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内关于弱势群体教育的研究。
由于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原因,对于弱势儿童的教育研究比欧美发达国家相对较晚,在弱势儿童教育的研究中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内关于弱势儿童教育政策研究。
我国弱势儿童教育政策研究上,近几年已经从对以有政策的总评分析上,逐渐的过渡到弱势儿童教育政策执行上的探讨。
学者余秀兰关于城市流动儿童相关法律研究中,指出我国相关的法律条文表达上比较笼统,责任分配上不是很清晰,政策执行的不够彻底。[14]
学者张远新和何先光在对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的研究中,指出只有建立一个在政府调控下的,长期的弱势儿童权益保障监督机制,才能真正让弱势儿童的教育权益得以有效的实施。[15]
学者谭友坤和卢清在论述弱势群体的早期教育政策支持上,强调了只有建立关于弱势儿童入学政策,教育补偿政策,以及社区网络的支持,才能有效的促进弱势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16]
学者阳荣威在论述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补偿的政策支持上。指出弱势儿童的教育补偿政策可以有效改变弱势儿童的教育机会。[17]
上面这些政策上的研究不仅对我国原有的弱势儿童教育做了深入的专项研究。同时,也为我国弱势儿童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2.国内关于弱势儿童教育公平研究。
在弱势儿童教育公平的研究上,主要从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个纬度入手,例如:学者陈至立认为受地区因素影响,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学生入学率和辍学率等方面存在差距。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初中生辍学流失现象严重。初中生辍学率超过 3%的县全部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还有 10%的学校辍学率高于 7%,有的甚至达 10%以上。[18]
学者杨东平指出弱势群体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所处地域的环境,决定了其子女很难进入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就读。[19]
学者代振华指出教育结果上也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中考、高考分数线存在地区差异,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阶层子女的成功机会、毕业后的就业机会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等。[20]
我国对于弱势儿童教育公平因为多为理论分析,研究的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必要的实践研究。
3.国内关于弱势儿童类型的研究。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近几年对于弱势儿童教育类型的研究上,已经从原有的主要针对于残疾儿童转移到关注更多的新的弱势儿童的类型中来,并开始注重相关人群的教育实践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宋占美和刘小林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从学前教育投资方面进行研究,他们指出城市低收入家庭在学前教育的投入存在严重的不足,增加该群体的教育补偿将有利于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成长。[21]
王庆雨和刘艳雪通过对陕西回归儿童村的案例,对服刑人员子女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他们普遍缺乏自我认同感,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个性发展不完整。[22]
施勤对于孤儿的社会求助研究,阐述了孤儿求助政策的社会演变,着重指出孤儿在教育求助上的缺失,并进一步的强调了只有加强对孤儿的教育资助和重视孤儿的就业才能真正的推动孤儿教育的发展。[23]
4.国内研究动态的简要评述。
综上所述,上面的教育学者对于弱势儿童的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这些有益的探讨和研究可以说为我国弱势儿童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为弱势儿童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本文的研究工作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局限性,也导致了上述研究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研究理论和实践过于独立。在弱势儿童教育的研究上许多的文献往往是一部分理论的总结,缺乏必要的实践内容,使研究过于空洞没有一定的实效性。
另一部分,则是单独的实践的表述,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使研究缺乏逻辑性,不利于有效的推广。
(2)研究群体单一,缺乏整体比较。在上面的研究中许多的研究文章基本上是以弱势儿童的某个群体进行的研究。虽然,研究的内容比较的全面,但是由于缺乏对弱势儿童教育整体的研究比较,不利于弱势儿童教育的整体性政策制定。
(3)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在弱势儿童教育的研究视角上多以社会学作为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在社会学角度下的教育公平问题,往往忽略了弱势儿童本身的心理学角度,不利于发现事情本身的问题。
(4)研究过程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者本身的主观性,通常先入为主的去看待弱势儿童的问题,经常过于片面的突出弱势儿童教育的负面效应,不仅解决不了弱势儿童教育的实际问题,相反还会使弱势儿童教育进一步的恶化。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全纳教育的视角对美国和我国弱势儿童教育进行了综合的比较,从而总结出我国在弱势儿童教育上的不足之处,并借鉴美国弱势儿童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弱势儿童教育理论加以完善。
同时,弱势儿童教育理论作为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它与教育许多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弱势儿童教育理论发展和完善同时,对于与之相关的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教育理论的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意义。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加大对弱势儿童教育的投入。但是,因为我国还尚处在教育发展阶段,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教育投入也不是很到位,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本文的对于弱势儿童教育研究对于我国弱势儿童教育的实践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五、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弱势儿童的教育研究文献进行了重点的梳理,形成对该领域研究的基本认识,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找出以往研究的不足,作为本研究的切入点。
比较法:本研究通过对美国和我国弱势儿童教育综合比较,从中梳理出来美国弱势儿童教育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以此作为对我国弱势儿童教育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