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1949-1965年高校学生管理“政治教育+管理”理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3959字

  第二章 1949 年-1965 年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以“政治教育+管理”为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学生管理的性质、目标、方法的认识。学生管理的性质应该体现教育性,承担其相应的教育职能。建国初期,我国大刀阔斧地改造旧教育,全面学习苏联,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以“政治教育+管理”为理念。

  一、高等教育阶段特征

  (一)改造旧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刀阔斧地改造旧教育是此阶段的首要特征。教育部关于全国性的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对老区教育决定采用以巩固、提高为主的策略,在原有学校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教育的总方针在会议中得到确定。我们要建设的是新民主主义教育,对于旧教育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这个总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在建国初期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成果较为显着。

  (二)学习苏联

  建国以后全盘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毛泽东提出“一边倒”思想,全盘学习苏联,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地出现向苏联教育一边倒的倾向。教育部规定,我国高等教育从 1952 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开始接受苏联式的教育即采用苏联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纷纷组织各校教师翻译苏联教材进行教学。自 1952 年到 1956 年我国出版苏联高等学校的教材共计一千三百九十三种。按照苏联高等学校的模式来设置我国高等教育专业;模仿苏联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我国高校也设置教研室或教研组,并不断丰富教学环节,除了讲授、答疑、习题等环节以外,还有课堂讨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实习、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体现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成果的毕业论文等环节;关于学制方面,我国学习苏联五年制的做法,部分延长高校学制,然而因为苏联没有专科层次的招生,我国对大部分的专科也采取停止招生的做法,鉴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只保留少数师范专科和医学专科。

  经过一年来的学习苏联教学改革,《稳步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决议》于1953 年通过,《决议》提出要领会苏联经验的实质,最为重要的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运用苏联经验,而不是拿来主义。在接下来的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同时要大力纠正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切实际,操之过急的偏向以及保守思想。

  (三)注重政治教育

  建国以后,我国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教育。1949 年 11 月,教育部自成立之后指出加强政治课的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教育部于 1951 年发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大行政区的教育部门应及时召开高等学校政治课讨论会,互相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共同研讨教学内容与方法,以便更好地贯彻政治课的方针任务。强调首要关键问题是加强学生的爱国教育,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的人生价值观,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要用民主的、批评的方法进行适当改造。提出学生业务课之中不能没有政治课,并尽可能安排专门政治教师担任教学,采用集体教学或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方法来集中解决学生的主要思想问题。

  关于担任学生政治教育的教师人员安排,党中央指出:为顺应当前高等学校中复杂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势的需要,在 1956 年 3 月之前,各省、市委要为所属各高等学校安排好党委、支部书记及人事处长等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将高校各部门联合起来,使政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该阶段我国对高校学生的管理注重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管理”的理念指导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保障工农劳动人民和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我国彻底推翻数千年以来为统治阶级所掌握、为剥削阶级所服务的教育,提出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服务。学制充分体现了这一根本宗旨。政务院在制定学制中指出:“确定原有的和新创的各类学校的适当地位,改革各种不合理的年限与制度,并使不同程度的学校互相衔接,以利于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工农干部的深造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促进。要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全国人民,尤其是工农劳动人民和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

  如何进一步向工农开门,让工农劳动人民和工农干部接受高等教育等问题引起国家和学校的重视。各地高等学校纷纷讨论,提出可通过优先录取,免试入学或者直接向农业社招生来扩大工农学生所占的比例。根据劳动人民的知识水平可开设补习班、短期训练班、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辅导等办法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水平。

  二、国家关于高校培养目标的相关政策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关于教育性质的表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的根本大法。第五章第四十一条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教育思想,以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为主要任务。”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以后始终把高等教育视为重要环节。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指出: “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以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的教育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的、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成就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的国家建设人才。”

  强调一个国家的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国防建设方面、社会方面都离不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是要为经济建设服务。高等教育也应逐步走向计划化,实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统一和集中领导,可以适当对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课程改革、编辑教材等,并同时指出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从现在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大批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高等教育的性质、地位以及高校培养目标的确立为建国初期的高校学生管理指明了方向。

  (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关于高校培养目标的表述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等学校六十条)。在总则中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

  关于知识分子毛泽东认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上述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彻底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教育性质,确立了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服务的教育,从而有利于工农群众入学、培养工农干部和技术人才的学校制度;将教育主权收回我国所有;彻底消除了反动课程和封建法西斯主义的训育,取而代之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接收私立学校,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工作的制度以及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将高等教育纳入统一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高校学生管理强调实行政治教育和管理。

  三、“政治教育+管理”的学生管理理念

  (一)“政治教育+管理”的学生管理理念理论基础

  理性主义强调人和知识的本质,认为理性特征是人的本质,因此只关心智力,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校要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间接支持,通过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来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对学生个性和个人成长则不关心。所以“政治教育+管理”学生管理理念主要受理性主义的影响。

  (二)“政治教育+管理”的学生管理理念分析

  建国初期,从我国实施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来看,对高校学生的管理是以“政治教育+管理”为理念。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教育,管理方面强调在校学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学好功课,遵守校规校纪。

  政治思想教育、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普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是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四大任务,但是一般专科学校不提科学研究方面的任务。高等教育部于 1952 年 11 月成立,设立的初衷就是管理高等教育。从 1952 年开始按专业培养人才改变以往原高校只设院、系,不设专业的结构。同年,我国实行统一招生和分配毕业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全国高等学校除教育部特殊要求的一些高校之外,考生可以在各考区的规定期间内报考,同时已录取的新生不得要求转学。

  实行严厉的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校(院)长统一领导之下,根据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计划和人力、财力、物力的有限条件,高等学校要厉行精简节约精神,管好财务和财产物资,管好全校师生员工生活,做好学校环境、卫生、疾病预防和一般医疗工作等基本建设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关于建国初期培养目标问题,由于当时面临以升学为主的教育问题,以及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问题,国家主席毛泽东于 1957 年提出避免重视智育,忽视劳动技能教育的倾向,使学生在脑力和体力两方面都得到发展[3].但是,当时对“劳动者”的解释侧重于体力劳动,于是师生大量下厂下乡,影响了教学秩序与教学质量,从而为接下来的十年动乱埋下了隐患。

  在校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认真学好功课,尊重教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这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教育部曾发出一份通报,关于清华大学处理一个学生在实验课中不遵守学习纪律和侮辱教师的问题,对这个学生给予处分(按:记过一次)。[4]

  这一情况说明“政治教育+管理”的学生管理理念在高校实践过程中,不仅强调政治教育,而且强调管理,具体体现为高等学校通过设立政治辅导处来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管理学生的政治材料和社会背景,协助教务处指导马列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同时还担负毕业生鉴定以及工作分配等工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这一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在该阶段大刀阔斧地改造旧教育,全面学习苏联,注重对高校学生的政治教育,保障工农劳动人民和工农干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确定了高等教育的性质、高校培养目标。在此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以“政治教育+管理”为理念,而理性主义为该理念提供理论基础,强调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和管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