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下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文体特点(4)
时间:2016-11-30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本文字数:8275字
2.用“着”字表进行时
张爱玲常用“着”字,“着”在汉语中做助词表示一种动作正在持续的状态。张爱玲也许受到西方语言中进行时态的影响,在汉语写作时这种影响产生迁移,频繁用“着”来表示一种动作的持续进行,尽管有些时候在汉语表达里不需要再使用“着”来强调动作的进行。
例如在《茉莉香片》中:
丹朱在那里恋爱着他么?
在《秧歌》中:
差不多每一爿店里都有一个杀气腾腾的老板娘坐镇着。
她微笑着坐了下来,显然是准备着接受批评。
厚厚的棉裤正在肚子上折叠着,把棉袄顶出去,支得老远。
上面几个例句中,加上“着”字读来却有点不符合汉语规范,有几处甚至根本不需要再用“着”表示进行时,有点过度频繁任意附和在动词之后的味道。
暂且不论这种欧化式的词汇和句法究竟该不该取,不容疑问的是这些早已成为了张爱玲小说中不可忽略的特点。摩登的语言风格,杂烩式的拼接欧化的词汇和句法,透露出张爱玲的阅历和文化,与那个本身就混乱复杂的年代,倒显得合拍起来。
五、意义层分析
胡塞尔说:语言的本性或本质就在于“意义层”.
意义是语言交际中所承载的信息。这种意义的独特性在于会因为接受者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语义中的修辞是意义的特殊用法。不同的创作者爱好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即使是使用同一种修辞手法,也会打上创作者自身的色彩烙印。因此,通过语义修辞来了解创作者的创作风格是很有必要的。在研究张爱玲小说中的修辞特色时,首先可以综观她的作品,在有了大概了解之后,找出有特色的个例,提取出相应的检索项,利用语料库软件检索关键词,从而进行筛选和研究。
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和象征一直是学界对其语言风格研究的重点,因此下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运用语料库进行分析和佐证。
1.比喻
比喻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她是一个天才型的文人,总能用细腻的文笔和敏锐的感觉将两样事物联系起来,用栩栩如生的比喻来描绘所见之景或展示人物心理。
张爱玲最爱用明喻,而明喻也正适合用语料库软件在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加以检索。以喻词“像”为检索项,将得出的例句加以整理和筛选归类,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是奇特性,张爱玲比喻之奇,读来让人觉得好像从未有人这么比喻过,然而细细品味,却在这诡奇的比喻里找出了三分道理,这更是一种奇。例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
同时,她那蜜褐色的皮肤又是那么澄净,静得像死。
这实在让人称奇,“皮肤”和“澄净”的搭配已经出乎意料,却加上一句比喻“静得像死”.用死亡比作为一个人的皮肤,初读来只觉得费解,但略一思索,又有哪一种静能超越死亡呢?
再如《鸿鸾禧》中:
玉清的脸光整坦荡,像一张新铺好的床。
玉清作为一个新娘子和一张新床又似乎有某种联系。然而玉清因为要故作高贵,努力克制住自己作为新娘子的高兴,掩饰自己脸上的情绪倒是有点像一张抹平了皱褶的新铺好的床。
第二是比喻的现实性。张爱玲爱用平常事物作为喻体来深入浅出地阐释。
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
整个世界像一个蛀空了的牙齿,麻木木的,倒也不觉得什么,只是风来的时候,隐隐的有一些酸痛。
罗杰面对妻子新婚之夜的逃跑,内心苦闷无奈,张爱玲用一个比喻来阐释。蛀牙是在生活中很多人有过的经历,用这种现实中常见很多人都有的感觉体验来帮助了解作者笔下人物的心理状况。
在《金锁记》中:
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死去的鸡的脚爪。
芝寿在七巧的折磨下独守空房却又不能反抗,她还活着,却又像死了一样。她蜷曲着身体,就像一只死了的鸡的脚爪。用常见的鸡爪来展现人物心理的痛苦扭曲和对这些折磨的默然接受。
而张爱玲也擅长使用暗喻,用“是”进行检索,筛选出比喻句来进行张爱玲暗喻修辞的研究。
在张爱玲名作《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就高超地使用了暗喻手法。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白玫瑰和红玫瑰来比作两种女人,而得到任何一种,另一种则会变成想象中的完美,身边的却只能沦为糟粕。
相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