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26 共2671字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

  2.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

  要想做好风险管理,首先需要知道风险的概念。对于风险的定义,学界有不同观点,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发生损失的程度;二是损失的可能性。可见对于风险,在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对于风险,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信贷管理实践,定义如下:风险是结果与期望背离形成损失的可变性。因为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而不是一般商品,所以其面临的风险较之其他行业的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多更复杂。银行经营中存在风险是必然的,是获取收益必须承担的。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管理好风险。

  2.1.2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根据巴塞尔协议关于监管的核心原则,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可可分为:

  1.信用风险信贷业务中,并非每一个借款人都能如愿按期偿还信贷资金。有可能是借款人恶意拖欠不还,也可能是借款人经营不善,无力还款。这类风险是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是最难以控制的风险。这类风险也存在与一些非信贷业务中。

  2.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变化,商业银行持有的头寸(包括表内表外)有可能面临损失。就整个银行业务而言,外汇业务包括外币贷款业务属于典型的受到市场因素变化较大的业务。在汇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时候,银行相关头寸就有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损失。

  3.利率风险当利率波动很频繁且幅度较大的时候,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危险。利率波动会造成定价风险等。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纵深推进,此类风险不得不特别关注。

  4.流动性风险该风险是指银行不能再以正常的成本扩大负债,为客户提高融资业务。这将导致盈利水平下降。如果大量存款客户挤兑,甚至会导致银行倒闭。

  5.操作风险这种风险在金融行业非常普遍。就是只由于人员操作不当,出现损失。这种风险可能是由于相关业务流程设计的不合理,也可能是有关人员的道德问题或者粗心大意所致。对于交易员、客户经理等直接经办业务的人员,尤其要关注这种风险。

  6.法律风险银行经营当然会面临不同形势的法律法规。现行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够完全保证银行的权利。因为法律法规也有不健全的地方。对于有些银行业务,法律关于权利义务的界定并不明确。所以,银行需要面对法律上的风险。

  7.国家和转移风险跨国信贷业务中,银行会受到业务所在国家的政治、宗教等影响。对于在国外有分支机构的银行来说,更需要加注重此种风险。

  8.声誉风险该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银行的某些失误、失职、或者与客户关系的不当处理导致公众对银行信赖度下降。这种风险对银行经营影响巨大,会影响到投资者对银行的整体评价和信心。这种影晌随时隐形旳,但是在极端事件发生后,会造成巨大的威胁。

  2.1.3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

  1.宏观环境的影响宏观方面,从国家整体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宏观经济政策、银行监管、政治主题等决定着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济周期、经济是否过热或过冷、都是影响风险的基础性因素。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安全性、结构性、稳定性三性来强化银行监管。

  2.行业环境的影响从行业方面来看,市场供求,行业周期会影响银行经营风险。根据管理学理论“行业景气”法以及波特“五力”模型,商业银行的竞争者、威胁者、资金提供者、资金使用者、替代者等方面相互平衡从而影响银行经营。在银行业,该行业中资金供求、利率等变量很难预测。同时,该行业存在剧烈的竞争。一是银行与社会上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二是银行之间的竞争。这些都是-行经营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3.企业环境的影响微观方面,银行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与其内部的制度、发展战略、工作重点、人员能力等内部环境。按照盈利、安全、流动性三大目标,银行会不断调整其发展步1某段时期追求业绩而忽视安全性;有的银行风险管控很严格,风险容忍度较低。有些银行内部制度不健全、这势必会影响银行资产安全,可能出现风险。

  2. 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念

  2. 2.1 银行风险管理定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被广泛应用。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企业的风险管理》、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出版成为对风险管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标志。他们把风险管理定义为:为了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而釆取的监测和管理。结合我国实践,本文认为银行的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针对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在研究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前,有必要对有关概念和内涵进行梳理。

  2.2.2 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银行的实际经营中,风险和收益总是伴随而行。美国银行协会文献表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是风险降到最低,而是优化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银行遇到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识别与计量、风险分类、风险管理目标与风险监控。

  2. 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演进

  1.资产风险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

  在这一时期,商业银行釆用的主要是相对比较单纯的资产管理理论。在这种理论中,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是外生变量。它取决于存款客户的意愿与财力。而资产业务(信贷业务)是可以控制的。这是一种强调流动性的风险管理理论。这种理论的弊端是限制了银行高利润资产的应用,减少了收益源泉。这个理论前后经历了 “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风险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资产应按初设定的目标增长。它主张扩大负债,实现银行“安全性、结构性、稳定性”的“三性”的最优结合。该理论改变了传统从资产入手改变流动性的方法,强调主动负债。但这种理论会使银行增加经营成本,为存款客户付出较高的利息。这种理论按照负债(筹集资金)方式分为以下两种:(1)购买理论一银行对于主动负债。银行可向同业、中央银行,甚至向国外引进资金,通过主动购买方式保持银行资金流动性。(2)销售理论——通过向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产品,从而吸收资金。

  3.综合风险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末)

  这一时期,银行管理的理念开始系统化管理。也就是进行资产负债综合化管理。该理论要求兼顾资产方和负债方,保持双方的协调。它吸收了之前两种理论的精华,克服它们的缺点,更侧重关注资产的风险,不鼓励业务冒进,在协调资产负债的前提下,保证流动性、安全性,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

  4.全面风险管理理论阶段(21世纪)

  目前,国际上主流银行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开始综合管理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伴随的信用和市场风险。该理论的观点是,要全盘考虑各个业务单元,将各种风险的金融资产进行整合。该理论主要内容有: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管理文化;在风险最优条件下做出成本与收益方案等。该理论不仅是具体管理方法的创新,更是一种思想方式的革新,是在之前理论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升华。

  由于全面风险管理能够使助于银行可以集中的处理数据,统一制定行动方案,便于审计和监测,提高整体经营效率,所以得到了各大银行的认可。并成为时下最主要的理论思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