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HY 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从理论上讲,HY 农商行面临的信贷风险主要有道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四大类。其中,道德风险是指 HY 农商行信贷业务人员将法律或规章制度置之度外,不考虑对单位或国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实施的违规违纪行为。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但 HY 农商行目前尚无股票和外币业务,利率非市场化,因此对 HY 农商行造成最大影响的是商品价格变化。操作风险是指因不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和不规范的内部操作程序而形成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而违约所形成损失的可能。本文从理论和 HY 农商行现状分析,得出HY 农商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内控管理不够完善、没有实现经营独立、隐形不良资产逐渐显现、贷款情况集中度高、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等。
4.1.1 内控管理不够完善,带来潜在信贷风险
目前 HY 农商行虽然说建立了较完善的治理结构,但尚未真正建立产权基础上的有效制衡机制,内外部人控制问题严重,法人治理结构有名无实。同时,其股权结构高度分散,大部分股东为普通农民、中小企业者,受自身素质及"搭便车"等因素影响,入股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信用社金融服务的优先权与优惠权,缺乏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意识,从来没有真正参加过农商行的管理,难以有效监督农商行经营,进而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难以改变。同时,"三会一层" 的权力内在制衡机制不强,履职时容易发生代理人风险,在某种程度下更容易束缚积极性;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三会一层"又存在很强的关联关系,实际上很难独立运作,需要整体配合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在运行过程也存在各自职责边界不清晰的情形;两者导致农商行现代内控制度虽在形式上发挥作用,但实质上还是难以真正发挥效能。最后,HY 农商行虽然说经历了改革,但其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较国有商业银行或股份制银行而言是相对粗放简单的,"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管理,重业绩、轻风险"问题依然存在,合规经营理念、经营思想观念仍与其它银行仍在差距,业务人员甚至个别高管人员政策把握不到位、管理存在盲点,导致员工违规操作情况偶有发生,信贷风险防范工作依然严峻。
4.1.2 没有实现独立经营,造成信贷授信效率不高
虽然在现行 HY 农商行已经完成改革,同时在改革方案中广东省联社及 HY办事处只是行业协会组织。但在实践中,省联社及办事处逐渐具有行业协会管理、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的职能,尤其是省联社的资金调拔、县(市)农信联社(农商行)理事长及主任的任免和清算资金管理等行为,已经超出省联社履行行业协会管理的范畴;在业务经营上,省联社(含市办事处)对农商行的改革方案、年度经营目标、财务管理、资产质量考核、大额信贷投放甚至业务操作都作了详尽规定,HY 农商行只能无条件执行,HY 农商行业务经营的独立性受到极大限制和削弱。
其中,HY 农商行单笔贷款 400 万元以上(含)的,须向省联社、市办事处报备,其实是由省联社、市办事处决定或审批是否可以发放。同时,目前农商行高管的提名权、经营方向的主导权等重要权限已不同程度逐步集中到省联社,随着更多权限的向上集中,HY 农商行法人治理结构就会进一步遭到破坏,HY 农商行独立经营的机制得不到真正实施。
同时,省联社对 HY 农商行的考核模式共分为三块,即经营业务、资产质量以及业务拓展方面,这是与 HY 市其它农信社考核模式是统一的,但由于 HY 农商行与 HY 市其它农信社乃至全省其它农商行或农信社的发展状况都不尽相同,统一的考核模式以及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容易导致农商行的主要负责人在经营上进行逆向选择。如为了完成存款方面的考核指标,可能会在考核点时吸取大额临时性存款,完成考核时再退还临时性存款,造成存款规模大幅波动;为了完成不良贷款及比例压降任务,会隐藏贷款质量真实形态或有意做大贷款分母,造成不良信贷资产反映不真实或长期贷款质量难以保证;为了完成经营利润考核目标,可能会有意不按既定计划逐步提足不良拨备,而是将盈利留存于利润科目来完成考核指标。
4.1.3 隐形不良资产逐渐显现,影响关键性考核指标的改善
为了顺利获得专项票据资金的兑付和农商行改制,原来的农信社可能在压力下被诱导隐藏真实贷款质量以及经营状况等信息。而人民银行及银监部门由于管理体制的分割,只能对原来的农信社部分网点的贷款合同进行现场抽查的方式来进行检查,无法全面检查原来农信社所有贷款合同并判断核实贷款质量的真实情况。同时,省联社和市办事处的考核体系虽然较为全面系统,但人员不足,检查力量薄弱,无法约束原来农信社隐瞒隐形不良贷款及经营状况等真实信息的行为。票据兑付后和农商行改制后,随着以贷还贷的隐形不良贷款越滚越大,部分隐性不良贷款开始显形,从而导致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不良拨备覆盖率等主要考核指标受到影响,这样就可能使 HY 农商行不同程度存在隐形不良贷款问题,并随各种因素(如他项权利到期、进入法律程序和抵押物不足等)有可能逐渐显形恶化,进而影响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例、不良拨备覆盖率等关键性考核指标的改善。
4.1.4 贷款情况集中度高,造成贷款风险较高
截至 2013 年末,从贷款行业投向来看,排在前四名的分别为: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 8.04 亿元,占 30.21%;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 6.72 亿元,占 25.26%;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 5.46 亿元,占 20.54%;其他个人贷款余额 4.22 亿元,占15.88%.此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 1.73 亿元,占 6.50%;房地产业贷款余额 0.83 亿元,占 3.12%.HY 农商行虽然已经成为银行,但由于其成立时间短、产品少、经验不足,造成由于业务人员追逐利润,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HY 农商行的信贷产品比较少,业务结构比较单一,存在贷款高度集中问题。受盈利能力、股本金规模等因素的影响,HY 农商行的股本金规模都不大。同时,由于HY 源城区发展的需要、盈利动机以及单个贷款管理成本等因素考虑,HY 农商行倾向于发放大额贷款,从而导致贷款高度集中。如截至 2013 年 7 月末,HY农商行各项贷款余额 27.14 亿元。通过对出资方关联、高管关联、抵押关联、交易对手关联等分析,在 HY 农商行主要企业群达 8 个,其中在 2013 年新发放的贷款中,涉及上述关联企业群的贷款约占新发放贷款的 41.55%,贷款集中都处于高位,较大影响了 HY 农商行贷款风险的分散和业务的稳健发展。然后,HY农商行主要贷款是用于支农,投放到农林牧渔行业,但农林牧渔行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三农收成要"看天",从而也给信贷业务带来风险。此外,HY 农商行信贷结构还体现在地域的单一性上,HY 农商行几乎 90%以上的业务都是针对本辖区的客户发生的,当发生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波动或者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情况的时候,这种单一性对其造成的风险将是毁灭性的。因此可以说,信贷投向的集中,不仅影响了 HY 农商行的市场竟争能力,也无形中造成了风险的过度集中。
4.1.5 贷款管理环节不完善,造成贷款质量不高。
HY 农商行的信贷业务流程由贷前调查审批、贷中风险管理和贷后检查收回三个阶段组成。虽然 HY 农商行建立一套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信贷业务人员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即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如在贷前审查时与客户充分沟通,降低审查力度,仅仅是走过场,这样就使贷款客户信息得不到真实保障;再如在贷后管理时,流于形式,没有对贷款用途、贷款人经营或经济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更多的是靠贷款客户提供的文字材料作审查,"重贷款轻管理"的理念依然存在,进而不能及时防范贷款风险和化解风险。
4.1.6 评级体系不完善,影响资产和客户评级分类
HY 农商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贷前调查审批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此环节主要面临的是对客户信用等级评级和客户的资产评估。在评估时,虽然通过外部的资产评估公司去评估客户货款抵押品,但由于 HY 农商行主要面对的涉农对象,其抵押品主要是额度较小的。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如果每一笔贷款都要进行评估,会带来较大的评估成本;同时,对农林牧渔业作为评估对象也存在较大的难度,这些都会影响评估合理性。而在客户信用等级评级方面,虽然再起对客户信用进行定量分析,但主要还是靠客户经理对客户进行评级,这就给客户经理带来较大的自由评级权,会在一定程度、一定条件下使客户信用等级出现误差、失真;另外,HY 农商行信贷客户是以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企业等为主,这些客户共同点就是财务管理不太规范、账务数据可能出现失真,这样使信贷人员难以获得准确的信息,进而影响信用评级有效性。
4.1.7 政策扶持力度仍不够,贷后风险管理保障不足
从农信社改制而来,其本质就是要支持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它的改革坚持市场取向,尤其要注重市场运作,但这不意味着农商行的服务必须完全坚持商业化取向。"三农"的特性,要求农商行必须有较高和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能够将有偿还能力的"三农"服务需求识别出来并予以满足。由于有偿还能力的"三农"服务需求主体比较难以提供市场均衡时的服务价格,这就需要财政给予贴息,弥补服务价格差额,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对涉农金融服务本金予以一定比例的补偿。但当前风险补偿基金基本缺位、财政贴息覆盖面不宽,支持力度不够,造成农商行信贷业务有较大的贷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