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结论 .
第一、从我国生鲜乳内部传动机制可以看出生鲜乳的主要生产方式还是以家庭散养模式为主,虽然奶牛养殖区划分非常分散但我国散养奶农基数很大,而且短时间内大规模的养殖是不能替代以家庭散养为的生鲜乳生产方式。因为散养和小规模的养殖户,不能获得平等的信息交流,导致养殖户无法实时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所以不具备对未来价格的展望的基础,只能盲目的跟随市场价格。而且对我国生鲜乳供给研究可以表明,中国生鲜乳供给特点为“小规模、大群体”.我国奶牛养殖户相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几乎没有风险承担方面的能力,所以奶农应该更加看中短期内的利益。按照生鲜乳价格的变化去调整生鲜乳市场的产量,但是调整奶牛的养殖规模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所以养殖户很难从生鲜乳价格增长中获取更多收益,却容易陷入当生鲜乳市场价格下跌时的困境。玉米、豆粕等精饲料原料的价格波动将直接对我国农产品价格产生冲击,其结果对我国奶牛养殖成本的高低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在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中,是生鲜乳的需求主体,并且与广大养殖户处于对立面。我国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购买需求属于产品需求,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乳制品加工企业必须先实现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实现生产资料合并购买,在国外进口乳制品的价格波动下,我国乳制品的销售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最终经过生鲜乳的比价与差价分析,可以看出生鲜乳与奶牛饲料的价格波动非常密切,显示出养殖户并没有稳定的收入方式;而生鲜乳与乳制品价格差平稳,没有较大的波动,可以反映出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对企业利润的掌控水平极高。
第二、我国与国外乳业发达国家的乳制品相比较来说不具备任何优势,并且在国际上发展中国家的原奶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乳业发展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资与技术支撑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乳制品企业发展的重要的稳定因素之一。乳业发达国家非常关注于奶牛的单产奶量,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还具有优良的奶牛品种。中国生鲜乳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中包含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地域文化差别等。当我国居民收入提升时,我国乳制品的商品性质慢慢由最初的奢侈品转变成如今的必需品,这种商品属性的转变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全面提高居民对乳制品的需求。因为前些年国内乳制品突发安全事件频发,导致国内消费者缺乏对我国奶业品牌的信任,只能选择购买进口乳制品。从而造成对我国乳制产品的需求量持续下降,乳制品加工企业只能缩减生鲜乳收购数量,迫使生鲜乳价格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下降的趋势。因为我国乳制品加工业具备非常大的潜力,所以引进了大量国外资本的注入帮助其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关系与极低的利润水平迫使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只能选择压低生产成本,这样就会失去对生鲜乳价格的控制。
第三、从生鲜乳供求关系供求因素影响生鲜乳供给与需求的方面着手建立模型,对生鲜乳价格影响因素进行解析。可以发现玉米价格、豆粕价格、生鲜乳产量、城镇居民收入、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指数、进口液体乳与干乳都对我国生鲜乳价格有影响。重要的是表现在需求方面,生鲜乳供给的影响对于其他方面相对较小。并且,我国家庭散户养殖在某种方面来说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平衡状态,但由于生产资料市场对生鲜乳价格变动的关系影响较弱,我国生鲜乳的产量对于生鲜乳价格来说具有负相关性。我国的乳制品消费已然进入了正常商品消费的时代,但是我国乳制品市场在高端精乳产品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国外进口液体乳具有很大的优势。
第四、根据对供求分析构建的对数线性模型,从结果可以看出当混合料价格变化 1%时会引起原料奶价格同向变化近 0.32%,可见增加成本会促使生鲜乳价格上升。而生鲜乳产量对当月生鲜乳价格有 0.22%的波动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对生鲜乳价格也有显着影响,当城镇居民收入变化 1%时,对当期生鲜乳价格影响 0.39%.而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指数变化 1%时,当期原料奶价格受到 0.27%的波动影响。进口液体乳与干乳的数量和规模养牛的人工成本对生鲜乳价格也都是正影响,进口液体乳与干乳的数量对生鲜乳价格影响程度较大一些,可达0.39%,而规模养牛的人工成本为 0.16%.
6.2 稳定生鲜乳价格的对策建议 .
6.2.1 建立合理的生鲜乳收购价格协调制度 .
一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户不满足于过低的生鲜乳收购价格,各地市政府虽然一般都颁布了相关的补助方法,但是仍缺少一个保护生鲜乳收购价格过低的政策,否则不能完全对我国养殖户收入过低的情况进行改善。我国生鲜乳收购价格的频繁变动不仅带来了生鲜乳市场的供需矛盾,更体现出了我国乳制品市场利益分配平等的情况。所以应该在我国饲料行情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对生鲜乳收购价格与乳制品销售价格等信息进行汇总,以保证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能够正常的运行。此外,我国与乳制品相关的信息属于我国的公共物品,在中国奶业协会中定期发布,并且在采纳社会监督意见的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管调控能力,保证在生鲜乳的生产、加工、消费等过程中,养殖户、企业、消费者的利益都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
按照国内当前的基本情况,最为成功的方法是将生鲜乳收购价格与生产成本紧密的连在一起,并依照乳制品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改变,计算出对于养殖户来说更加合理的利润率,并且把成本与利润的加和作为生鲜乳的收购价格,然后按照不同的生鲜乳质量等级在基础价格上进行划分,最终得到相应的指导价格。
6.2.2 建立合作化组织优化奶源分配 .
在我国生鲜乳市场,因为家庭养散养奶牛与小规模饲养占主导地位,生鲜乳的供给方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目前的情况就是家庭散户养殖几乎不具备议价的权利,只可以计划着对奶牛养殖进行扩大或者缩小养殖规模。我国的奶牛养殖业由于缺乏对资金、技术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制约,家庭散养好和小规模养殖户不可能在短期内扩大其养殖规模,所以当前增加奶农议价能力的方式就是建立一个合理的合作化组织。我国乳制品行业在整体上存在着生鲜乳供应不足的问题,然后乳制品加工企业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事实情况,同时也存在部分奶源基地因乳制品企业的恶性竞争引起奶源剩余的状况。而且仅仅依赖乳制品市场机制进行生鲜乳分配,完全没有办法实现稳定的价格机制,养殖因为地域性的差异及分散情况阻碍了奶源基础信息的流动性。政府与建立的合作社应以平均各区域奶源产量为目标,实现奶源信息的平等调配,以保护奶源基地能够得到均衡应用。并且政府必须制定出面对不同类型的乳制品价格风险时,应该把各个主体利益放在首位:当生鲜乳价格趋于正常时,政府不会给予任何价格补贴,奶牛养殖户和乳制品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律分配利润;当市场出现较高风险时,生鲜乳价格展现出大幅波动,养殖户或企业无法逃避市场风险从而导致利益严重损失时,政府必须要有强硬的手段来减少市场风险,降低大家的损失。
此外制订生鲜乳收购的最低价格也是对养殖户的的基本利益进行保障,并且政府在制定最低限制价格时,所有政府部门以及关于养殖相关合作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并且对奶牛的养殖成本与我国乳制品销售价格、运输、包装等加工成本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合理定价。在我国乳制品市场上,要避免因为生鲜乳收购价格提高所带来的国产乳制品竞争力下降的结果,所以我国应该对进口乳制品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控。
6.2.3 加强乳制品企业的门槛要求 .
我国发改委在颁布了《乳制品行业注入条件》之后,严格要求新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在选址上要保持与周边最近的乳制品企业保持 50 公里以上,并且日加生鲜乳能力至少提升到 180吨,如果没有达到标准与相关法律要求将予以取缔或关闭。所以我国乳制品行业需要互相监督,要严厉督查乳制品企业的违法行为,对已经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的企业给予巨额罚款,并且为了防止重复建设要求政府在发展规划与划分区域上要具有平等性。给乳制品企业如此严厉的措施在一定意义上提升了我国乳制品行业的的入门槛要求,并且对乳制品行业能力的扩张进行一些把控,同时也淘汰了一批技术、设备落后的中小企业,规范了整个乳制品加工业。恰当的提升乳制品加工业企业的的门槛要求,也可以很好的防范了市场的恶意竞争,让现有的潜力的企业得到发展,并推动我国乳业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需要主动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利益链,共担的去承担生鲜乳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与此同时提升养殖户之间的紧密合作。乳业生产的发达国家中,例如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他们的利益联结方式值得进一步学习,并且应该统一发展生产方式的专业化与经营方式协作统一的合作组织,这样有利于保障生鲜乳的质量,减少市场风险。
6.2.4 建立价格监管机制推进乳制品产业化经营 .
我国乳制品企业还处于产业集群的初期建设,其实乳制品产业依靠内部环节进行自组织方式完善产业链的能力不足,应该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后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并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规划。政府要求在发挥服务职能的同时,对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寻求与校企联合、支农等科技成果转化等。并且对生鲜乳生产环节的疫病与生鲜乳质量进行监测,避免出现质量而引发的生鲜乳价格波动。
参考文献
[1]Blayney and Mittelhammer.Ron.C.Decomposition of milk Supply Response into Technologyand Price-Induced Effect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November,1990.
[2]Komaki T, Penzer J.Estimation of tome-vaying price elasticity in Japanese raw milk supply bystructural time-series model,Agricultural Economics,Jan 2005 NO 32:1一14.
[3]Min Huang Yong.Haiyan Cen.Predictive analysis on electric-power supply and demand inChina,Renewable Energy,2007,N032:1165一1174.
[4]Loren W .Tauer.Estimates of Individual Dairy Farm Supply Elasticities,Agriculture Resource,and Managerial Economics,Cornell University,JULY 1998.
[5]Nerlove M.Estimates of the elasticities of supply of selected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56,38(2):496-509.
[6]Offutt S.E and Blandford D.Commodity market instability:Empirical techniques for analysis[J].Resources Policy,1986,12(1):62-72.
[7]Bollerslev,T.Genet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6,31(3):3 07-327.
[8]Tongeren F,Meijl H and Surry Y.Global models appied to agricultural and trade policies:a review and assessment[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26(2):149-172.
[9]Arming Wei and Andrew Viney.China's Dairy;Economy Demand,Supply and Trade Opportunities,June,1999.
[10]Manitra Rakotoarisoa and Ashok Gulati.Markets Competitiveness and trade potential ofIndia's dairy industry,Food Polivy,2006,N0 31:216-227.
[11]Tingjun Peng and Thomas L. Cox.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Asian dairy market,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05.
[12]Jimin Wang, Zhangyue Zhou, Qiuhong Shen. Who is Going to supply the Milk to China'sSouth? China&World Economy,2008.No,(4):94-109.
[13]Frederick w Crook.中国乳业经济:生产、销售、消费和对外贸易[M].1998.
[14]Michael Grijjin.OverviewoftheWorld Dairy Sitution:Changes,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theDairyIndustry[N].Future G1oba1,EU and UK Markets forMilkandMilkproducts:Implicatons for the UK DairyIndustry,UK,8 April 1998.
[15]蔚安宁,Arming wei.中国乳业经济:需求、供给与贸易机会[M].1999.
[16]Watanabe Y.Predicting Japanese Dairy Consumption Behavior Using Qualitative SurveyData[N] 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9th ed.Prentice-Hall Inc,1998.
[17]FAO.MiIk and Milk Product,Live Stock Product to 2005,FA0 Agricultural CommodityProject,2001.
[18]Fulgoni Dairy Consumption And Related Nutrient Intake in African-American Adults and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ing Survey of Food Intakes By Individuals 1994一1996,1998,And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99-2000[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es,2000,VOL,77(2):20-38.
[19]James.R.Simson.Future Of The Dairy Industries In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Conflictresolution In the Doha Round Of WTO Agricultural Trade Negotiations[J].Int.J.AgriculturalResources Governance And Ecology, Vol. 4, Nos. 3/4, 2005.
[20]N.B.MONTGOMERY,2009:B1eckBusterPromotiona.Year.FrozenFoodAge.2008.11,(34):11一13.
[21]PENNY.BAKER.Cash Cow For Consumers Offers Volume Boost For Smith Dairy Dairy Foods 2007,8(46):3一13.
[22」李晶。我国乳制品价格过低原因和对策探讨「J}.前沿,2006 (05) :37-39.
[23」李胜利。2007年中国原料奶价格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8 (02):41-46.
[24]孔祥智,钟真。奶价大幅上涨情况下奶农缘何增收困难一呼和浩特市奶牛增殖效益分析}J}.中国乳业,2008 (03):30-35.
[25]侯军伟。2013年中国乳品市场发展趋势「J}.中国乳业,2013 (02):9-12.
[26]王秀忠。保护好奶农利益是促进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J}.农业工程技术,2007(09):8-9.
[27]董晓霞,许世卫,李哲敏。我国奶业产业链价格波动传导机制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10):48-49.
[28]于海龙,李秉龙。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0):14-24.
[29]陈思。钱贵霞。原料奶价格波动及其跳动政策「J}.农业展望,2011 (06):15-18.
[30]蒋乃华。中国粮食生产与价格波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98.
[31]李晖。粮食价格波动与价格调控,农村经济「J], 2004(11) :39-40.
[32]戴春芳,贺小斌和冷崇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价格月刊}J},2008 (6):5-12.
[33]张存根,张乐昌。肉蛋奶生产流通与消费「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34]王济民。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J},中国事物与营养,2000 (5) : 27-33.
[35]王效军。中国乳业发展趋势「M].中国工业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6]王洪章。乳制产品结构调整趋势「J}.中国食品,2000 (6) :14-19.
[37]周俊玲。中国奶类市场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1.
[38]张明立。我国城市居民奶制品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乳品工业「J] , 2002 (3) : 22-33.
[39]王东升。浅谈液态奶市场「J}.饮料工业,2004 (2) :19-21.
[40」许世卫,李志强。中国乳品市场促销分析「J}.中国乳业,2007 (7> :12-17.
[41]赵剑峰。中国乳品消费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乳业,2003 (9) : 4-6.
[42]周俊玲。中国乳品消费研究}J},中国奶牛,2001 (02) :19-23.
[43]程漱兰,姚莉,崔慧玲,等。wTo背景下的中国奶业发展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02(03):9-16.
[44]朱娟,杨伟民,胡定寰。我国乳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畜牧杂志,2007 c 12 }43-46.
[45]张莉娜。 2011年中国乳业回顾[J}.中国乳业,2011 c12}:2-7.
[46」王威,顾海英。中国乳品加工业的过度竞争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 (02) : 40-45.
[47]赵梦裙,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奶业竞争力现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
[4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长沙市: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49]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原理「M].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0]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原理「M].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1]龚六堂。高级宏观经济学「M]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2]解晶。中国原料奶供给与需求矛盾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0.
[53」魏传立,王福林。我国乳制品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 (1) :241-244.
[54」刘丽娜。我国乳品加工企业与奶源建设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55」孔祥智,钟真。奶价大幅上涨情况下奶农缘何增收困难一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效益分析}J}.中国乳业,2008 (03) : 30-35.
[56]董晓霞,李哲敏,许世卫,等。我国玉米、豆粕与奶价的传导机制研究一基于链合模型}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3 (O1) : 55-66.
[57]王鑫。中国乳制品消费趋势及战略对策分析「J}.乳品与人类,2009 (05) : 28-31
[58」刘天睿。我国农村乳制品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乳业,2010 (07> :17-19
[59」刘洋,王莉。奶农生产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2 (06) : 28-31.
[60]赵剑锋。中国奶业结构行为一绩效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