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1)就业导向
就业导向就是指为了适合社会市场,发展和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对教育类型、层次及其专业的调整,对不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进行调整限制。换言之,就业导向就是高职院校根据当前变化的市场需求,设置本校的专业、教授课程以及学生课题教学和实践。
(2)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求高职院校以学生的社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培养人才的出发点,以对学生社会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根据社会职业的需要对教育类型、层次及其专业的调整,从而实现与社会就业价值导向相适应的高职院校特有的可持续的管理体系和教学模式。
(3)订单式培育
订单式培育,是指通常所说的“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一种,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实现校、企、生三方互利共赢的局面。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企业能够根据需求对人才进行预培养选择,另一方面学生无就业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能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随着这种教育培养模式的推行,深受社会广大人士的认可,运营模式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壮大。
所谓“订单式”培育模式,就是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前就共同制定了适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用人单位处进行时间操作足学习,通过订单的形式,毕业生直接到用人单位的相关部门就业的模式。“订单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以就业导向为基本出发点,既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又实现了校企资源优势互补的目标,最终是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的目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广大高职院校的主流模式。
第四节 理论依据
(1)一般竞争战略
一般竞争战略原理是出自制造业,但对于市场下的服务业同样适用。且作为服务业人才输出重要源头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同样适用这一原理。
低成本领先战略。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就总体而言,因为受到众多内外因素的制约,成本较高、效益较低和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明显。低成本领先战略就是要优化院校内部管理,资源节俭、提高利用效率,要建立完备的管理系统。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应具体要求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尝试岗位聘任制代替传统体质,实现精简高效,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目标集中战略。这个战略与高职院校在人才发展中的目标定位紧密相关。
结合国外各高等教育的情况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一些少数高等院校需要把自己准确定位开放式、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层面上来;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则需要结合本校的教学和科研现状,把技术教学和科研建设当作重点;对一些以教学为主的高校,着重培养四年制专职本科生;还有少量高职院校则主要着眼于技术教育和技术人才教育。可见,每所高校只有把自身定位在合适的层面上,才能达到实施目标集中战略的目的。
差异化战略。每所高校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状况、资源条件、办学模式和观念,以及特定的学校地域文化,制定出符合自身的竞争和发展战略,这就是差异化战略。
(2)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人事管理通常属于职能管理的范畴。针对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便越发显得重要,近年来已逐步成为高校间竞争战略的重要内容。 香港李嘉诚先生自 1998 年来投资的“长江学者计划”,就“关键岗位”到各重点高校进行特聘,高端人才的争夺就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迅速展开。只有具备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能成就一流的高校。因此,各大高校要在事业、精神的、经济等诸多方面着手,适当建立相互竞争规则与淘汰机制,从而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以科研人员、骨干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合并、重组战略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实现了重组,全国各大高校间出现了合并、重组的空前现象,有的优势互补,有的资源共享,有的强强联合,有的强者扶弱等。 这种高校间的合并重组实现了有限资源的高效配置,在提高集中度的同时形成了优良的规模效益。,高校间在合并和重组过程固然也应充分考虑成本问题,掌握规模的适度和提倡自主合并。
(4)培育核心竞争力战略
在当今企业竞争战略体系中,培育核心竞争力战略就是其中重要战略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各高等教育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的新课题。所谓核心竞争力,即学校自身所独有的、对投资者和学生有价值的、并能够持续发展的能力。各高等学校应从具体发展状况和形式出发,把高校学科专业优势、科研特长以及教学经验等作为核心的竞争力。对自身“核心产品”做重点培育,才能使“最终产品”在社会中占据市场,达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