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在我国,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对公有制经济体系下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和辅助作用。民办高校体系中,高职院校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此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现状基本上可以反映民办高校的发展状况。随着时代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很多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和就业的双重问题。
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本校优势和提高竞争力而占得市场先机,是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值得思考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广大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民办高职院校应该把如何提高本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的核心战略进行规划。人才培养得益于各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无论是提高评估成绩的目的还是增强学生市场竞争优势的目的,都需要高校营建具有区域特色和专业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参阅了国内外许多关于高校发展战略优秀理论成果,结合我国的市场特点和民办高职院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SWOT 分析法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资源和环境以及能力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意见,并且为高校推动战略切实有效实施提出相应方案和措施。对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由于作者本身能力和有限时间的限制,本文在方法和研究深度还存在一些不足,所用所理论和观点以及解决问题不可避免的狭隘性依然存在。目前我国有关研究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的文献还相对较少,针对就业导向下民办高职院校如何提高的发展战略也有限,希望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有更多的学者运用更全面的方法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民办高职院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段维龙,孙芳仲,林宁。构建能力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2] 王妍。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 程方平。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4]翟帆。中国民办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新闻网一中国教育报,2014,(2):18
[5]张丹。民办高职教育现状及思考[J].中国教育报,2014:(3):11
[6] 粘忠友。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体系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7]李维民。民办高校战略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4):1
[8]肖云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比较研究[J].荆门学院学报,2011
[9]李梅。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10] 朱雄才,刘鲁平。高职教育社会评价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6)
[11]李梅。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12]雷培梁。泉州民办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13] 张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全程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
[14] 张定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探讨[J].职教通讯。2006(02)
[15] 雷正光。“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16] 蔡克勇。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7] 陈洪霞。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5
[18] 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9] 严建红:《以就业为导向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年 04 .
[20] 欧阳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7 ,06 .
[21] 傅进军。大学生就业力促进与职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2] 吴雪萍。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改革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1
[23] 方然,冯国凡。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发展的三大进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
[24] 刘春生、马振华、张宇。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J].2005
[25] 陆峰。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探析[J].
[26] 黄婵娟。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困境及出路[D].中山大学。2010
[27] 吴光宇,金敏。普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
[28] 张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全程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
[29] 马爱梅。LD 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2
[30] 阮小葵。以就业为导向的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1] 谢登斌,俞红珍等译。(美)弗雷斯特。W.帕克,格伦。哈斯着。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32] 冯国华。就业导向型的高职院校全面质量管理(TQM)模式研究[D].2011
[33] 张云青。就业导向下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4] 曲学勇。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3 (15):49-52.
[35] 李丹。 高级技能人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天津大学,2013.
[36] 毕结礼。高技能人才开发探索与实践[C].企业管理出版社, 北京:2005,7.
[37] 贾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38] 刘献君,赵炬明,陈敏。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2(3):15-23.
[39] 谢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初[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4.
[40] 周正。 从巴洛夫到福斯特--世界职业教育主导思想转向及其启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1.
[41] 傅志明。 福斯特与巴洛夫论战对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J].职业技术(教科版),2003(22):12-15.
[42] 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43] 汤红军,吴蜀湘。 高职“CBE”教育模式借鉴审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463-464.
[44] 蔡启茂。 MES 模式与技校教学改革[J].现代技能开发,2004,4(63):72-73.
[45] 谢兰荣。 试论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其方法论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4(5):20.
[46] 张颖,吴兰敏。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探讨[J]. 科技信息,2008(13):564-565.
[47] 阮素芳,关艳。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 高教高职研究,2007(5):58-59.
[48] 成超。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10.
[49] 陈洪霞。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 2005
[50] 陈少华。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J].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8):57-60.
[51] Schultz,T.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1,1961,65-72.
[52] Burton R. Clark,Guy Neave. The Encyclopedia of Higher Education(volume 2)[J].Pergamonpress Ltd,1992.
致 谢
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除了我自己的潜心学习和研究之外,也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所以在这里,我要对帮助我完成论文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对我的导师--陈志青教授,表示我最由衷的感谢,感谢陈老师在我攻读硕士学位的两年中对我所付出的一切心血。陈老师身上的责任和热情深深的感染着我,并让我为之动容,他让我觉得在学术和人生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会时刻牢记他的教诲。谢谢陈老师!希望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还要感谢在这两年中陪我一起走过的所有同学,谢谢你们一路来的扶持和帮助,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是我努力和学习的动力,感谢他们为我所付出一辈子的辛劳,感谢我的朋友和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