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艺术时空体及空间隐喻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12 共2631字
  第四章 艺术时空体及空间隐喻
  
  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是同等重要,不能分割的统一体。伊丽莎白·鲍温曾经说,作为小说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时间的作用不可小觑,它同故事情节及人物一样重要。任何小说家,只要稍微懂得一点小说技巧,都会充分利用时间。因此在研究小说的空间时,不能不涉及时间因素,研究时间时也不能舍弃空间因素。
  
  第一节 空间和时间的关联
  
  巴赫金曾提出“艺术时空体”的概念,即“时间在这里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时间的标志要展现在空间里,而空间则要通过时间来理解和衡量。”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小说叙事中的“艺术时空体”.
  
  一 、空间中的时间记忆
  
  人们仅仅依靠感觉器官并不能够感知到时间的存在和消逝,而当时间融入到空间中的时侯,便可以通过空间的变异来感觉它的存在。
  
  空间中的时间记忆,就是指同一空间内,通过生活于其中的人物行为及故事情节来回忆时间。《白鹿原》小说中涉及到重大的节日的时候,也会明确地标记时间,如“大年三十”、“正月十五”.但更多的时候故事情节的时间起止不明,如“好多年前”、“那一天”、“八月末的一天清早”、“大约过了十天”、“好多年后”、“传说一年”、“二月里一个平淡宁静的早晨”、“一个刮风的夜晚”、“一天后晌”、“直到多半年乃至一年后”、“有一夜”……即使故事情节及其细节的开始、终止时间往往也很难辨认,而且也不存在将时间重叠化的企图。
  
  与难辨的故事时间相比,陈忠实相反更中意于空间,营造了众多的空间意象。小说中意象的设置是空间化存在的重要体现。如《白鹿原》中“白鹿”来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象征白鹿两家,是朱先生与白灵的人格化、白灵心中的共产主义象征。它贯穿文本的始终。“白狼”是一种外在的破坏力量。“冰糖”对黑娃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鏊子”象征着各种力量的相互较量……这些意象打破了线性的叙述方式,“合构成复调、和声的多声部情节表意效果,”既营造了庞大的空间框架,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
  
  而且这些空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空间,是能够展现历史一隅的空间。正如巴赫金所说,“这是人类历史的一隅,是浓缩在空间中的历史时间。”
  
  43如《白鹿原》中的“白家大院” 记录了几代人的命运轨迹,从六娶六丧、白秉德去世、重修四合院、三个儿子出世、白灵出走、与孝文分家、门楼被卖、孝文回家等一系列故事和人物的变化,记载了白家的历史。祠堂的翻修--毁坏--重修见证黑娃由“叛逆--破坏--学为好人”的成长历程。“铜元”意象见证了白灵与鹿兆海由志同道合到分道扬镳的历程。“戏楼”上发生的农协成立、斗争田福贤 、田福贤斗争农协成员等事件反映了国共两党相互厮杀的历史进程……从这些描述来看,空间在小说叙事过程中带有时间的记忆。
  
  二 、共时性的空间并置
  
  共时性的空间并置是指同一时间内,不同的空间领域发生的不同故事。通过空间的并置,使线性的时间叙事中断,从而更好地带动叙事。多个空间中的故事以并列组合的方式来表现时间的流动。陈忠实在小说中对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把握渐趋成熟,充分利用了共时性的空间并置这一叙事方式。如长篇小说《白鹿原》以白鹿两家为中心,涉及人物众多:既有白嘉轩、朱先生等传统道德维护者,又有鹿子霖、田福贤等投机取巧之人;既有鹿兆鹏、白灵等共产人士,也有鹿兆海等国民党人士,同时还有黑娃等土匪军……因为人物众多,涉及空间也很多,如白鹿书院、白家大院、中医堂、县城、县城山区、戏楼、孤窑、祠堂等,各个空间生活的同时呈现,勾勒了庞大繁杂的空间的历史。
  
  虽然小说大体上是以时间顺序为例,但是小说空间并不是固定不变或随着人物的移动带动空间,而是在时间的纵线中,空间在时间的某一点上横线排列,形成共时性的空间。空间与时间形成“艺术时空体”.这种空间并置的方法打破了叙事时间的连续性,小说中的“共时性”置换了“历史和时间的历时序列”44.如《白鹿原》第四章中,白家大院为白灵办满月仪式,县城里反了正;第五章中,白嘉轩重新翻修祠堂时,田福贤、鹿子霖等人在戏楼惩罚农协成员;第十六章中,白孝文在贺家坊的戏楼看戏,与小娥初次偷情。此时白鹿村遭土匪袭击,鹿泰恒被墩死,白嘉轩被打折了腰;第十八章,白嘉轩带领全村人在关羽庙求雨时,白孝文与田小娥正在孤窑里过着醉生梦死的逍遥生活;第二十八章,白灵在延安被活埋的同时,白鹿村鹿家的大媳妇鹿冷氏也同时去世……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的空间,但是处在共同的时间流中,便产生了由空间置换的“共时性”.
  
  小说中的空间的并置景观切断了时间流的线性延续,取而代之呈现的是空间逻辑,时间让位给空间。然后再以并置空间的平行活动组成时间流,以空间表现时间。
  
  第二节 空间的历史隐喻
  
  《白鹿原》是一篇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隐喻--时间的隐喻,空间的隐喻,看似充满不合情理,但背后却是真实的历史。陈忠实正是把历史隐藏在自己所设置的空间之中。在这里,空间就是历史。空间这一能指,在作品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功能。
  
  《白鹿原》中最为典型的空间意象是六棱塔、祠堂。六棱塔底下压着的是带有“五四”精神,敢于出走的田小娥。祠堂代表的是以族长白嘉轩为首的传统民间秩序,在这里,“叛逃”的、“无礼”的、“失德”的人都要受到规训。
  
  “五四”时期,“启蒙”与“救亡”并存,新文化的倡导者高举“科学”、“人权”,反帝反封建的“救亡”运动也在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要推倒旧道德,全盘否定儒家文化,就是要国民与儒家的传统观念决裂,进而接受西方的“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只有改变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也就是只有改造国民性,才能改变中国当时的情况。由此,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文化变革,同样隐藏着政治的因素和要素。在《白鹿原》中与“五四”精神的代表者白灵、田小娥、鹿兆鹏等人对立的应该是以“祠堂”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文化。这样的历史隐喻包含了陈忠实本人深刻的文化反思。陈忠实认识到阻碍“五四”精神的是传统的“宗族主义”、“家族本位主义”.它们所宣传的“忠”、“孝”是社会变革的阻碍因素。只有破除了“忠”、“孝”为代表的传统封建文化心理结构,社会的改革才有希望。陈忠实认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儒家文化”中被民间改造的封建文化心理结构。陈忠实笔下的风景描写,是作者本人的一种文化立场。它独立于六棱塔、祠堂之外,是开阔的,不是封闭的;是包容的,不是排斥的;是人道主义的,不是残酷的,无情的。
  
  风景描写作为作者第三立场的表达,隐秘地传达了陈忠实独特的文化情思,人道主义的关怀。在封闭的历史空间当中,不同的政治和文化立场在激烈地争斗,生命和人性被忽视,“六棱塔”和“祠堂”之外的风景无人理睬。陈忠实正是采用这一独特,又容易被忽视的立场,表达自己对历史进化当中的残酷与荒诞的人道主义理解。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