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回顾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30 共9381字

  第 2 章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回顾

  2.1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演进——从传统型到战略型

  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和证据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时代,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现代研究则发端于 20 世纪,并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体系也不断优化和丰富。

  2.1.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与当时西方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直接相关。19世纪末起,西方企业经历了技术和生产力的大发展,企业规模扩大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包括职业病,工伤,产品质量,和环境污染等。另一方面,企业经历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管理者不但是股东的受托人,同时也是顾客、员工和周围社区的受托人,必须满足和平衡这些集团的利益要求。

  1923年,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管理的哲学》中首次把CSR与企业及其经营者满足企业内外人需要的各类责任联系起来。他认为CSR包括道德因素,企业经营应该有利于增进社区利益,社区利益作应远高于企业盈利。1953年,鲍恩(Howard R. Bowen)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中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做出定义:企业家有义务按照社会期望的目标和价值,制定政策、进行决策和采取某些行动。该定义正式提出了企业及其经营者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开创了CSR研究领域,他因此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

  2.1.2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和理论的演进

  (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这一阶段是整个CSR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主要研究CSR的定义、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本时期,戴维斯(Davis)是CSR研究领域杰出的代表,他以“责任铁律”着称,强调权利和责任的对等和平衡。60年代CSR定义的主流观点比较类似,认为企业在社会中除了制造利润之外还有其他角色。

  对于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有Hayek和Levitt。如Hayek主张企业应只对股东尽义务,而且CSR有悖于自由。

  (2)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仍是CSR的内涵。在对CSR概念不断定义中出现了几个与CSR相关的概念:企业社会回应(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公共责任(Public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绩效(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弗雷德里克Frederick(1978)的社会回应观点认为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不仅必须满足一定的社会期望,还应针对变化和提升中的社会期望做出回应。普雷斯顿Preston的公众责任观点强调的是企业活动在社会中的影响。企业社会绩效是由CSR衍生的综合概念:卡罗尔Carroll(1979)的三维度的企业社会绩效理论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社会有效回应和社会议题三个维度整合。其中第一维度是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①。

  (3)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与2。世纪7。年代相比,对CSR的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图2.1),和企业公民观点。

  ①弗里曼Freeman(1984)率先回答了企业经营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象问题,他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任何能影响企业实现目标的集团和个人。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它利益相关方负责,如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社区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供应商的责任、对顾客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等等。【1】

论文摘要

  
  ②企业公民的核心观点是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主体,和公民个人一样,也必须承担应有的权利与义务。企业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时,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回报社会。

  (4)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基本达成一个共识:CSR是对企业外许多利益相关者群体承担的责任。埃尔金顿Elkington(1997)在《拿叉子的野人:21世纪企业的三重底线》中提出,企业行为不仅要考虑经济底线,还应考虑社会底线和环境底线。这意味着企业要考虑所有责任对象的需求,尽可能减少其经营活动可能带来的危害,同时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

  (5)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有以下几个趋势:

  ①一种新概念开始丰富CSR体系,即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SCSR)。最早提出此概念的学者是Burke和Logsdon(1996)。随后,美国管理学家安德鲁斯、现代管理宗师彼德·德鲁克,世界着名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以及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等学者,都纷纷强调企业应从战略的视角看待CSR,将CSR与企业战略管理紧密结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SCSR是相对于传统型CSR概念提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战略性”。如迈克尔·波特 Porter(2002)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战略性地实施CSR项目来改善企业的竞争环境,使其长远业务前景得到改善。

  ②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关系的探讨较为普遍。Amalric(2004)指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决定性因素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政治资本,自然资本。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可以使企业积累这四个方面的资本,从而使企业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Paine(2004)认为,对商业道德的重视可以提升风险管理,改善内部职能,促进市场定位,从而提高公司的形象及社会地位。【2】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因此,基于西方社会近百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演进,和当前世界经济社发展的现实,可以对 CSR 有一个确定的定义或理解:即 CSR 是在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下,以遵守法律和相应的道德标准为前提,在完成企业自身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对社会和环境影响采取负责任的行为,即行为要符合社会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要以道德行为为基础,遵守法律和政府间契约,并全面融入企业的各项活动①。

  2.2 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后,CSR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一度是研究的焦点。但大量实证研究结论却无法达成一致。于是,学者们纷纷从战略角度思考CSR,研究如何战略性地选择和实施CSR以提升企业绩效。CSR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交叉融合,战略型CSR研究应运而生。

  2.2.1 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

  Burke和Logsdon(1996)最早提出了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SCSR)概念。他们认为,传统的CSR行为对利益相关者而言是有价值的,但对企业而言是非战略性的;只有当CSR行为(包括政策、项目和进程)能够产生商业利益,尤其是为企业核心业务提供支持,提高生产率时,它才是战略性的。他们还提出了识别SCSR的五个特征,即中心性、前瞻性、自愿性、专用性和可见性。Husted和Allen(2007)以这五个特征为基准,对传统CSR、传统企业战略和SCSR进行比较分析,认为SCSR较于传统CSR最大不同在于以上五个特征,才有了战略价值;而SCSR较于传统企业战略最大不同在于SCSR更广泛地考虑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把社会问题纳入企业战略,并在社会问题中寻找市场潜在机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从而实现价值创造。

  Carroll (1979)从责任内容的角度认为CSR包括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责任。经济责任是指企业的盈利性,表现为提高利润、纳税和股东分红;法律责任是指企业的守法性,履行法律规定的企业义务;伦理责任是指企业行为应合乎伦理,有责任做正确、正义、公平的事情;慈善责任要求企业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基十这四种类型构建了CSR金字塔模型,经济责任位十金字塔底端,是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依次向上递减。

  Jamali (2007)通过修正Carroll的CSR金字塔模型来界定SCSR(参见图 2.2 ) 。 Jamali首先从责任性质角度把慈善责任与强制性责任(经济、法律、伦理责任)区分开,再从责任动机角度把慈善责任区分为战略性责任(SCSR)与完全利他胜C Altruism)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把SCSR界定为具有战略价值的自愿性责任,其核心是通过做好事获得商业利益。Jamili  对SCSR的界定有助十理清SCSR的本质属性。【3】

论文摘要

  
  Porter和Kramer基于竞争优势理论,和企业与社会的共生关系,根据社会问题的不同性质及企业应对社会问题的不同行为模式把CSR区分为反应型CSR和战略型CSR(见图2.3)。①反应型CSR又分为两种形式:做良好的社会公民,参与解决一般的社会问题,如进行公益捐助;减轻企业价值链活动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如妥善处理废物排放。②战略型CSR则是寻找能同时创造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机会,它包括价值链创新和对竞争环境投资。此外,企业还应将社会利益纳入自己核心价值主张中,使社会影响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全食超市强调其食品的天然、有机和健康;GE绿色创想产业计划。【4】

论文摘要

  
  上述学者界定SCSR概念的角度虽有差异(参见表2.2),但内涵基本一致,都强调了SCSR是企业与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CSR。【5】

论文摘要

  
  另外,需特别指出的是,SCSR是与传统CSR战略完全不同的新概念。传统CSR战略中最具影响力的企业社会回应战略(Wilson,1974)和三重底线战略(Elkington,1997),虽也强调战略价值,但与SCSR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社会回应战略是为了回应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以降低企业的社会风险为目标,实质是企业出于安全需要的社会风险控制战略。同样,三重底线战略是为了合规,以赢得社会认同为目标,本质上是一种出于社会交往和尊重需要的公共战略。因此,传统CSR战略的本质是企业为了应对社会问题而被动适应的战略。而SCSR本质上是一种把社会问题融入企业核心价值的主动战略,把承担CSR视为企业创造与社会共享价值,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发挥积极社会影响的战略机会。

  SCSR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出于企业自我实现的需求。企业履行SCSR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满意,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影响,提升自己的“社会融入度”,使企业成为社会的企业。(Porter和Kramer,2011)【6】

论文摘要

  
  2.2.2 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的甄别方法

  相对于Burke和Logsdon(1996)提出的SCSR动机(自愿性)和结果(专用性和可见性)特征,Bhattacharyya(2010)剖析了SCSR决策过程的行为特征,使SCSR更易于识别、检验和操作,其认为SCSR特征包括六个方面,即计划性、前瞻性、中心性、持续行动的长期性(Waddock,2004)、投入大量资源的保障性(Branco,2006)、有效影响企业内外业务运营的嵌入性(Szekely,2005),然后根据这六个特征的内在逻辑,把它们编排为四个层次,提出了识别和检验SCSR的分析框架与具体方法——基于SCSR行为特征的“四层过滤法”(参见图2.4)。

  在意图层,筛选出有前瞻性、计划性的CSR,并排除盲目随意的CSR;在核心层,筛选出与企业目标、愿景和使命一致的CSR,排除那些不能实现企业目标、愿景和使命的CSR;在保障层,筛选出有长期规划性且具有大量资源保障的CSR,排除那些短期、应急、无资源支持的CSR;在运营层,筛选出融入企业运营活动的CSR,排除那些与企业运营无关、脱节的CSR。至此,通过四个过滤层筛选出来的CSR就是SCSR。【7】

论文摘要

  
  2.2.3 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的决策模型

  企业履行传统的CSR往往被动、随意、零散、不可持续,故对传统的CSR研究未涉及决策问题。Ifn SCSR具有主动性、整体性、计划性和可持续性,其决策过程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Porter和Kramer 认为SCSR决策的关键点在十通过全面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寻找企业与社会利益的交叉点,即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点。

  运用SCSR决策模型(图2.5首先识别出既与企业能力相匹配又有共享价值的各种社会问题,再进行分类和排序,然后精心选择发现最具战略价值的价值链创新和竞争环境投资机会,最后确定是价值链创新型SCSR和竞争环境投资型SCSR。该模型为SCSR决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战略思维工具,为企业SCSR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指导。【8】  

论文摘要

  
  其中,价值链模型工具(参见图2.6是梳理和分析企业“由内及外”关系的一个基本框架。企业价值链包括企业基础设施、技术开发、采购、人力资源、物流、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活动。价值链创新型SCSR主要解决受企业口常经营活动显着影响的社会问题,如丰田为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而研发的油电混合动力车;沃尔玛通过降低产品包装和调整运货路线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且节约成本;中国宝钢通过综合利用废弃物提升经济效益,减少污染。【9】

论文摘要

  
  公司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是受社区经济强弱的影响,竞争环境钻石模型工具(图2.7则提炼了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中的四个关键要素,即企业生产要素投入条件、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环境、当地需求条件、相关配套行业,为系统分析“由外及内”关系提供了基本框架。竞争环境投资型SCSR主要解决企业竞争环境中对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造成影响的社会问题。通过提高企业的社会条件,来提高经济条件,实现与社会的共享价值。无论竞争环境的哪一方面内容,都蕴涵着发起SCSR活动的机遇。①在企业的生产投入要素方面,企业能通过改善教育和培训现状为企业储备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如,微软和美国社区学院协会间的合作既解决了社区学院IT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又解决了制约微软口益增长的IT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②在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方面,企业能创造更有效率、更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帮助政府和准政府组织建立行业规则等。③在当地需求状况方面,企业不仅能影响本地市场规模,还能有效改善市场规模的质量。④在当地配套行业方面,企业能推动产业集群和支持性产业进一步发展。如美国快运公司通过资助旅游等支持性产业提高旅游企业整体实力,从而为企业开发更大的市场。再如增强地方产业集群会增加本地采购,减少分散的供应链。如雀巢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开发牛奶基地的做法。【10】  

论文摘要

  
  如果价值链创新型和竞争环境投资型SCSR能同时履行,两者相互促进和强化,效果将会更加显着。此外,企业还应把社会利益考虑到自己的核心价值主张中,使社会影响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 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竞争力机理

  根据利益相关方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可理解为企业尊重、考虑并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而这一行为的直接结果是增进了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资本,以及提高了企业声誉资本。声誉资本的提高有助十企业获得利益相关方支持和降低风险水平,从而促进企业整体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以及稳定利益相关方与企业的契约关系,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将反过来对社会责任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SCSR主要通过强化企业战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创新商业机会和降低社会风险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

  2.3.1 获得利益相关方支持

  (1)强化企业战略SCSR有助十实现企业的两大基本战略:成本领先,和产品或服务差异化。C Miles不II Covin,  2000;  Porter III Kramer,  2006)。在履行SCSR过程中,企业结合自身价值链活动、技术资源和产品生产的特点,挖掘创新机会,开发新产品,优化价值创造过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从而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实现成本领先。同时,企业通过新产品或新服务树立起富有责任的、环境友好的企业形象C Crawford & Scaletta, 2005,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不同,形成差异化。

  尤其在西方国家,消费者愿意为履行CSR的企业支付额外费用(Kotler & Lee, 2005 ) o可见,SCSR有助十企业实现差异化,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专门知识、特殊技能(包括技术和管理能力)和相关资源(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品牌、企业文化)构成的集合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不I I取代的(Prahalad and Hamel,  1990。核心能力的来主要包括四方面:流程、知识、技术和关系。研究表明,SCSR可以通过改进流程、积累知识和战略资源等途径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另外,SCSR还能帮助企业积累有形的和无形的战略资源CLitz,1996; Russo和Fouts,  1997;  Branco III Rodrigues,  2006)。有形的战略资源包括为履行SCSR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无形的战略资源则主要包括:①企业声誉。企业积极履行SCSR,解决了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观念、态度和评价,提升企业可信度,赢得企业声誉。②企业品牌。一方面,企业能通过SCSR项目表明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展示企业与众不同的品牌定位,以产品、服务、核心价值主张差异化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自身地位:另一方面,通过SCSR项目赢得企业声誉,引导外部利益相关者产生投资或产品消费意向。③人力资本。

  企业对员工负责,提升员工满意度和敬业度,有利十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同时,通过履行SCSR能增强员工认同和支持的企业价值观及发展目标,鼓舞员工士气。

  (3)创造新的商业机会美国经营学大师彼得·德鲁克Drucker C 1973 )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指出对企业而言,社会问题既是挑战又是机会。Porter & Kramer C 2006 )也指出CSR其实远非约束、成本或慈善,而孕育机会、是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源泉。开发持续发展的环保产品和作业流程将是企业创新的新领域,蕴含着巨大的战略性商业机会,为SCSR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在SCSR实践中,企业和经营者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广泛联系,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预见到未来社会的需求和趋势。SCSR可被视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为企业提供服务社会的经验不和能力(Bhattacharyya,  2010 ) 。

  2.3.2 降低企业风险水平

  企业的社会风险源十利益相关者(Donaldson不I I Preston,  1995 )。CSR是连接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有效途径(Sen,  2006 ) 。  SCSR要求企业关注、尊重、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识别关键利益相关者,平衡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并与利益相关者有效沟通和协商。企业履行SCSR有利十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责任心和归属感,有效改善组织氛围。同时,企业通过履行SCSR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使消费者、商业伙伴、社区、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直接受益,并借助媒体、口碑等途径宣传企业的SCSR行为,提升企业声誉,广泛改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观念和I态度,增强他们投资企业、购买企业产品或来企业就职的意向,促使企业内外部矛后的缓和和化解,最终降低企业可能的社会风险。

  2.4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新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polo年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其中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披露方面要好十其他企业,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相对前几年有所提升,外资企业在战略及社会责任管理方面明显好十其他企业。外资企业普遍更重视活动的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更为广泛和显着。外资企业在社会责任经验和策略上值得我国企业好好学习和借鉴。

  2.4.1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最新实践

  企业社会责任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跨国公司CSR的最大特点就是Business is CSR, CSR is business 。(与企业核心业务相辅相成的战略型CSR)跨国公司是全球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企业社会责任“ 1+3”项目的首倡者,巴斯夫(BASF)化学公司严格秉承“责任关怀”原则,在自身效益提高的同时,带动整个社会效益增长。在供应链社会责任方面,开展“1+3 ”项目,由一家企业带动其供应链上的二家企业,如一家供应商、一家物流服务提供商和一家客户,通过供应链传递CSR理念,共同提高和延伸社会责任。并目_巴斯夫将自身的专业知识指导给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提高他们管理和实施CSR的能力,使之成为行业中最有责任和效率的供应链,和最有竞争力的团队,共同实现可持续经营与发展。而作为B2B企业,巴斯夫经常在电视媒体上做品牌广告,在电视新闻上播出公益活动新闻,非常注重CSR的影响力。

  GE是多兀化发展非常成功的企业典型。2005年以来,公司投入巨资推动“绿色创想”C Ecomagination不“健康创想”(healthymagination)战略,重点解决人类最关注的二大难题一一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GE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贡献成为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其品牌形象更令人尊敬。“绿色创想”从全球环境治理的迫切性出发,围绕客户在环保方面的巨大需求,以提高能效为主要目标,提供盈利性环保解决方案。今天,“绿色创想”成为通用电气具有标志性的品牌内涵之一,成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源,也成为推动全球企业变绿的重要推手,其在经济和社会意义上所取得成功都远远超出预期。经过数年培育,绿色创想产品种类从2005年的17种增加到2009年的90种,渗透到GE的各个主营业务模块(见表2.4)。【11】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2.4.2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新实践

  国有企业在 CSR 方面起到表率,主要由于 2007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国有企业率先履行社会责任的综合实践,包括:带头加入全球契约,发布 CSR 报告,建立 CSR 体系,从全球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 CSR。

  然而,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国企的社会责任工作仍存在差距,社会责任对于提升公司价值和竞争力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2.4.3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新实践

  说到民营企业的 CSR 行为,总是与捐款联系在一起:王老吉轰动全国的 1 个亿的捐灾,万科王石深陷亡羊补牢 1 个亿的捐款门事件。而后还有企业家陈光标和冯军先后表示“裸捐”。捐款固然重要,但目前更重要的是杜绝三聚氰胺奶、瘦肉精、地沟油、皮革奶、毒胶囊……树立起社会信誉。广大的民企在社会责任认识和表现方面出现两级分化。近年来,也有不少民企在实践 CSR 过程中,跳脱了“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对立”思想的约束,按照战略型 CSR 的思想大胆尝试,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

  比如,IT 厂商联想公司基于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导向,自 2003 年至今在弥合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和“电脑下乡”方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技术和能力的优势,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贡献自身特有的力量,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认同。同时,将“缩小城乡数字鸿沟”CSR 行为与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业务紧密结合起来的创新性举措,也为联想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市场份额。

  又如,陕西万安药业自 2000 年研发的妇科系列产品问世 10 年来,广告接近零投入,但在公益讲座方面投入累计接近 1 个亿,销售额高速增长。企业选择公益讲座而非商业广告,是看到了“妇科知识缺乏导致高发病率”的社会需求与企业产品特性间的联系,企业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对潜在客户群体大规模地开展女性健康公益讲座。这种战略性的 CSR 营销方式既实现了企业“提高中国女性生活质量”的使命,又很好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拓宽了市场。

  上述两个企业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所选择的 SCSR 项目都是从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交叉点出发,充分发掘了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共享价值”,不但高效缓解了特定社会问题,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回报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5 文献评述
  
  SCSR是由企业社会责任和战略管理研究交叉融合产生的一个全新研究主题,自20世纪90年代SCSR被正式引入CSR研究领域以来,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持续关注。

  本章系统研究了 CSR 理论前沿,以及 CSR 最新实践,总结出与企业传统战略相比,SCSR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把企业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置于企业战略的核心业务中,利用企业专业优势,以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与传统的 CSR 相比,SCSR 的战略目标不只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而是利用企业优势资源,解决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通过创造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不难发现,将 CSR 融入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战略之中,是公司提高竞争实力的重要法宝。既然社会责任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价值),那么什么样的社会责任项目才是“好”的项目?换句话说,具备哪些条件的社会责任项目才能充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价值)?通过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的梳理和分析,本研究认为“好”的社会责任项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战略性:项目应与公司核心经营战略相统一;(2)有效性:项目应对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期望做出回应;(3)公众性:项目应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4)可持续性:项目应具备长远的规划,投入和改进机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