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湖南康乃馨养老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05 共648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湖南康乃馨养老公司盈利模式研究
【第2部分】 湖南康乃馨养老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绪论
【第3部分】发展养老服务业理论分析
【第4部分】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盈利模式
【第5部分】康乃馨公司养老服务业盈利模式分析
【第6部分】实现养老服务业盈利模式的有关保障与参考文献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査数据显示,我国60岁周岁及以上人口 1. 78亿,占13.4亿总人口数的13.26%, 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到2015年将达2. 21亿,2025年将突破3亿。按照国际老龄社会判定标准,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占7%以上即为老龄社会,我国毫无疑问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且呈现出六方面显着特征:一是老龄化人口规模大。据统计,当前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世界老年人口数量1/5,占亚洲老年人口数量的1/2。二是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化趋势明显。从1980年到1999年,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就完成从成年型社会到老年型社会的转变,而法国、美国、英国分别用了约115、66、45年才完成这一过程。近年来我国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以年均约4. 7%的速度增长,目前高龄老年人口数已达1300余万,人口结构分析,我国老龄化已经打开快速增长通道。

  三是地区老龄化情况不平衡。上海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青海等西部地区到2010年才相继进入,时间跨度相差30年。四是经济增长速度跟不上老龄化步伐。欧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国内人均生产总值在5000至10000美元之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约为世界经济总量的1/10,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五是养老保障体系滞后。我国当下的老年人多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改革幵放前,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和单位内部退休养老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他们的养老金主要由国家财政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承担,由于我国养老问题几乎是短期内爆发,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有个完善提高的过程,从而与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形成巨大反差。六是养老服务发展滞后。由于过去一段时期内对老龄社会重视不够,导致我国养老设施不足、发展不充分,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迁徙现状,

论文摘要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已经占到1/3,家庭平均规模不足3. 1人,“4-2-1”的家庭结构和空巢化比例攀升,使照顾老人有心无力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和全方位医疗护理,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档次,是一个国家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从业人口结构、消费结构等变化,从而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论文摘要

  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单位、各界人士已经意识到养老形势的严梭性、紧迫性,并且一直在思考养老问题的症结、瓶颈,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3] 35号),该意见力求系统提炼我国养老事业已有的经验成果、做好养老事业的统筹安排、推动养老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该意见统筹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基本模式,对养老资金来源、养老资源配置、养老事业发展都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特别是针对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养老需求和养老供给存在较大矛盾的现状提出了具体解决思路和办法,明确在巩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的基础上,着力加大企业、机构等社会化养老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使市场在满足养老多样化需求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存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重大机遇,该意见是迄今为止国家层面最为权威全面、最有针对性、符合中国养老国情的政策意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质量,事关到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事关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来看,不论是国家统一福利养老,还是养老市场市场供给,我国养老服务在硬件(养老床位、养老场所、养老设施、养老产业)和软件(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养老观念)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巨大差距。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进行养老服务业相关服务产品的推算,仅养老床位一项就有巨大的需求缺口,按养老规划“每千老人30张床位”的标准测算,至2015年国内市场需要700多万张床位,至2025年需要1000万张床位。若按国际成熟养老市场经验,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4-6%会选择到养老机构养老,则床位数的需求会大幅增长,如果对养老事业未来配套服务和产品规模进行预测,则需求缺口将达到数千亿级。这些完全依靠财政投入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激发养老市场潜在活力才能真正解决养老资源不足、养老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发展养老服务业,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把人口老龄化现实挑战转变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成为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重大难题,亟待思考和解决。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从企业视角出发,关注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着眼于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养老服务业个案分析,揭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困难瓶颈和发展策略,构建养老服务业基本盈利模式,为养老服务业特别是机构养老提供实证参考和研究基础。前已论及,我国养老服务业主要包括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基本形态,从本质上来讲,三种养老形态都包含国家福利和赡养责任义务成分,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家庭力不从心、养老需求有层次上要求等,因此,养老产品、养老服务必须依赖于市场化供给与配置,而市场供给与配置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层面所关投资的合理回收、利润的合理回报,因此养老服务业盈利模式研究要从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来系统构建,主要包括养老产品提供领域、养老服务提供领域和养老设施提供领域。养老产品主要包括养老产品生产与养老产品流通、供销领域;养老服务的范围要宽泛得多,这里总结为除养老产品、养老设施之外的围绕着老年群体开展的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日常护理、生活照料等有偿服务领域,这两块可通过企业自主市场研究作出决策论证,也可以通过市场得到切实检验;养老设施包括养老的空间、环境和基础配套设施,社会化养老机构一般通过综合建设、整体改造的方式进行配置。综合性的养老案例通过项目投资(养老设施的开发建设)进入养老服务业,通过项目经营(提供产品与服务)获取企业利润,把投资、经营和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投资是基础、经营是关键、管理是途径,整合了养老服务业的基本资源。笔者认为,通过剖析综合性的养老案例来研究养老服务业盈利模式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因为综合性的养老案例立足于养老投资与回报的全面考量和精细化管理,否则就面临着经营失败,因此,在对综合性养老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养老服务业基本盈利模式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

  本文通过养老服务业个案对养老服务业进行系统分析,提练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基本盈利模式,能够揭示养老服务业基本规律和典型经验,指导机构、企业正视养老服务业特征和要求,准确进行市场定位,科学设计产品和服务,提高养老服务业从业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1)引导机构、企业关注养老服务业。自2011年幵始,国家对房地产开发行业一直保持宏观调控态势,在投资性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行业开始谋求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养老服务业以其巨大的潜在市场和成长性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关注的目标市场。国家层面也把养老服务业作为重大战略抓紧实施,通过简政放权,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借鉴美、日、新加坡等国经验,国内保险企业、基金公司,包括外资企业开始加大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布局。对养老服务业盈利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和研判,可让市场投资主体更加了解市场环境、理清经营思路、科学把握投资要点。

  (2)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由于养老观念滞后、市场运行环境细化、产品与服务偏差等原因,我国养老服务业存在投资压力大、经营周期长、经营效果不理想等情况。养老服务业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有效融合、衍生出来的新兴产业,养老服务业的产品与服务须髙度关注老年群体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心理需求、经济状况、养老选择等基本要素,强调正视老年群体特点,树立健康舒适、环境优美、颐养天年等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式,切实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老年群体需求,才能找到真正成长点。

  (3)为政策扶持提供参考资料。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处于起步化阻阶段,要落实国办发[2013]35号文件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细化政策标准。对养老服务业进行系统分析、实例论证,有利于政府机构研究制定包括土地供应、税费优惠、金融创新等一揽子扶持政策,为养老服务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反过来,市场起步初期,没有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也是举步维艰,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服务于和谐养老大局。

  1. 3文献综述

  西方现代养老服务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与体系。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初才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由于经济发展实力和国情不同,西方现代养老服务业虽为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但我国应结合本国国情、经济发展实力、社会文化传统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养老路子。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3]35号),意见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组织领导作出了原则性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策略。在中央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顶层设计中,市场与企业成为了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市场层面的主体企业——这一经济领域最活跃和最根本的因素,能否主动进入养老服务业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即养老服务业的盈利问题。论文从国外典型养老模式出发,深入考察国内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探讨国内养老服务业的盈利模式,并围绕养老服务业的盈利模式问题对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出了系列建议。

  (1)国外养老服务业主要发展成果。国外养老服务业基本形成了行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已经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发展方式,政府与企业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职责边界清晰,形成了鲜明的养老文化与氛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欧洲传统福利模式、美国新自由主义福利模式、日本多元化福利模式、新加坡高福利型模式、澳大利亚政府救济型福利模式等。欧美社会强调尽量少的依赖别人帮助体现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加上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欧美国家老人愿意独立居住,与亲人保持“有距离的亲近”,政府、社区、机构和社会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全面周到的养老服务;日本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选择配置养老资源,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养老选择权。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日本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对老人进行护理、家政等服务,对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曰本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护理服务;新加坡则推行中央公积金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养老储蓄保障,围绕其提倡的家庭养老提供全方面的养老服务;澳大利亚为老年人建立高标准的养老金,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近4000个,政府为养老服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养老救济制度全面覆盖。国外养老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有:公共财政投入数额较大,各项管理制度与机制健全,养老服务业坚持社会化,充分调动了社会、家庭的积极性,养老服务业稳步健全发展。在市场化、社会化发展背景下,综合国外养老模式,其盈利模式主要有:养老项目开发收入、养老项目租金收入、养老项目服务收入、养老专业机构托管收入、养老物业增值收入、老年用品销售收入等,养老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包括公共财政投入、养老储蓄、社会慈善捐助等。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融合了萨缓尔逊公共产品理论、70年代开始实践的西方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罗斯托与贝尔服务经济理论、格兰诺维特社会嵌入理论以及消费者行为理论等,具备较为严谨的养老服务业理论体系与较为成熟的养老服务实践经验。

  (2)国内养老服务业研究现状。国内养老服务业研究主要从借鉴国外理论经验起步,试图从养老服务业特别是目前较热的养老地产的投资、开发、经营等方面,从城镇化、居住环境、BOT等视角进行发展研究。如:黄永盛、吴林对老龄产业、养老服务业、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地产的内涵进行了专业界定;于戈、刘晓梅从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杨博维、薛晓从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曹钧从养老服务业经济财政方面,方国斌从养老保险公司盈利模式方面对养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给予关注与思考;仲姝伟从城镇机构养老资源整合,纪晓岚、季正琦、姜睿与苏舟从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李海燕从BOT在养老地产中的运用,杨志浩从养老地产的融资与盈利模式,潘媒从老年住宅市场供给模式,李雪韵.浅议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及对策,严勇从老年商业地产项目开发与经营模式方面对养老地产的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刘停从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养老地产发展战略,卢琦从以人为本的老年居住环境创造,李延文从我国城市养老社区投资,徐文杰从中国人寿集团投资养老地产市场,王凤鸣从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宜居社区开发策略,孙秀娟从我国养老地产幵发模式等方面对养老地产的发展现状、发展经验、发展对策作了深入研究,并撰写了学位论文。

  整体来讲,这些论文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养老服务业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前沿性和独创性。但随着养老服务业发展,从某一行业、产业局部对养老服务业进行研究则存在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对养老服务实践的指导作用较为有限,尤其在产业高度融合、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今天,养老服务企业关注更多的是组合盈利模式,即使企业选择某一细分市场进行生产经营,也需要对养老服务业的整体盈利模式有全面的认知和辨析。本文正在基于以上认识,从养老服务业整体出发,充分总结国内外既有发展经验和相关成果,系统构建我国养老服务业盈利模式,并通过大型养老服务企业实际经营数据进行财务分析,精确分析养老服务业各个部分的盈利状况,以实实在在的财务数据揭示养老服务业盈利模式中存在的重大难题,从完善法律体系、服务体系、市场体系方面对养老服务业长期发展提出建议,建立养老服务业在起步期政府加大政策扶持,针对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经营提出了变革要求等,把养老服务业盈利模式作为行业发展的“晴雨表”和市场“风向标”,抓住重大问题和重大影响因素,提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合理化建议。

  1. 4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建议意见的思路来进行课题研究。

  先就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背景、供求矛盾、政策导向提出论题的必然性,阐述本文研究范畴和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再对当前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相关研究理论、基本模式进行研究,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数据分析,量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活动规律,构建养老服务基本盈利模式;最后提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建议。

  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财务统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综合运用了公共产品理论、福利多元主义论、产业经济学理论、服务与服务业理论、资金时间价值理论、风险分析理论、战略联盟理论、运营管理理论、SWOT分析理论、产品多元化组合理论等。

  1.5以往研究的不足

  国内对人口老年化问题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人口、经济、社会保障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年龄构成及发展趋势、养老模式等问题,其研究的角度、内容、领域、深度侧重社会经济方面,从数量上看,涉及到养老服务业的不多、延伸到养老服务业盈利模式的几乎没有;从内容上看,对养老方面论述宏观层面的多、结合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少,定性分析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介绍经验的多引导发展的少;从方法上看,大多处于理论探讨状态,没有对养老服务业盈利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和实例论证,存在数据分析不透彻、系统性不够、操作性不强等。如: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方国斌撰写的《我国养老保险公司盈利模式探析》,主要从平安、国寿等5家养老保险公司年报披露信息来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范围限于保险公司的业务、成本、经营方式等范围;纪晓岚、季正琦撰写的《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探索》一文主要从通过向个实例介绍我国养老地产的几种实践模式,没有深入的分析,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天津大学李延文硕士毕业论文《我国城市养老社区投资研究》分析了老年住宅、养老模式、养老社区等方面内容,侧重于投资角度。要实现李克强总理所希望的“打开政策大门,政府为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扶上马、送一程,把中国养老服务业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还需要对养老服务业现实情况与发展规律作进一步研究,特别是要把养老服务业的本质、发展方向、基本盈利模式讲清楚,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相关学科理论结合养老国情、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增强论文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