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开发课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3 共5491字

  第四章“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路径

  专业一旦生成,就成了一个建设或治理的对象。建设专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条件建设、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专业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等许多方面。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建设的路径也是据此来建构的。专业建设也是有目的的,其目的是基于技能型旅游与酒店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不断健全和完善培养所需的必要条件。专业建设是动态的,取决于旅游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因此,专业建设过程要及时把握旅游业与酒店业的发展变化对专业人才所提出的要求。

  4.1基于岗位及岗位能力制定培养目标

  所谓培养目标,就是在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各级各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内容及应达到的规格所提出的要求。从培养目标的构成内容来看,它是由培养方向和素质规格两个部分组成的。‘培养目标在教育工作中占有纲领性的地位,是我们幵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对教学工作发挥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培养目标要指导常规的教学活动所以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又由于它必须反映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本行业领域的需求,所以一定会烙上时代的印迹,甚至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这决定了其动态特征。

  弄清楚“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能明确培养目标。一般借用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描述: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导游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在酒店一线工作的中初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目前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时为了能吸引生源,减少家长的顾虑,多数把培养目标写成“服务岗位和基层管理人员”,而未能清晰地将“培养旅游行业一线技能型人才”作为其人才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的立足点与高等职业教育不同,它不是以培养管理人员为目标的,而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把握好岗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关系,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将映射在中职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

  另一种情况是因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升学的需要而将开设《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导游业务》、《餐饮服务与管理》、《烹任营养与卫生》等专业课,从实际看没有任何一所中职学校可以在两三年中培养出既能在酒店服务中游刃有余,又能当导游兼可以做大厨的全才。从对口升学成为中职学生的另一毕业选择后,各学校的培养目标便开始模糊不清,既想让学生学到技术,又想兼顾能够升读大专,一些学校便提出了上可高考,下可就业的中间目标与中间策略。这无疑可以借此开拓、优化生源,但也留有明显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痕迹,只考虑到了学校的市场,却忽视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培养目标定位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职高生的特点把握好岗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关系,即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素质,又具有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它应该是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

  据旅游业知名网站“最佳东方”公布的一项“中国酒店从业人员学历构成表”显示:我国酒店业的基层以上的管理人员主要为大专学历,即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员;一线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主要为高中学历,即主要是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相对较少,且主要分布在人力、经理、财务等部门。

  以中职学校有旅行社和酒店两个就业方向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意识,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礼仪风范、沟通能力,能从事旅游专业领域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其今后就业的范围主要是旅游行业的一线服务岗位。因此,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应该把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的旅游行业一线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围绕这一任务来进行专业建设工作,有利于使学生毕业后可以适应市场、立足当地、服务社会。

  4.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开发课程

  课程问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没有涉及到课程改革的教育改革往往被认为是无效的改革。据此完全可以把课程建设作为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中心任务。

  课程是集中反映和体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载体?,对旅游专业的而言必须结合教学规律和业界的变化发展进行课程调整和设计。

  4.2.1课程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最早在德国被提出,中国的职教专家姜大源对此做了大量的推介,i全释和拓展工作,并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动态的却又是相对稳定的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核心是把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转换为“课程”,也就是将职业范围内的“行动领域”转化为教学范围内的“学习领域”.这种课程模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两个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对于内容选取的标准,学科体系下内容选取以知识为体系,学生获得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注重的是学生在工作情境中主动的去建构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种通过主动建构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缄默性,即难以用语言来清晰表述。对于课程内容序化,学科体系中的课程注重的是知识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注重的则是构建工作过程系统;追求的是在一体化教学中实现工作过程的序列性和融合性。

  简而言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就是“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要以工作内容组织安排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序化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特别适用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中职酒店服务专业的课程幵发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框架。如何实现学习领域与服务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服务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服务任务一致,尽早让学生进入服务工作的情境,体验酒店服务的完整工作过程,是中职酒店服务专业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一问题有望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开发而得到有效的解决和解答。

  4.2.2岗位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

  (1)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岗位分析

  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有其针对的工作岗位,尽管这些岗位的比较多,并且又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但是对其进行大致的把握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旅游专业的就业方向大致由酒店、导游、景区等部分构成,具体的对口就业岗位包括:

  ①主要岗位:酒店客房服务和基层管理、酒店前厅服务和基层管理、会议会展服务、酒店餐饮服务和基层管理、酒店酒吧服务和基层管理、酒店康乐服务及基层管理、酒店客户关系、销售服务和基层管理、酒店人力资源工作、导游、计调、门店接待咨询、旅游销售、文案处理、旅游营销与策划、景区讲解、景区接待、景区票务、景区巡检岗位。

  ②发展岗位:酒店、旅行社、旅游服务公司等旅游企业中层管理、景区景点、度假村等旅游企业中层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调酒师、营养师、职业经理人岗位。

  ③相关岗位:旅游等服务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