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不同类型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16 共3964字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众已逐渐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富足,幵始争取作为公民应享有的各种基本人权。公众人物是公民中的佼佼者,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与知政权,接受舆论的监督。政治公众人物掌握的公权力、社会公众人物掌握的社会资源都必须置于公众与媒体的监督之下,而这种对公众人物的舆论监督不可避免的导致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必然存在例外,意味着公众人物不能享有普通民众所享有的完整的隐私权,这也是由他们所掌握的资源决定的。在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与例外方面,我国目前无论在立法、司法界,还是在理论界都存在着诸多问题,立法上未明确阐释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概念,在司法上没有形成较为权威的、对公众人物特别是政治性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司法裁判判例,在法学理论界,对于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例外的界限缺乏细化与统一认识,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在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与例外方面的发展。在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其他公民权利发生冲突时,由于两种权利在法律规定上都有缺陷,对于如何平衡也是立法所欠缺的。因此,除了公众人物隐私权本身的法律体系有缺陷外,与公众人物隐私权有关的其他民主权利也存在着种种制度缺陷。只有同时解决好自身法律体系建设与相关民主权利的法律体系建设,才能使这一问题在我国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相信,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民众与媒体的言论自由权将有所发展,对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立法也将趋于完善,公众人物将对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史蒂文。卢克斯,阎克文译。个人主义[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杨立新。人身权法论[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3]王利明。人格权法新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4]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群众出版社,1997.

  [5]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6]陈文贵。基本权利对民事私法之规范效力[M].合湾中央警察大学法律学研究所,2006.

  [7]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4.

  [8]王利明。人格权与新闻侵权[M].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

  [9]侯健。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陈志武。媒体、法律与市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11]巴顿·卡特。大众传播法概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2]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群众出版社,2004.

  [13]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4]杨立新。人格权法专论[Ml.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5]杨立新。闲话民法[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16]杨立新。侵权法论[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17]阿丽塔,艾伦。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M].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04.

  [18]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9]沈中,许文洁。隐私权论兼析人格权[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0]屈茂辉,凌立志。网络侵权行为法[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21 ]顾理平。新闻侵权与法律责任[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 001.

  [22]郭明瑞,房绍坤,唐广良。民商法原理(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3]房绍坤,唐广良。民商法原理(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4]崔华强。网络隐私权利保护之国际私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2.

  [25]王秀哲等。我国隐私权的宪法保护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1.

  [26]杨开湘。宪法隐私权导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二、期刊类

  [1]李新天,郑鸣。论中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构建[J].中国法学,2005(9)。

  [2]洪波,李轶。公共人物的判断标准类型及其名誉权的限制以媒体侵害公共人物名誉权为中心[J].当代法学,2006 (7)。

  [3]王利明。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和保护[J].中州学刊,2005(3)。

  [4]马贤兴。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限制的法律探讨U].律师世界,2000(2)。

  [5]王利明。我国民法典中的人格权制度的构建[J].法学家,2003(4)。

  [6]曹越。从范志毅败诉看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J].新闻战线,2003(6)。

  [7]宣海林。美国隐私权中公众人物的范围[N].人民法院报,2005-6-24(3)。

  [8]徐迅。以自律换取自由一一英国媒介自律与隐私法[J].国际新闻界,2005(5)

  [9]汪明亮。廉政声音[N].检察曰报,2012(5)。

  [10]曾家华,砰昌盛。国家工作人员财产中报制度法制化问题探讨[J].学术论坛,2005(5)。

  [11]吴玉英。论我国财产中报制度的缺失与重构[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2)。

  [12]刘志芳。从实际恶意原则看言论自由和侵犯名誉权的关系[J].法制在线,1994 (2)。

  [13]王利民。隐私权的新发展[J].民商法前沿系列讲座现场实录,2005 (15)。

  [14]翁国民,汪成红。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J].浙江大学学报,2002 (3)。

  [15]许亚绒。试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和保护[J].新闻知识,2009 (1)。

  [16]邢颖。论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试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规制[J].法制经济‘ 2009 (1)。

  [17]吴为。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3)。

  [18 ]马特。侵犯隐私权责任的构成与抗辩[J ].中美法学前沿对话,2 0 0 6.

  [19]克罗泽尔。马特编译。德国法上的隐私权保护[J].中美法学前沿对话,2006.

  [20]葛维宝.隐私与言论[J].中美法学前沿对话,2006.

  [21]柴野。公众人物有怎样的隐私权[J]?光明日报' 2004 (9)。

  [22]郭道晖。法官岂应告当事人[J].法制日报,2002(12)。

  [23]吕艳滨。曰本隐私权保障的研究与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7) ?

  [24]张莉。论隐私权[;T].人权研究第三卷,2003.

  [25]波斯纳。论隐私权[J]?民商法论丛,2001 (12)。

  [26]王克金。权利冲突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2)。

  [27]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法学,2002(2) ?

  [28]杨立新。民法草案人格权法编评述[J].法学家,2003(4)。

  [29]李志明。试析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症结与对策[;T].太原师范学院参报:社会科学版,2009 (5)。

  [30]唐娟,黄卫平。论政府官员隐私权的有限性[J].中国行政管理,2004(4)。

  [31]张军。论宪法隐私权的法理基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2]杜俊伟。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弱化和限制[J].邵阳学院学报,2005(2)。

  [33]李闯豪。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当代经理人,2005(13)。

  [34]王利明。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与保护[J].中州学刊,2005(5)。

  [35]喻睿之。隐私权保护研究现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36]赵丽丽。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J]?沧桑,2011 (4)。

  [37]景凌凌。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分类限制[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38]欧庆珍。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限制[J].新闻爱好者,2011(2)。

  [39]何新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和保护探析[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12)。

  [40]李唯唯。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博弈[J].法制与社会。2011(8)。

  三、学位论文类

  [1]林志坚。公众人物隐私杈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2]程海军。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郑鸣。论公众人物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

  [4]景凌凌。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分类调整[D].广西大学,2010.

  [5]熊艳峰。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限制[D].湘潭大学,2005.

  [6]朱晓婕。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及其类型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0.

  [7]蔡琴。论公众人物容忍义务[D].湖南大学,2009.

  [8]于志丽。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探析[D].苏州大学,2010.

  [9]罗布顿珠。言论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D].山东大学,2012.

  [10]朱明君。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11]孙敬文。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一一以贝克汉姆诉“世界新闻报”案为例[D].兰州大学,2012.

  四、外文文献类

  [1]DanielJ. Solove. Information Privacy Law [M]. Aspen, 2011.

  [2]MinnesotaThomson, Garner Blaek 5 Law Dictionary [M]. BRYANA, 2004.

  [3]MichaeITugendhat QC,lain Christie, Adam Wolanski. The Law of Privacy and the Media[J].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4]ThomasI. Emerson.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The First Amendment [M].72 Yale LawReview 877,878-79(1963)。

  [5]JedRubenfeld. The First Amendment Purpose [J], 53 Stanford Law Review, 767 (2001)。

  [6]Rosa Ehrenreich. Privacy and Power [M]. 89 Geo. L. J., 2047 (2001)。

  [7]See Michael J. Meyer, William A. Parent edThe Constitution of Rights [J]. Cornell UniversityPress, 1992.

  [8]Warren and Brandeis. The Right to Privacy[J]. 4 Harv.L.Rev.193, 1890.
 

  后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的研究生生涯就即将结束了。校园的深厚底蕴还没有完全领悟,我就即将迈向新的起点,才真正领悟到留恋。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在师大法学院的学习期间,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在这里遇到的良师益友,那么多的人给予了我无私的关怀和帮助,每念及此,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感谢师大法学院的每一位老师,我不仅深入地学习了法律知识,而且更学会了为学和为人。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蒋新苗教授,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论是题目的选定、篇幅结构的安排以及内容的修改、定稿,我都得到了他悉心的指导和莫大的帮助。蒋老师广博旳知识、敏锐的洞悉力给了我深刻的启发,还有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专心学问、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深深触动了我,令我受益终生。

  借此论文完成之机,谨甸我尊敬的蒋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过往的时光也无处不渗入了同学们之间的情谊,感谢与我朝夕相处的舍友以及其他给我帮助的同学,我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将是彼此人生一笔莫大的财富。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他们永远是我坚实的脊梁和后盾,是我不断努力奋斗的动力和源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