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劳务派遣行业产生背景及现状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15 共542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劳动派遣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第2部分】劳务派遣员工权益维护导论
【第3部分】 劳务派遣行业产生背景及现状分析
【第4部分】劳务派遣中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主要表现
【第5部分】劳务派遣劳动者权益受损的原因探析
【第6部分】实现劳务派遣劳动者权益的措施
【第7部分】劳务派遣相关人员权益保护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劳务派遣行业产生背景及现状分析

  2.1 劳务派遣行业产生背景

  2.1.1 行业产生理论基础

  所谓的“行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相同性质的生产或者其他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以及这个组织结构体系的详细划分。①行业,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关于从事某一生产的人们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制度。这种制度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满足了社会整体的某种需求。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行业的发展具有各自的特点。

  虽然迄今为止并没有关于行业产生的理论论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西方不同理论者的视角出发,从多角度来理解行业产生的依据和意义。通过这种分许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行业的理解。

  自由主义者认为:行业是自由的人们根据社会普遍需求而自觉通过协约的方式,组织起来从事某一相同性质的生产的单位。它来源于人的理性的判断和缔约的自由。这种观点看到了行业具有的契约的性质,也就是行业的内部约定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来自于内部人员的自觉。体现了市场经济状态下,自由的人们自觉适应市场需求,创新生产方式,促进社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

  保守主义者认为:行业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而来的,是来自于古代人的生活。尽管时代变化了,但是人们的需求的缓慢发展的,所以很多古老的行业依然存在。那些新的行业也不是突然间就产生的,而是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是适当的修改而逐渐转变出来的。这种观点看到了行业并不是突然之间就出现的,而是来自于传统生活,来自于对传统的再创造。这既体现了行业所具有的传统性,又体现了它的渐变性。

  国家主义者认为:行业的产生是国家设定的结果。国家就是无所不能的设计者,它通过对整体的规划,而设计出不同的行业,以达到整体的和谐。这种行业的产生是具有国家的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的。这种观点看到了行业所具有的,国家所赋予的关于本行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看到了这种行业规定的国家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宗教主义者认为:行业是上帝规定的,赐予不同人群不同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来理解上帝,达到自我救赎的目的。行业对一个工作者来说是神圣的,是需要虔诚对待的。宗教主义者的观点,在现代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

  但是它不仅指出了各行各业是人们得以安身的场所,还指出了它的神圣性,要求人们以虔诚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服从行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行业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状况决定了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总体特征。

  对于一个行业的产生,我们应该从产生它的经济基础和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去寻找原因。马克思主义者从人类实践的角度指出了行业得以产生的科学的原因,还指出了行业的发展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它指出国家和行业群体制定相关制度应该遵守社会实践活动规律。

  综上所述,不同的视角具有不同的行业产生理论,在这样的视角之下,他们所赋予了行业以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归纳出行业的特点包括:群体性、契约性,法律性,传统性和时代性等。我们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科学的探讨行业的起源,发展与完善。这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劳务派遣行业产生的社会背景,并且根据时代的特色,指出问题所在,以便对证下药,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完善。

  2.1.2 行业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个行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一定的经济结构有关连的。劳动派遣这一行业实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产生的。当时的美国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大大降低了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并且当时的女性解放运动也逐渐开展,妇女就业要求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一家以租赁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劳务已婚的妇女公司出现了。这个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是雇佣这些妇女并且对他们进行操作计算器业务的培训,满足一些中小企业对临时工的需求。

  这种培训工人和使用工人相分离的用工形式,一方面满足了就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了某些企业对技术人员和临时工的短暂性需求。但是,当时这种用工形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为这一阶段的工业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阶段。对临时工的需求是暂时的。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初见端倪,工业生产对科学技术要求逐渐提高,对标准化,精确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就催生了对各种技术人员的新需求。鉴于单个企业缺乏足够的实力培养出足够的人才,所以就不得不依靠社会平台,积极吸纳这些技术人才。使用人才而不必培养人才成为资本家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工人运动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满足精明的资本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劳务派遣工人以降低成本的要求。这就为他们节约了一大笔培养费用和其他的福利性支出。于是劳务派遣这种培养人和使用人相分离的用工方式火热发展起来。

  2.1.2.1 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务派遣。劳务派遣这一行业主要是在二战以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它的发展经历了大约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 40 到 50 年代。这是劳务派遣的最初发展阶段。由于资本的逐利冲动,劳务派遣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流行,甚至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且用工的比重越来越大。劳务派遣制度在欧美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被确立起来。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 50 到 60 年代。这个时期是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跟资本家进行斗争的阶段。由于劳务派遣极大地损害了雇佣劳动者的权利,它们不得不利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和工会制度与资本家展开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双方面的妥协,工人阶级承认了劳务派遣的存在,而资本家阶级答应限制劳务派遣的工作范围。

  第三阶段是 70 年代以来,是劳务派遣制度得到规范和完善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政府接受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妥协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但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大多数国家的劳务派遣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运用。

  ①由于欧美国家市场经济发达,工人阶级的力量已经比较成熟,所以通过他们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有效的限制了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的范围。与此同时,也大大规范了劳务派遣的行为方式,促使欧美的劳务派遣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2.1.2.2 中国劳务派遣的发展。

  中国的劳务派遣产生与改革开放初期。在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的时期,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的工人都是由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统一管理的。改革开放后,逐渐出现外资经济和私有经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有效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一方面是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国企拥有大量的闲置的或者低效的劳动者。两者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尖锐,逐渐引进了劳务派遣这一行业。简而言之,中国的劳务派遣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80 年代初期,随着中国和外国经济往来的深入,当时中国的劳务派遣主要是涉外的。主要是为外国企业以及各类组织的驻华代表机构派遣劳务人员,以及为境外的雇主派遣劳务人员。

  第二阶段是 90 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确立后,我国的国有企业随之进行了改革,使得大量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一方面为了减轻国有企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了给广大下岗职工谋求再就业。于是,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工具。由于行业初建,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都不完善,出现了许多侵犯劳动者权利的事件,引起了很多劳动纠纷。

  第三阶段 2008 年以后的法律法规规范时期,2008 年中国的《劳动合同法》颁布施行,该法对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用工形式给与了专门的规定,为我国的劳务派遣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更好的协调劳动者和相关单位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更好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中国的劳务派遣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对于中国而言,劳务派遣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国人对其认识尚未深刻,加之相关法制初立,导致中国劳务派遣企业设立不规范,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情况大量发生,迫切需要法律予以规范。①
  
  2.2 劳务派遣行业的现状分析

  2.2.1 劳务派遣大环境探析

  关于劳务派遣的大环境在前一部分已经有所交代,但是为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当代中国劳务派遣行业就必须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

  2.2.1.1 国家的基本国情:这一部分主要论述现阶段我国的总体的国情。按照官方表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国情主要表现在生产力不发达。此外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政府职能由全能型转向服务型,经济结构由公有制为主体转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社会结构由单一转向多元,文化由传统转向现代等。尤其是我国人口多,素质普遍较低,就业压力很大。在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发展科技,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要发展经济,为给广大民众提供就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个巨大的矛盾贯穿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全过程。这就决定了我国人民将长期面临就业人口多,就业岗位少的巨大矛盾。客观上造成了就业者之间的竞争,进而鼓励了用工企业或者单位有意或者无意的侵犯劳动者的权益。

  2.2.1.2 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由计划经济时代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转向建设中国特设的政治文明。这一过程是艰难而复杂的。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处于探索性建设时期。政府职能尚没有实现转变。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成,但是仍有诸多细节问题无法有效调节社会矛盾。总而言之,这个阶段的政治体制的特征是制度建设正在进行,人治和法治并存,法律体系初步建成,但是仍有漏洞,且执行不力无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2.2.1.3 经济体制转型,我国基本上已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的调解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成为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在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格局中,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多元化,层次化。经济实体对各种专业化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一个经济实体来说,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是其根本追求。对于经济实体来说,集中资本努力提升技术和管理能力,实现产业的更新换代和重新升级,才能提升企业的根本实力,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对于劳务派遣这种“不养人,只用人”的用工方式,是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2.2.1.4 文化体制转型。主要表现为我国传统文化转向适应现代社会的中西融合的公民文化。由于多元文化的存在,人们的思想总是受各种各样的思潮的影响,难以形成人们关于自身和群体的理性认知。在这种快速流变的文化思潮面前,相关行业更加难以形成具有包容性和稳定性的行业道德规范。这种现象普遍的存在于各行各业,并不局限于劳务派遣行业。缺乏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雇佣者,用工单位和劳务工作者都存在投机取巧的潜在动机,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

  2.2.1.5 就业人口结构转型。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在计划经济时代,工厂不顾生产效率大量招收工人。使得大量工人处于隐性失业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退行市场经济,导致大量工人失业。随着经济结构的改造升级,低价有高科技知识的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多,并且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国家逐年扩大高校招生。具有大学教育背景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将要成为将来就业的主力。在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下岗职工和高校毕业生的多重就业压力下,劳务派遣越来越成为人们主动,或者被动接受的就业方式。

  2.3 劳务派遣用工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劳务派遣作为非正规就业的一种方式。它之所以大量存在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它对劳动者、派遣部门,用工单位三方面都有好处。从整体上来说,它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方便快捷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就业。

  对于派遣单位来说,可以通过招收和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将至派遣的过程中,赚取利润。劳务派遣单位主要利用了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关系不对称原则。通过为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提供服务,来抽取其中的服务费用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在整个劳务派遣过程中,它负责将工人召集起来,进行培训,而不必负责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事物。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务派遣意味着多了一条就业的渠道。而且还可以较为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事务。甚至通过多种工作经验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在这种不断的尝试过程中,发挥出创造性的作用。

  而这种用工方式最受用工单位的欢迎,它的好处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就是降低用工成本,用人单位在核算某一岗位的成本时,要将该岗位人员的招聘、培训、管理等成本算在内,从而综合考虑该岗位的生产效率。而劳务派遣的出现,使得用工单位可以将这部分职能,从市场上购买。在这种情况下,既保障了劳动生产的完成,又降低了使用工人的成本。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便捷。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务派遣劳动者时,几乎很少受到外在因素影响。平时对员工做出管理的部门就可以大大减少,只需按分配的工作任务进行管理、考核。而其他的管理活动直接用钱购买即可。并且用人单位可以在业务增加时增加人员,在业务减少时减少人员,用人方式十分机动灵活。

  再次,有利于减少劳动纠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和派遣单位之间需要签订派遣服务协议,而不必跟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派遣单位与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通过这种过渡关系,用人单位与派遣劳动者只是一种有偿使用关系。这样用人单位就可避免与派遣员工在人事关系上可能出现的纠纷,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