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当前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2013 年,我国 GDP 总量 568845 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在这种大背景下,为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转变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尤为重要。纵观各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原始资本积累还是高新科学技术革命,一大批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的职业技术工人是支撑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
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急需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10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十二五”规划中,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阐述,得益于国家的扶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 2013 年 4 月份,全国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职高专院校 1326所,比 2012 年的增加了 38 所,在校学生数量已达千万以上,高职学生规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总人数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 年 11 月,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教育部启动了被称为“高职 211”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巩固成果,继续推动我国职教建设,2010 年 6 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在原有已建设 100 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新增 100 所左右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这些优秀职业院校的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树立了标杆。
可以说,高职高专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劳动素质和劳动力充分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虽然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建设时间短、文化底蕴薄弱、办学特色不明显、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总体素质不高等现实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尤其是社会文化,社会环境,职业认同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高职院校的总体建设水平还远远无法满足国家及社会的需求,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及学生总体素质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指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可以说职业教育任重道远。而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就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如何能够不断完善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与日益繁杂的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愿望相适应,与突出教学特色和文化品牌相适应,是高职高专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特点,就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本研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积极探索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规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本文可以为高职院校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丰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
1.2.2.2 现实意义
( 1)增强社会认同和职业认同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段扩大,而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但却出现了一个反差:即社会需求与社会认同的反差。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认同度并不高,导致高职的社会地位不高。本课题将通过研究,借鉴德日的职教发展情况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如何增强其社会认同和职业认同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2)明确高职校园的文化特色。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不长,高职校园文化的定位尚不明确,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本课题将通过研究,明确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职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当培养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各方面的素质能力。而高职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因为它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而是通过一种特有的气氛使生活在这里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的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必将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校园文化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1986 年 4 月,上海交大的几位学生会主席候选人在第十二届学代会上首次提出建设“校园文化”的新课题。1992年 2 月,由新华社出版的,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高占祥主编的《论校园文化》,开创了对校园文化专题研究,该书主要是以中小学校园文化为研究对象①.此后,有关研究校园文化的论文和着作大量涌现。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1 月出版的,王邦虎主编的《校园文化论》②,由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 月出版的张德、吴剑平主编的《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等,这些书籍的研究对象是高校校园文化③.而对高职研究的书籍有科学出版社 2010 年 3 月出版的的姚海涛主编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年 1 月出版的,都玉洞主编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⑤等。
在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网,以“校园文化”为关键词,共搜到 25874 条结果,以“高校校园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 9790 条结果,而以“高职校园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只有 2792 条结果。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国内学者对其研究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分以下几点:
(1)关于高职校园文化的定义
汪长星等学者认为高职校园文化是指:在高职校园这一特定环境内聚集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都玉洞、梁军等学者认为高职校园文化和普通高校校园文化没有明显区别,都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办学工程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姚海涛等学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除了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共性,还必须强调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它的立足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方向,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认识
学者们的观点主要总结如下:李寒梅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中呈现出模仿性、主体单一性、目的模糊性等问题,开展文化建设过于局限,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王定国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严重缺乏,高校领导及教师时间、精力投入有限等问题。张佩思、王群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缺乏特色,没有形成多元化,雷同现象严重,尚未注重体现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校园文化建设趋于千篇一律,个性不明显。王燕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重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造成知识与文化的分离;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造成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脱离。
1.3.2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大学出现较早,公认的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至今已经建校 925 年,因此西方对于校园文化的研究比较早,对于校园文化的概念、影响因素,不足之处等也有很多说法,通过查阅外文文献,简单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