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后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06 共379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后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研究
【第2部分】后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研究绪论
【第3部分】产业转型和升级理论概述
【第4部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
【第5部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第6部分】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若干建议
【第7部分】 后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6 章 结论和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工作
  
  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迫在眉睫。当前制造业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即包括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美国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不振,外需疲软,中国制造业出口受阻;同时,美国主导的货币战争致使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中国制造业面临倒闭、制造业产业链外移等等一系列的风险;另外,政府多年来片面地追求 GDP 的政绩考核方式及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导致中国制造业表面鲜光,内部却是高投入、低收益、高污染的不良运营模式,这也是为什么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不知所措。所以说中国制造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走上创新之路。

  根据经济学原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府改革先行,当前政府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家政府对国内经济影响力如此之大,政府必须改革,瘦身放权,走上转型之路,释放改革红利,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让市场(企业)来拥有更大的资源配置能力。

  此外,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速取决于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速度,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可借鉴或采用发达国家已成熟的技术,从而将劣势转变为优势;谋求全球价值链中两端的更具竞争力的位置,提高单位生产力这才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6.2 本文的结论和不足
  
  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关系着民生国计,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制造业仍然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实施技术更新换代,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化;通过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端产业集群,实现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

  我们说,产业链的转型和升级有其自身规律,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核心力量要求,一方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如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将带来变革或革命,打破落后的生产关系。鉴于中国制造业传统禀赋短期内依然存在,会为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争取短暂的空间,当前政府也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积极谋求政府改革,合理分配资源,释放改革红利。所以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对于短期的波动这个棘手的问题,亟待群策群力,制定对策。

  鉴于作者知识面的不足,不能就所有的问题一一道来,在分析上可能有所疏漏,但本文力图尽可能的分析所有问题,提出更全面的建议,爱国利民。

  6.3 未来展望
  
  6.3.1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
  
  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趋势长期依然向好,因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乃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依然存在,2007 年以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并没有摧毁中国经济以及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础。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这是其他国家或地区无法比拟的,如此数量的人口决定了中国经济乃至中国制造业拥有巨大的内部需求能量,只是亟待政府改革,解放和释放这个巨大的能量;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优势依然存在。我们认为,上述条件不仅会支撑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为制定后危机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归纳起来看,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人力资本提升空间与中长期增长潜力,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及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竞争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中央及地方政府决策层不可能不知道近几十年来淤积的经济增长沉疴,不可能不知道拖延改革可能带来更大的转型成本,当然也深知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信息、研究开发或创新所带来的规模收益递增,只是要驾驭当前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规模超过 8 万亿美元的巨型经济体,确实面临太多的挑战。

  6.3.2 民富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核心动力
  
  ***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梦, 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民富是推动转型和升级的核心动力,我们说民富则国强,政府不能与民夺利,否则,即使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转型和升级,短期内经济增长了,但老百姓没有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那么,转型和升级包括经济增长将会嘎然而止,因为缺乏内生性动力,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一国领土范围之内的所有资产最终都是属于国家的,如果政府占有了太多社会资源和财富,势必造成这些资源和财富得不到利用,或者是利用效率不高,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所以说,一个政府不应该与民争利,政府需要做的是: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切实落实政府自身转型,通过配套制度的执行,尽快破除既得利益者对深层改革的阻碍,并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广大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预期,真正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真正做到藏富于民。藏富于民才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埃森哲. 中国企业国际化“大而不强” [Z]. 财新网, 2013.05.15.
  [2] 陈志龙. 中国经济数据可信吗?[N/OL]. 金融时报, 2013.05.13.
  [3] 陈志武. 金融的逻辑[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9.8.1.
  [4] 迟福林. 不能以 GDP 的增长代替改革[Z].央视财经评, 2013.05.22.
  [5] 蔡昉. 人口红利消退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Z]. 21 世纪经济报道, 2012.03.02.
  [6] 蔡昉, 王德文, 曲玥. 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J]. 经济研究,2009.
  [7] 郭西虎, 周毅.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8.
  [8]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 2012.11.8.
  [9] 胡迟. 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J]. 经济纵横, 2011.
  [10] 李涛.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战略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
  [11] 罗军.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Z]. 新华财经, 2012. 12.31.
  [12] 吕 铁. “中国制造”的风险与机遇[Z]. 人民论坛, 2013,6.
  [12] 刘伟, 张辉.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 经济研究,2008.
  [13] 马瑞光, 贾秉炜. 转型与出路——中国制造业的渠道变革趋势[J].现代营销,2009.
  [14] 单春红, 于谨凯. 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产业价值链分析[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15] 吴敬琏. 吴敬琏文集[M].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4.
  [16] 吴振兴. 危机与转机:金融风暴、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问题、政策分析与出路[M]. 袁野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2009.4.1.
  [17] 温家宝.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R]. 2013.3.5.
  [18] 徐建伟.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的影响[J]. 宏观经济管理, 2013.2.
  [19] 袁志刚, 余宇新.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波动[J]. 学术月刊,2012,7.
  [20] 袁志刚, 余宇新. 危机后对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及趋势的反思[Z]. 2012.11.
  [21] 杨书群, 汤虹玲.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的构建[J]. 中国发展. 2013.2.
  [22] 叶檀. 改革需要真实市场数据[N]. 每日经济日报. 2013.7.
  [23] 章玉贵. 优化制造业创建国际品牌的制度环境[N]. 证券时报, 2008.9.2.
  [24] 章玉贵. 让国际化成为银行持续发展抓手[N]. 证券时报网,2013.03.27.
  [25] 章玉贵. 让美国明白人民币汇率为何要稳定[N].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2010.03.31.
  [26] 章玉贵. 中国制造业最大隐忧是产业空洞化[N]. 中国新闻周刊, 2012.2.3.
  [27] 章玉贵. 中国须紧握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主导权[N]. 证券时报网, 2012.4.24.
  [28] 章玉贵. 民富中国经济才能可持续[N]. 中国新闻周刊, 2012.5.4.
  [29] 章玉贵. 收入分配改革将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N]. 上海证券报, 2012.8.9.
  [30] 章立凡. 羞耻心是一个反思国民性的绝好命题[N]. 新周刊, 2013.05.19[31] 张杨,辜丽娟,余铃. 浅谈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
  [32] 庄晓,王海青. 我国制造业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
  [33]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R].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2009.12.

  英文文献
  
  [34] Paul Kerugma. End This Depression Now [M]. Copyright.2012 by Melrose RoadPartners.
  [35] Richard B. Freeman. People Flows in Globalization [J]. 2006.6.
  [36] Margaret S. McMillan, DaniRodrik. Globalization structur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Growth [J]. 2011.7.
  
  致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两年半的 MBA 生活铭刻于心,历历在目……,离开学校数十年后重返大学校园,每周末往返于苏州的家与上海的学校之间,无论寒暑,怀着虔诚之心,聆听圣人之言。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余宇新老师,在整篇论文的选题、研究及撰写过程中,他都给予我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从他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余老师高屋建瓴的学术思想、渊博的学识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特敏锐的学术眼光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激励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宋世方老师、张瑾老师、李蕊等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在论文的撰写中得以开拓了思路,丰富了内容。谨向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评阅论文的各位专家、教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并真诚的希望各位专家、教授对本论文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