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策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15 共3021字

  8 结论、价值与局限性

  8.1   本研究主要结论

  中国的经济地位和实力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于目共睹。我们已经稳定的处于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我们人口众多,人均经济成果还不能排名世界前列。特别是在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2014 年对于中国经济注定将是充满变化和挑战的一年,有危机的时候必然也存在着机遇,如何面对,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的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也已经升至第一位。作者经过对相关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博弈论的梳理研究,分析研究了国内外股权激励成长的历史与近况,格外针对中小板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比例剖析,得出结论。

  通过对联想集团历年来股权激励计划的整理、分析同时期企业成长性。也整理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股权激励所产生的问题和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

  本文尝试从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角度,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分析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目的、理念和手法。尝试性的为中小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方法。

  8.2   本研究的理论实践价值

  目前分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和计划的文献较多,而为中小型企业进行股权激励分析研究的文献较少,通过本文的研究可有以下理论实践价值:

  (一)丰富了关于中小板上市公司,践行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数据分析,作者整理了截止 2013 年 12 月 31 日起,中小板上市公司,关于股权激励计划状况的分析和研究。

  (二)详细研究了联想集团股权激励的重要历史。分析研究了实施分红权股权激励计划、旧股权激励计划、新股权激励计划和长期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对同行业中小型公司借鉴其股权激励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有意的参考。

  (三)丰富了对于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执行股权激励的有关文献。股权激励文献不少,但是基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角度分析的文献不多。这是作者一种尝试性的研究方法。

  (四)为中小型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现实的参考。目前我国有很多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文献,但是针对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激励研究的文献不多,可供实际操作的更少,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目的编写。

  8.3   研究局限性

  本文希望通过对联想集团历年来股权激励计划的研究,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划分为三种阶段,这是一种尝试性的研究,因此存在以下不足:

  (一)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本文选取了一个在香港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很多实际的数据在现有条件下非常难获取,作者在收集资料阶段通过一些门户网站、数据库、公司官方网站和 Wind 数据库查到零星数据,所以在分析的全面准确性上难免偏颇。

  (二)研究方法上,本文调查钻研了目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践行比例的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案例公司的财务金融状况进行分析,方法单调,难免得出的结论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在样本选择上,由于作者时间水平有限,仅仅选取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计划与公司成长性关系的分析,样本选择太少。

  (四)研究水平上,因为作者时间、精力、水平有限,在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上难免不够透彻。


  参考文献:
  
  [1] Berle,A.A.and G.C.Means:《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acmillan, New York,1932) :153-164.
  [2] M.C.Jensen and W.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1976):123-134.
  [3] G.Donaldson,Managing Corporate Wealth:《The Operations of a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Goals System》,(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1984):93-99.
  [4] Penrose 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253-264.
  [5] 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483-499.
  [6] Solvay J, Sanglier M.:《A model of the growth of corporate Business Review productivity》,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998,4(7):463-481.
  [7] Thorsten beck,Asli Demirguec-kunt,Vojislav Maksimovic.:《 Financial and Legal Constraints to Growth: Does Firm Size Matter?》, Journal of Finance,2005,Vol.60 No.1:137-177.
  [8] Frederic Delmar,Per Davidsson,William B Gartner:《Arriving at the High-growth Firm》,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3(18):189.
  [9] Steven Kaplan:《The effects of management buyouts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valu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153-184.
  [10] Smith, A.J.:《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management buyout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173-184.
  [11] Mehran,H.:《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5:23-34.
  [12] Bebchuk, L.A. and J.M.Fried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s an Agency Problem》,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3:53-64.
  [13] (美)冯·诺伊曼,摩根斯顿著,王文玉,王宇译:《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年 12 月:32-34.
  [14] (美)约翰.S.戈登著,祁斌 译,《伟大的博弈》,中信出版社,2011 年::65-67.
  [15] 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论人力资本的投资(吴珠华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年:20-88
  [16] (美)爱迪思著,赵睿译:《企业生命周期》,华夏出版社,2004 年:45-49
  [17] 刘和生:《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思考》,2012 年 10 月:34-39
  [18] 夏芸:《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控制权视角》,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年 5 月, 51-53
  [19] 建立国有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新体系—全国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会议综述《财会通讯:综合(上)》,2001 年第 1 期:23
  [20] 周浩荣:《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研究》,2012 年 6 月:23-38
  [21] 刘和生:《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思考》,2012 年 10 月:45-88
  [22] 王青燕、何有世:《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主要因素分析》;《统计与决策》2005 年(1):61-63
  [23] 吕长江、金超、陈英:《财务杠杆对公司成长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6 年(2):80-55
  [24] 夏芸:《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控制权视角》,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年 5 月:76-89
  [25] 曾江红:《中小上市公司治理与成长性的关系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66-68
  [26] 程惠芳、幸勇:《中国科技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规模与企业成长性》;《世界经济》2003 年(12):72-75
  [27] 李平:《国际金融危机下基于融资效率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011 年 12月:65-99
  [28] 王烨:《关于股权激励效应的争论及其检验》,《经济学动态》,2009 年 8 期107-111
  [29] 聂思;龙涛:《中国集体经济》,2013 年第 31 期;23
  [30] 高岳兴:《山西票号的“身股”与现代股票期权——两种代理人激励方式的比较》,《上海经济研究》,2003 年 第 12 期:32
  [31] 朱勇国:《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研究》,2012 年 8 月:54-89
  [32] 王雨佳:《联想的三次突围》,新财经,2009 年(4):45-99
  [33] 《联想访谈-联想集团产品链管理部高级总监蔚伟东访谈录》,联想大厦,20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