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中小型能源化工企业资产重组成效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2-04 共260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某能源化工企业资产重组的效果评价
【第2部分】DS能源化工企业资产重组研究绪论
【第3部分】资产重组相关理论回顾
【第4部分】DS公司资产重组的宏观环境分析
【第5部分】DS公司资产重组的微观环境分析
【第6部分】DS公司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方案及实施
【第7部分】DS公司资产重组后效果分析
【第8部分】 中小型能源化工企业资产重组成效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KL 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稳定的销售市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研发能力,这些恰好都是 DS 公司所欠缺的。与 KL 公司重组,DS 公司在组织结构、财务管理、市场业务、企业文化等方面实现了整合,取得了在技术、融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公司治理效率等方面的提升,而且这一重组有助于 DS 公司今后的上市,提升了 DS 公司的发展潜力。

  通过参与 DS 公司重组过程,我深深明白,企业的整合和整体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实现整体生存能力的提升,DS 公司“任重而道远”。

  DS 公司未来的发展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1、 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强战略规划。

  重组前 DS 公司整体规模较小,以销售盈利带动整个公司的运转,把企业只当做赚钱的工具,随着与 KL 公司重组的深入进行,DS 公司要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强战略规划。但是在重组后,随着企业整体规模的扩大,资金的增加以及各方面有利条件的获得,DS 公司在此时要做好战略规划,明确自身的主营业务与优势所在,并注重培养相应方面的整体运营能力与长久发展的能力。

  这样企业才能做强做大。

  2、充分优化和整合企业重组后的内外部资源,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

  从第六章对 DS 公司的经营业绩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DS 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市场导向型,市场情况好时则顺风顺水,市场情况坏时则苟延残喘,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组织建设,并说明了企业的整体生存能力较弱。与 KL 公司重组,DS 公司获得了多方面优势资源与条件,因此,要注重对获取资源的消化、吸收与利用,提升自我提升和创新的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不良市场环境的能力和新陈代谢的能力,以促进公司的长久发展。

  3、改善运营状况,转变高投入、高消耗性的增长模式。

  从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靠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的高投入的方式实现扩张,而非靠管理改善、内部优化。DS 公司内部也存在着这种状况。重组后的 DS 公司资金、设备获得了大量的投入,然而,仍然遗留着之前粗放式管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因资产重组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与协同效应。因此,DS 公司要注意整合中的遗留问题,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计划、物料、产品品质、技术、财务的控制。
  
  7.2 本文不足

  由于 DS 公司重组才过了 2 年,因此受时间所限,本文所收集到的财务数据较少,又因为 2012 年煤化工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恶劣市场环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数据代表性不是很强,影响了本文对资产重组绩效的分析本文所选择的行业是煤化工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其他行业是否也有相应的问题与结果,需要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尹全胜.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 (06):21~25
  [2]许海峰.资产重组[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2~3.
  [3]魏全.关于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05(12):30~33
  [4]王伟中.中国种业整合研究[M].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12~13
  [5]Lubatkin Michael;Srinivasan,Narasimhan.Merger strategies and shareholdervalue during times of relaxed antitrust enforcement: The case of large mergersduring the 1980s [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7(23):59~81.
  [6]王超.浅谈资产重组[J].嘉兴学院学报,2001(01):11~12.
  [7]常婵君.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4):pl 8.
  [8]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10~11
  [9]李作战.基于核心能力的我国企业并购战略思考[J].企业经济.2006(6):68~70.
  [10]魏向东.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比较研究[J].中国企业报,2004(06):30~35.
  [11]陈传刚.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J].北方经济.2007(7):61~63.
  [12]叶会,李善民.企业并购理论综述[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3):125~128.
  [13] (美)罗宾斯等着,孙健敏等译,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51-255
  [14] (美)科特勒着.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3.36
  [15]D Lei,MA Hitt.Strategic restructuring and outsourcing :The effect of mergersand acquisitions and LBOs on building firm and capabilities[J].Journal ofManagement.1995(10):20~27.
  [16] 于 兆 吉 . 我 国 企 业 并 购 的 动 因 及 存 在 问 题 的 探 讨 [J]. 财 经 问 题 研究.2002(12):66~68.
  [17]胡梅.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特殊性[J].华南金融研究.2001(02):20~28
  [18]张金鑫,王方.并购整合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5(09):33~37
  [19]王云.我国中小企业危机识别研究[J].发展,2011(10):26~31.
  [20] 李 一 红 , 周 星 煜 . 基 于 核 心 能 力 理 论 的 并 购 整 合 研 究 [J]. 企 业 研究.2011(04):70~73
  [21]慕刘伟,谢恒.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阶段特征与发展原则[J].金融研究.2009(01): 33~36
  [22] 朱宝宪,朱朝华 . 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J]. 商业研究 .2003(9):94~96.
  [23]姜宁.企业并购重组通论-以中国实践为基础的探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2~36.
  [24] 祁伟 , 李昂 . 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十种管理模式 [M]. 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20~22
  [25]陈小洪,李兆熙.中国企业并购重组[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3~4.
  [2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 号。
  [2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1 年第 13 号.
  [2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0 年第 4 号
  [29]刘先明.如何优化企业组织机构[J].中国企业报,2002(09):20~26
  [30]满海雁,杜萍.后金融危机时代民营企业走出资金困境的自我救赎[J].特区经济.2011(05):60~63
  [31]DJ Denis ,TA Kruse .Managerial discipine and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followingperformance declin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10):32~41
  [32]邓美红.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研讨会议论文[C].2004-06-30
  [33]张洁梅.企业并购整合研究现状综述[J].商业时代.2011(12):40~45
  [34] 李宜静,牛成喆 . 中小型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绩效分析 [J]. 财会研究.2008(01)80~85
  [35]金艳梅.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品牌价值研究[J].财经研究,2006(12):35~40.
  [36]张远鹏.公司并购策略与行动指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10~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