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经销商联合客户恶意骗贷
调查与评审环节经常会遇到客户提供虚假资料的情况,与客户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客户有购车意愿,但是资质不够,店内急于卖车,便为客户提供虚假的贷款资料恶意骗贷。
4.1.6 调查信息不准确,造成系统自动评审结果有误
业务系统在评审环节分人工评审和自动评审两种形式,客户综合评分在 550以下,系统自动流转评审员处复审;若客户综合评分若超过 550,系统自动审批通过。自动评审通过的多为稳定性工作和稳定收入来源的 A 类客户,评分高低与电话调查员认定的客户类型有很大关系。一旦电话调查员将客户类型认定错误,系统便会自动为客户审批贷款。公司内部审计时,发现有些短期实习生办理的易贷通业务,由于综合评分较高,自动评审通过,但是资料搜集方面发现借款人根本没有提供身份证,贷款审批通过就直接放款了。如贷后催收过程中发现,有些短期实习生办理的贷款业务中,有些借款人配偶有不良的信用记录,不符合贷款的条件,申请表就填写单身,伪造离婚证或者单身离异证明。
4.2 YQ 汽车金融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经营政策制定依据不科学
风险控制部每季度系统调取不良客户,通过对其行业和所处区域城市进行分析,制定下一季度风险经营政策,将不良贷款率较高的行业和区域被划分为风险行业和风险区域,执行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例如提高首付。但是系统中不良贷款所录入的相关行业的细分情况不准确,导致数据分析时部分行业被误划分为风险行业。系统数据仅作为参考依据,制定经营政策的时候,更需要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影响的哪些行业,应该进行相关的风险揭露。
4.2.2 风险控制流程存在漏洞
经销商联合客户作假进行恶意骗贷,属于比较大的风险事件。但根据公司规定,调查人员若发现此种情况,仅需上报到轿车业务部,由轿车业务部门责令经销商进行整改,而风险无需上报风险控制部,就会存在轿车业务管理部为了维护和经销商的市场关系,而不进行责令整改,默认其违规操作的情况。
4.2.3 人员配置不合理
早期信贷评审部的新老员工设置为各占一半,每位老员工将评审的经验传授给新员工,以带动专业队伍的成长。但是随着 YQ 汽车金融公司的母公司经营的需要,近年来以借调或者直接调岗的方式先后从信贷评审部调取 3 年以上工作经验老员工 10 多名,可以说大部分有经验的老员工几乎都被调走。而剩下的人员多年纪轻、风险管理经验少。如信贷评审部的人员平均年龄仅 25 岁,而风险控制部的平均年龄不超过 30 岁,年纪轻,无其他金融机构相关工作经验,在现任公司所经历的风险事件少,对于风险管理工作缺少经验。
4.2.4 业务高峰时应急措施不足
每年的五一、十一都是购车高峰季。在业务量高峰时为了加快贷款审批效率,提高经销商满意度,YQ 汽车金融公司会在业务高峰季招聘在校大学生担任短期实习生,经过 2-3 天短暂培训后,便上岗从事贷款电话调查工作。短期实习生多没有相关的社会经验,很难依靠这些新人来有效控制风险。而且贷款不良率的显现都具有滞后性,对于短期实习生的贷款调查操作是否合规存在很大的风险。且平时工作中,若评审环节业务量积压过多,评审人员不足时,便会从电话调查岗位抽人员支援评审,有些人既做电话调查又做评审,未达到金融机构所谓的审贷分离。上述的情况都会造成不良比率偏高的情况。
4.2.5 系统设置有缺陷
系统开发不够智能,导致部分信息录入错误时候,系统无法校验例如某些客户,工资的收入不够偿还车贷,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地产生意。按照公司内部规定,房地产属于高风险行业,相关客户也属于 C 类高风险客户,应该提高首付至 50%.
但由于电话调查员将客户类型选择成了 A 类客户,未提高首付,且综合评分超过550,系统不能纠错,却自动审批通过。结果贷后客户是否能够正常还款存在很大风险。
4.2.6 催收体系不完善
汽车金融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在各省市设置分支机构,在地方的办事处配备了风险管理人员。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良贷款会逐渐增多,上门催收是控制贷后风险有效手段,相对于走法律程序,成本也比较低。但是汽车金融公司在全国各地区域的业务人员通常是身兼数职,各省市区域没有专门的清欠队伍,催收力量很薄弱。由于一直未建立有效的催收体系,区域的催收人员经常是以借调的形式,短期出差的形式从事催收工作。汽车金融公司若催收无果,进入资产保全,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从法律程序角度来讲,动产和不动产有很大区别,不动产标的额大,执行相对容易,但是以汽车为抵押物的动产则标的额小,车辆行踪无法控制,执行起来也很不容易。由于走诉讼程序涉及到各地法院配合问题,很多事情无法由金融机构自己决定。YQ 汽车金融公司的注册地在长春,但是客户分布在全国各地,提起诉讼涉及原被告双方户籍所在地的法院,所以执行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长,成本高。不良贷款率的催收情况未和贷后催收人员的绩效挂钩很低,所以催收的力度与效果完全依靠贷后催收人员的责任心。建立一套完善的催收体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