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立体裁剪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与实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03 共557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立体裁剪的发展状况研究
【第2部分】中国立体裁剪艺术现状探析绪论
【第3部分】西方国家立体裁剪发展概述
【第4部分】 立体裁剪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与实践
【第5部分】立体裁剪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第6部分】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的总结与分析
【第7部分】提高立体裁剪运用能力的方法探寻
【第8部分】内地立体裁剪发展问题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
  
  中国古代由于长期受到道家“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和儒家“天人感应”等哲学理念的支配与影响,逐渐形成重神理而遗形骸的美学思想,追求的是一种意至其精、大巧于胸的精神境界。在这种含蓄内敛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传统的中国服饰也意在表现出一种“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的自然飘逸之美。尽管历朝历代的服饰在风格和款式上有所差异,但是无论是左衽窄袖的战国胡服,还是唐代开放坦露的罗衫长裙,或是清朝华贵的满族旗装,其在结构造型上都秉承一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基本原则:采用平面直线裁剪手法,前后衣身、肩袖连裁,整体呈前后左右对称的平面结构(图 9)[17][18].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经世学派“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学术思想的广泛传播,洋务运动的大规模开展,使得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除旧立新成为社会风尚。在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政治思潮影响之下,延续了几千年的以服装“昭名分,辨等威”的封建衣冠等级制度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成为了历史,一场由军服改制开始的西服东渐的服饰变革席卷全国,效穿西装从最开始作为革新的表征逐渐演变为一种对时尚的追求[19].在短窄合体、简洁大方的西式服装被国人追捧的同时,西方国家的立体裁剪手法极其立体化的结构造型理念也开始受到关注,并对民国时期的服装版型结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由于受到当时服装行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限制以及大众服装消费观念改变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立体裁剪犹如昙花一现般顷刻间黯晦消沉。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开展,部分服装高校开始在借鉴国外服装专业学校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基础上,尝试增加立体裁剪的相关课程,立体裁剪才被系统性地引入中国。因此可以说,立体裁剪在中国的发展是从立体裁剪教育的普及开始的。

  3.1 立体裁剪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与实践
  
  中国内地立体裁剪教育的广泛开展,得益于高等服装教育体制的完善。它起步于高等教育,并随着服装产业的整体发展,逐渐在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组织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普及推广(图 10)。
  
  3.1.1 服装高等院校立体裁剪课程的开展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立体裁剪技术是改革开放后,日本教师来华讲学而传入中国的。其实不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天津、北京和哈尔滨等地就已经有女装师傅运用在人体模型直接裁剪缝制的技术手法来制作女装礼服。但是由于当时服装行业还延续着以师带徒、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形成文字记载的技术资料,加之 50 年代以后,受到三大改造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对于丝绸悬垂式礼服的需求程度以及购买能力逐渐降低,所以这种技艺并没能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延续。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我国高等服装教育开展,中外之间的服装专业领域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增多,各种国外的先进理论、技术和工艺不断传入我国,立体裁剪技术在经过几十年发展演变之后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再次出现在国人面前。1981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首次邀请日本立体裁剪专家石臧先生举办立体裁剪培训班,这次培训可称我国服装业立体裁剪技术的启蒙教学。[20]

  之后其他高校也陆续开展了类似的立体裁剪学术交流活动。然而由于当时我国现代服装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服装企业以对外成衣加工为主要业务,对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追求低成本的规模性生产,立体裁剪因其相对于平面裁剪而言更为复杂的工艺和更为高额的制版成本而在当时无法被中国的服装企业所接受,缺少应用空间。因此在整个 80 年代立体裁剪在中国仅仅被当做一种概念性理论被少数人所知,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进入 90 年代以后,我国服装产业迅速崛起,服装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面对生存的压力,许多服装企业被迫开始转型升级,对服装设计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1993 年日本文化学院佐佐木住江教授受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培训部邀请来北京开设立体裁剪培训班,这是立体裁剪课程在中国正式的公开讲授。1995 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开始参与到培训班的招生与组织工作之中,并在 1997 年建立系统性的培训制度,将课程按知识的难易程度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讲授。为保障课程的连贯性及知识的完整性,中、高级班学员从初级班进行选拔,采取淘汰制,不招收新学员。连续坚持初、中、高级班学习者方可获得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培训中心和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联合颁发、佐佐木住江教授亲笔签名的结业证书。培训班在当时受到极大的欢迎,许多服装院校的任课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中的版型师和设计师纷纷报名参加。自此之后国内各大服装院校也相继开展立体裁剪相关课程[21],并作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22].
  
  3.1.2 多种教育形式并行发展
  
  90 年代末至今,我国的服装产业逐步进入品牌发展阶段,由于立体裁剪技术更能满足个性化品牌服饰的设计、生产需求,因此服装企业对立体裁剪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并开始重视对高素质立体裁剪人才的吸收与培养。例如 2002 年,杉杉集团就宣布出资1000 万元设立“青年服装设计师创业基金”,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合作,共同主办面向各大院校应届毕业生的中国服装设计师“新人奖”评选活动,并把立体裁剪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社会对人才的强烈需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立体裁剪教育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为高等院校中立体裁剪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处于不同教育阶段、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立体裁剪教育活动纷纷展开。

  3.1.2.1 高等服装院校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发展高等服装院校中的立体裁剪课程自 90 年代开始逐渐普及,并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经过高校教师们不断探索与改革,得到快速发展。

  此外,从 1994 年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与加拿大拉萨尔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始,中外服装高校的联合办学项目也逐渐兴起。外国服装高校的先进理论、技术,以及其重视立体裁剪、以立体裁剪作为服装设计核心技能的办学理念也对我国服装高等院校的立体裁剪教育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仅当当网显示在售的立体裁剪相关教材就有 40 余种(图 13 所示的为几种常见的立体裁剪教材),在万方知识数据平台以“立体裁剪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的学术论文就有 86 篇。这表明各大高校在立体裁剪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而从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来看,已经开始有部分高校对传统上单纯以难易程度划分教学阶段的方式进行改革,并尝试逐步调整为按照教学内容的职能定位分步开展课程。其具体表现为将立体裁剪课程分为立体裁剪技术和立体裁剪造型两个方向,立体裁剪技术方向重点培养学生对立体裁剪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对经纬纱向的把控和空间塑造能力的培养,立体裁剪造型方向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将设计思路在服装上充分表达的能力[23].在教学方法上,随着立体裁剪技术不断发展,并受高校扩招等客观因素影响,初期的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充分的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为适应学生数量增加,课时相对减少的现状,各大院校纷纷施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举措,将多媒体展示法、项目推动法、案例法、互动讨论法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融入到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之中,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增强实践教育环节,以全面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24].以北京服装学院为例,学校自 1987 年开设服装设计专业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积累,逐渐培养出一支专业基础扎实、敬业务实的服装设计教学团队。
  
  其中,立体裁剪课程负责人赵明副教授,曾经师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佐佐木住江教授和日本高级版师佐藤典子教授,深入地学习了日本的立体裁剪方法和企业制板系统,参加过美国 FIT 时装学院的高级礼服立体裁剪培训班和 ESMOD 分院的立体裁剪培训,并向意大利科菲亚服装学院院长乔万尼学习意大利的纸材料立体裁剪课程,对世界各国的立体裁剪方法有全面的认识。其余各位主要任课教师也都有着在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留学或学习进修背景,和多年的服装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与其它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服装专业和服装设计教学上与伦敦时装学院、日本文化女子大学、纽约时装学院、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法国国际设计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制衣系等国际知名院校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通过对国际国内先进的服装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吸收,并结合中国服装行业和市场的实际,在所有立体裁剪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北京服装学院逐渐形成了具有本院特色的立体裁剪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体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结合于北京服装学院多年来对于中国传统服饰和民族服饰的研究经验,在立体裁剪的教学中将中西方服装结构设计理念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提高了学生运用传统元素进行设计创新的能力。学校立体裁剪课程群的老师们不仅关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也为保证立体裁剪课程能够与其它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形成良好的知识衔接效果做了大量努力。
  
  考虑到《立体裁剪》和《创意立裁》以及其它服装结构课程之间的紧密关系,任课教师们通过内容的革新与丰富,使各门课程之间在保持密切关系的情况下,在教学时间及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十分清晰的区别以及合理的衔接,将结构与立裁,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3.1.2.2 中职学校立体裁剪课程的开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呈现出活力。1980 年,国家开始对全国中等教育的结构进行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为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因此各类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即与普通中学一样着力于对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又兼顾于相关职业技能的训练,并注重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衔接。随着高等服装院校中立体裁剪课程的普及以及服装企业中立体裁剪技术应用的逐渐推广,各类中职学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中也开始增设立体裁剪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或专业拓展课。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东城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原北京市第六十一中学)、北京市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等中职院校的服装专业中都已开展立体裁剪课程(图 14、15)。与高等院校不同的是,中职中学的立体裁剪课程更具基础性,侧重于对立体裁剪基本方法的掌握,主要通过对服装局部进行立裁处理的反复练习增强学生操作的熟练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服装设计与制作”赛项中也增加立体裁剪技能的考核,并占项目总分的 30%权重(图 16),这也标志着立体裁剪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
  
  3.1.2.3 民营立体裁剪培训机构的出现院校中的服装专业教育,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职教育,都因其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全面性而呈现出教学周期长、教学内容指向性目标不明确的特点。而民营立体裁剪培训机构的出现正好弥补了院校教育中的这些不足之处。

  服装设计师协会作为国内最重要的服装社会团体,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组织服装职业培训、专业技术交流。自 1995 年首次组织佐佐木住江教授的立体裁剪培训班以来,服装设计师协会的培训中心每年都会组织立体裁剪的培训课程或学术讲座(图 18 为近两年服装设计师协会培训中心组织的立体裁剪培训班宣传海报)。随着立体裁剪对我国服装产业影响的不断扩大,2000 年开始,国内其它各类民营服装培训机构、服装工作室也纷纷开始组织立体裁剪专项课程的培训活动,其中代表性的有北京金典今服装中心、北京金都服装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北京亿戈服装设计中心、广州菲逊服装研究院等。以北京金典今服装中心为例,其开设的立体裁剪培训班多以企业中已经具有一定服装工作经验的版型师、样衣师为主要招生对象,采取小班教学、分层次授课的方式开展短周期的教学活动。主讲人金丽老师为国内的知名服装版型师,不仅从事教学活动,还与许多着名企业、设计师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践经验丰富,对市场流行趋势具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因此其教授的内容对于立体裁剪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民营立体裁剪培训机构的兴起,不仅丰富了立体裁剪教育的开展形式,使得更多人可以接触立体裁剪、学习立体裁剪,而且其小班教学、分层次授课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调整。同时大多数培训机构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以立体裁剪为主,但是又不局限于立体裁剪,而是有目的的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了美学、设计、服装史等相关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3.1.2.4 教育活动的多平台拓展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立体裁剪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前进方向。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许多高等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开始着力于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苏州大学、温州大学等服装类专业院校也相继开展立体裁剪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并已经初具规模。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限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将教学视频与文字教材有机结合,直观而又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的开展,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提高教育针对性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见图 20)。2013 年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使得立体裁剪教育教学活动拓展至即时通讯平台,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中已经出现以立体裁剪教学为主题的订阅号(见图 21),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各种立体裁剪教育信息、讨论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这种方便、快捷、有效的获得知识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立体裁剪教育的推广与普及。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