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银行信贷风险理论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08 共407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某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第2部分】 银行信贷风险理论概述
【第3部分】HY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第4部分】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第5部分】农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
【第6部分】提升HY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7部分】HY市农商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探析总结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后半段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与日俱增,金融市场也步入全球化发展的格局,与此同时,信用违约风险事件接连不断,引起全球市场的关注,特别是像 2008 年雷曼兄弟银行的倒闭,更是震惊了全球市场,这让银行家们认识到控制风险、降低杠杆的重要性,为了控制信用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各国都加强了监管,尤其是实施资本充足率等要求更高的巴塞尔协议 III.

  从国内金融发展来看,由于我国金融业发展历史时间比较短暂,加上对外交流较少,各项监管制度和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都较为落后,因而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对外交流,学习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再结合我国自己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特别是二十一世纪初五大国有银行通过改革上市,贷款质量明显提高。而近年来,随着更多股份制银行的崛起以及各类中小银行机构如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诞生,以及外资银行的进入,完善了我国的银行体系,这大大促进了我国内部银行业的学习。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全球性的金融波动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加之目前国家正在经济转型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将会导致大量的低端企业破产,而这些企业破产倒闭必然会影响银行的信贷质量,凸显出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近年来为了经济"稳增长",国家出台了大量的经济刺激政策,特别是 2008年的 4 万亿政策,而银行为了配合这些政策的实施,发放了大量的贷款,这些贷款大量流入了房地产以及产能过剩企业,未来的违约风险值得关注。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农村商业银行承担着农村金融服务的重任。20世纪 50 年代,农村商业银行是资本由农民入股,受人民银行管理,以扶持农业生产为合作性质的金融力量。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关系逐渐变得不明晰,偏离了最初的性质。

  2003 年开始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本质上就是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的改革。由农村信用社、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三种基本产权模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逐步转为商业化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截至2013 年 3 月末,全国共组建了 352 家农村商业银行,141 家农村合作银行,1795家县(市)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

  而在广东,截止 2013 年末,已成立了包括广州农商行、顺德农商行、东莞农商行、端州农商行、HY 农商行、珠海农商行在内共 26 家农商行,并将在 2015年之前,组建 40 家左右农村商业银行。

  作为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为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农村客户群或中小企业,农商行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客户群的财务状况与经营风险,不能准确测算其还贷能力,面临的信贷风险突出。

  近几年,银行业的竞争愈发剧烈,HY 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化,着力追求金融创新、提高服务效率。但由于内外部等多因素影响,农村商业银行还未形成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能够对信贷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1.1.2 研究意义
  
  当前,国内的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信贷业务收入仍然是银行的主要收入。因此,贷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因此,有关信贷风险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讲,由于历史原因,内部管理还不完善,加之客户定位主要在农村地区和城郊地区,主要服务于三农的发展,又因为农业具有弱质性,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因此要求农村商业银行要有更高的贷款风险管理水平。

  研究 HY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状况,不但能更好地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的稳定,也能让 HY 农村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为其他地方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关学者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已有了大量的成果,从最初的资产风险管理理论、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等,硕果累累。

  曾华(2011)指出现阶段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越发多样和复杂,其中金融风险所产生的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对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进行完善和强化显得十分必要,因为防范当前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就是健全信贷风险内控制度。他认为,完善信贷内控制度是促进银行发展的重要措施,只有不断健全信贷风险内控制度,才能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只有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才能维持银行业的稳定。他还提出,健全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的具体做法包括:着力重设信贷经营与审批机制、监管分离机制,强化审贷分离制度,健全信贷内部授权授信制度。

  于显成(2012)指出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所致,也有主观原因所致。并提出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力度完善相关法律,优化宏观经济条件,创造更好的条件以给商业银行的管理提供帮助;第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建立并完善信用体系,以资金为中心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用科学的理念来建立风险管理运作机制和制度,即可产生良好的风险管理绩效。

  魏滔(2013)指出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且要有持续性的改进。文章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完善上述问题的方法途径,包括完善和优化授信评级系统,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信贷操作规程等等。

  乔桂明(2013)指出,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实行差别利率,区分优质客户与信用不良的客户,对优质客户给予优惠条件;另一方面要建立系统的贷款流程,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审批权限。

  李烨,徐润,陈媛(2013)以内部审计的视角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作为一种控制风险的机制,内部审计对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作用显着,例如,能够较好的帮助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风险。文章认为,农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应充分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减少不良贷款损失,并建议建立追踪审计,参与信贷发放管理。

  胡晖(2013)重点探索了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的构建。文章从实现股改上市及实施新巴塞尔协议出发,建议农商行立足自身实际,全面构建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包括健全激励问责机制,确立授信审批模式目标,完善信用风险计量等。

  Balkenhol 等学者认为,农村金融合作组织的信贷风险的根源是抵押品的匮乏。但在金融机构看来,有些小企业有效抵押品较少,却有很高安全系数的投资渠道。Balkenhol 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信用评级和联保贷款是抵押品中比较好的替代品。

  Mark 等学者对拉丁美洲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调研指出,拉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价格下降和政府信贷政策的变更。要做好金融风险转移工具(例如,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实现信贷风险的真正控制,必须通过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齐心协力。

  JR.Skees 等学者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如何运用创新性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运用的创新管理和发达国家有不同之处,例如,发现发展中国家要运用新兴指数化保险和传统谷物保险等,通常需要政府作出很大的投入。

  Ghatak 等学者通过构建模型分析解释了逆向选择问题,比如,同类型的借款者在集团贷款下聚集起来该如何解决的问题。另外,歧视性的利率/价格不可能通过个人单独借款实现,但可以通过贷款合约实现。

  Besley 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由于借款者的行为不完全受到银行的约束控制,银行在正规的金融贷款中仍然面临道德风险问题。

  Wenner 和 Jansson 总结出小额信贷业务微观特征:较短贷款期和较小贷款金额;不稳定的贷款回收率,较高的拖欠率。

  Churchillil 和 Berenbach 等学者指出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所有权和支配权风险、管理风险、贷款资产组合风险、新产业风险。

  Pawlak 和 Kasia 等学者指出,小额信贷机构获取客户需求信息的主要方法有:

  市场调查、信贷员反馈、日常业务信息分析、通过咨询机构进行调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