌使用的是大鼓。中国舞蹈史学者王克芬先生在论及早期满族的祭祀活动时,曾说到“跳舞击鼓……三击为一节”的史实,所谓“三击为一节”的奏法,正是早期满族秧歌音乐中的“老三点”.满族秧歌的伴奏音乐,来源于满族民间音乐的“原声腔”.这是最为原始的音乐语汇,其音域几乎不超过五度,音调简单粗拙,节奏平平,以五声调式相邻的三个音为骨干,构成三音组式的“三音腔”,曲调少有装饰。完全是贴近语言的宣叙调。以下是1994 年第四届国际民间舞蹈(秧歌)大赛上,经专业音乐工作者挖掘、抢救、复原的满族秧歌的音乐主题。 这首秧歌曲完全具备“三音腔”式的旋律特点,其中第三小节弱拍的“6”音被视为加花润色。上下两个乐句均未超过五度。上句的骨架音是“角-徵-羽”下句的骨架音是“羽-宫-商”.旋律风格淡雅古朴。此曲的音调也是由满族传统音乐发展演变而来,其结构方整,节奏明快,旋律平稳流畅中带有跳跃。与满族秧歌中的“小燕飞”“大展翅”“鹰别膀”等舞姿相匹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