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高职校园文化基本问题概述
2.1 高职校园文化的基本理论
2.1.1 高职校园文化概念界定
2.1.1.1 校园文化对高职校园文进行界定,首先要对校园文化进行界定和阐述,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人们对校园文化的界定也各有说法:1、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为主题所形成的的社群文化,2、校园文化是在育人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3、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4、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特殊风格,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这些观点都只是从某些方面对校园文化进行描述,不能科学全面的揭示校园文化的内涵。
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用来指导学生个体或团体行为的无形抓手,由学校的历史、价值观、办学目标、办学实践、信仰、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且相互影响所形成。
2.1.1.2 高职校园文化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从学生的素质,到办学的目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如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以应用技术操作为重点;关注前沿性技术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高职校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校园文化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高职校园文化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建筑、环境、校训、校歌、学生的学风和精神面貌等多方面体现出来,最终形成职业教育的独特文化。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企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称为高职校园文化。
2.1.2 校园文化的内容
对于校园文化内容的分类,目前有很多种分法,从形态上分类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文化,从体系上分类可分为理念体系文化、视觉体系文化和行为体系文化,从外延上分类又有多种分法,第一种是三分说: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第二种是四分说: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第三种是五分说:包括课程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笔者认为从形态、体系、外延进行的分类包括的内容在本质上大同小异。另外,外延的三钟分法上五分说中的课程文化应归在行为文化层面,而行为文化又属于精神文化的外在反映,所以,笔者认为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不应该放在同一个并列高度,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外延分类的第一种三分法进行具体阐述。
(1)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群体活动等文化管理中逐步积淀,提炼出来的定型的人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成果。”①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航向标,具体包括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学校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文化传统、精神寄托、集体舆论,校风校训等,因此它能展现出学校的本质特点:即培养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根本问题。
(2)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与载体。是一种直观视觉文化,比较显性的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是影响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地理位置、整体建筑结构布局、图书馆、教学设施设备、操场、校园环境、学生宿舍、食堂、各种实习实训室等。
(3)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条件和保障。指在办学过程中,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的和谐建设离不开制度,同样的一个学校的文明发展更需要规范的制度来保障。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贵在实践,重在执行,它包括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各种制度、规章、领导体制、管理体质、岗位职责、工作程序、组织机构等。
2.1.3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2.1.3.1 校园文化的作用
(1)润物无声的陶冶作用高职学生在校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自然而然的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发挥着作用,具有超越单独的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教育的功能,通过校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理想意志等方面起稳定持久的的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
(2)强大的凝聚作用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群体凝聚力,它是同一文化群组共同的认知和生活方式。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子文化,既可以增大群体组合的强度,也能提高群体的质量、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就像一种精神粘合剂,可以使师生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师生记忆犹新,比如具有专业特色的技能大赛、五月阳光艺术节等都可以进一步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荣誉感。
(3)持续的传承作用传统是历史赋予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历史的智慧、优点完整的传递给下一届,感染和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师生。反过来又会通过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通过在工作岗位上的行为表现、生活态度等传递这种智慧给社会,使学校的办学精神、专业特色、优良传统得到延续和弘扬,使学校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扬,不断提高学校的影响力,促进其良性发展。
此外,校园文化还有导向作用、辐射作用、美育作用、创新作用等,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除了具备上述校园文化的特征外,还有其独特的作用。
2.1.3.2 高职校园文化的作用
(1)高职校园文化的认同作用有人将职业院校形象地比喻为“穷人的避难所,差生的集中营”.很多职业院校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悟:第一次班会,很多学生的脸上都看不到笑脸,而是把头深深地低下。帮助背负重压的学生唤醒梦想,找回自信和自尊。资深新闻记者谢湘曾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她和一位高职学校的书记在长沙机场遇到一个女青年,聊天过程中,问到她是哪里毕业的,她回答是垃圾学校毕业的。当时,旁边的这位书记脸上的汗水马上就流下来了,他害怕女生说出的学校名字就是自己所在的学校。结果,这位女生说出来的不是这位书记所在的学校,书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而如何改变学生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对母校的认同,就需要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来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只有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豪感,学生对自己的母校认同了,这个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
(2)高职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哲学常识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高考失利或者能力所限进入高职的学生,受“学而仕则优”思想的影响,常会有自卑感,失落感,迷茫感,但他们内心深处其实更渴望被认可。所以他们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另一方面觉得即使努力也赶不上本科的起步,厌学。这个时候,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学生注意到藏书齐全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实训室、专业热情的任课教师、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亲切友善的同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良好的校园氛围等等,都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感觉,从而会使他们不自觉的重新认识自己当初无奈选择的学校,重新燃起拼搏奋斗的渴望。
2.1.4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突出的特点
2.1.4.1 突出职业性高职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最明显特征就是职业性。高职院校是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输送的毕业生多数都将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中坚和骨干,因此,高职院校应有效利用各种载体,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位,突出职业性,比如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观、竞争观、法制观、质量观、效益观,其次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商业道德,良好的职业习惯等。还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意识、良好的素养和心态等。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企业选择用人时,首先关心的是学生的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大部分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也关注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因此,这些带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的营造无形中会影响着学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提升学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