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银行财务绩效管理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21 共6956字

  第 2 章 理论基础

  2.1 财务绩效管理理论

  2.1.1 财务绩效的含义

  财务绩效,即财务管理的成绩和效益,它代表一项活动或行为的投入与产出之比,投入主要是包括人、财、物等物质资源的投入,产出是指在某些方面的完成的成绩与效果,主要表现在完成数量、完成质量、产生效益等方面。

  一、早期的绩效管理理论

  早期的财务绩效管理理论源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产生了新兴的工厂制度,同时伴随着工厂、产品、工人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带来较多的管理问题,涉及到产量、产品质量、员工权益等。为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英国的亚当·斯密、詹姆·斯图亚特、罗伯特·欧文、查尔斯·巴贝奇以及来自德国的卡尔·风·克劳塞维茨等专家开始研究绩效管理的相关问题,他们研究的重点放在劳动形式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并着眼于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如何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早期的绩效评价主要着眼于成本评价。

  二、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着作(1911 年)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的概念。对科学管理做出如下定义:"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这个定义,是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综合反映。

  科学管理理论体现了管理上的经验定量、科学化的趋势,把理论将引进管理领域后,打破了传统的经验方法,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该理论代表的是一种标准的作业趋势,以标准成本为依据成为了财务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三、系统管理理论

  20 世纪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系统管理理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飞跃。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架构和管理职能,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系统管理理论提出了整体优化、规划库存、合理组合等新方法和新概念。

  该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由人、物和其它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在企业中,人是主体,其它要素则是被动的,同时,企业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受内部条件影响,也受外部条件制约。系统论站在全局的高度,力求实现整体效益及系统的最优化,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四、战略管理理论

  从战略的高度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战略管理理论在 20 世纪中叶诞生,包括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战略规划是长期目标制定,战略实施是对战略规划的执行,是对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在确定自身的战略目标后,就必须采取行动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确保实现,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过程的行动阶段。

  2.1.2 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的含义

  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是对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经营绩效、抗风险能力等方面进行的,采用一系列指标、模型、过程、手段等支撑构成的,对商业银行进行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个综合考评体系是商业银行实施业务运营、提升业绩的关键标准,为银行的股东、管理层、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银行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业务运营层面;第二,风险防范能力层面;第三,财务绩效考核层面;第四,可持续发展效能层面。

  一、银行财务绩效评价与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共同点

  银行财务绩效评价与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与都是在统一的评价标准基础上,采用既定的指标体系,主要通过采用规定的方法,对经营成果和盈利业绩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贯穿银行与企业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反映在财务账面上,还包括在它们的经营活动和管理过程之中。财务绩效评价的核心都是以花最少的成本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一般先是从企业开始,然后再运用到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评价中。

  二、银行财务绩效评价与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不同点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对象为一般企业,而银行财务绩效评价针对的是银行,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估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其自身的盈利性,还要立足于整个金融环境、经济环境的良好运行,所谓金融是经济的心脏,银行是金融的血液。

  因此,除了关注盈利性指标外,还要充分考虑以风险控制为主要目标的安全性指标和以现金流为主要因素的流动性指标。银行财务绩效评价应综合考虑银行股东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客观公正地评价银行的财务绩效,提高银行整体竞争力。

  2.1.3 银行财务绩效评价理论演进
  
  一、国外银行财务绩效评价理论演进相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国际上对银行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的发展态势是飞速的,国际上针对银行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有三个阶段:

  1.1970 年以前,西方银行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经营实施高度的监管,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比较稳定,存贷款的利差变化较小,银行只要保持相对的市场占有率,就可以持续盈利。银行的经营和发展以增加市场份额为目标,金融产品种类少且由政府定价。

  因为当时的存贷利差较大,所以在这个时期,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忽略对成本的控制,财务绩效评价的观念淡漠。这一时期的财务绩效评价主要用选用会计报表数据和简单的财务分析来展开。

  2.20 世纪 80 年代后,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的管制力度逐渐放松,对利率放松了控制,同时外汇汇率也开始波动,基于当时的环境,银行间开始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以往通过增加市场占有率来提高盈昨能力的举措,已经很难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反而可能加大银行的信用风险。诸多非银行金融机权在此期间也逐渐开始经营金融产品并提供金融服务,这给银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银行间的竞争日渐加剧。银行需要通过开展财务绩效评价以完善其管理机制,进而提高其竞争力。因此,银行深刻认识到开展财务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了财务绩效评价工作力度。在该个阶段,美国学生研究产生了骆驼评级体系(CAMEL)。这一时期的银行财务绩效评价主要还是基于财务指标的评价。

  3.进入 21 世纪,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范围得以延伸,银行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使得银行在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为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银行将风险因素逐步列为关注对象,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财务绩效评价工作在关注财务因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定的非财务因素,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来共同评价银行的经营业绩,为企业的发展指引方向。

  WillamD·Miller 在《商业银行评估》一文中丰富了关于分析和评价银行财务绩效的办法,指出财务与非财务因素都应得到关注,因为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

  二、国内银行财务绩效评价理论演进

  国内研究者对银行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大致可以分为四阶段:

  1.改革开放之前,国有银行垄断着银行业,各银行间根据专业划分,几乎没有竞争力可言,因此各家银行也没有推行财务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工作仅仅停留在是否完成了国家给予的计划任务,并未形成科学、完整、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