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立体裁剪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03 共731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立体裁剪的发展状况研究
【第2部分】中国立体裁剪艺术现状探析绪论
【第3部分】西方国家立体裁剪发展概述
【第4部分】立体裁剪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与实践
【第5部分】 立体裁剪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第6部分】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的总结与分析
【第7部分】提高立体裁剪运用能力的方法探寻
【第8部分】内地立体裁剪发展问题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3.2 立体裁剪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专业教育的发展必然与相关行业的发展相契合。立体裁剪教育的推广与普及、改革与深化,得益于立体裁剪在我国服装行业中应用规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是我国服装行业从数量发展阶段、种类发展阶段走向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棉纺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服装行业也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世界纺织服装生产的产业转移使得以对外加工为主的服装企业蓬勃兴起[25],另一方面,解除布票等消费凭证限制后,国人长期被压抑的购衣需求开始爆发,市场强大购买需求促进服装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服装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由于过分强调生产能力,服装产业在高速发展之后逐渐进入到瓶颈阶段。首先,虽然许多中小型企业通过对外加工订单的业务以及大量熟练工人的快速生产能力,很快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是其面对的客户并非是消费者而是国外的品牌企业。由于消费者消费心态成熟,对于服装款式、面料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要求,使得国外服装品牌销售压力不断增加,直接导致服装企业对于其生产供应工厂要求日益苛刻。失去稳定和大量的订单后,代工企业失去其赖以生存的业务基础,为了维持运营,不得不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然而这种被逼无奈下的选择无异于饮鸠止渴,生产利润降低使得企业运营更加举步维艰[27].其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进步,使得国人的服装消费心理出现转变,对于服装的需求从早期的身体认同的心理模式发展为追求个性认同的高级阶段[26],这也给重视数量发展、忽略质量提升的服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的服装行业进入到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尴尬局面。

  面对生存的压力,许多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中国的服装行业开始进入到转型阶段。90 代初国外服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其新颖的款式设计、个性化的结构版型在对国内服装企业带来市场冲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新的技术与理念。服装品牌概念的广泛传播改变了人们对于服装消费的价值观念,同时也使得服装企业逐渐认识到品牌效应为企业竞争所带来的巨大优势,许多企业开始致力于建立自己的服装品牌。然而一个品牌的建立与品牌形象的塑造,并不只是简单的选取一个好听易记的品牌名称或是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品牌标志,更重要的在于营造品牌独特的产品风格。对于服装企业而言,其产品的个性化风格,是通过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来集中体现的,其中结构设计更是衔接款式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关键环节,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更具灵活性与创造性的结构设计方式方法,这就为立体裁剪带来广阔的应用与发展空间。

  3.2.1 辅助工具的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立体裁剪教育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人台等立体裁剪相关辅助工具的研发与生产,这也为立体裁剪在内地服装行业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先决条件。从人台方面来看,我国最早的可用于立体裁剪操作的人台是 1987 年王玉仁研制的人台,此人台是根据 1981 国家号型标准设置规格及标示线,用与苯乙烯发泡材料(PE)制成的,此后朱建国、江继明、王晓鑫等人分别对人台的制作材料、生产工艺、模型功能等方面做出改进,并申请相关专利。2004 年,由北京服装学院刘瑞璞教授带领的TPO&PDS 工作室与南洋模特有限公司合作,就“中国立裁人台研发”项目立项,并组建了科研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立体裁剪专用人台系列样品和初级立裁人台标准数据系统。同时,随着参数化虚拟人台的设计和建模,在实物人台研究方面,我国的人台研发人员已经开始对可控人台进行研究,但是由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人台缩放量的掌握与实际人体的变化量还有一定差异,因此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目前,国内人台生产研发机构主要有法世利 OFASLLI、秦皇岛市建智服装人台板型工作室、慈溪市红邦服装模型有限公司等。其中建智服装人台板型工作室的创始人刘建智老师,正是佐佐木住江教授 1997 年第一次立体裁剪系统班的学员。佐佐木教授在讲授立体裁剪课程时曾经说过:立体裁剪想要在中国服装业发展,首先就要解决人台的问题。这句话给刘建智老师的触动很大。因此,他以一个版师的角度出发,通过多年对人体结构的研究,结合自身的服装制板经验,研发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建智人台”.“建智人台”人体模型材质为树脂玻璃钢,坚固耐用且重量轻,支架底座较重站立稳固,人体体型准确,线条优美逼真,被国内众多服装企业及院校应用,深受业界内好评。法世利 OFASLLI 作为国内服装工具第一品牌,不仅针对立体裁剪人台开展企业定制业务,同时在对于立裁胶带、立裁针等立体裁剪专用工具的研发上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法世利 OFASLLI 生产的立裁针,珠头采用陶瓷制品,不易污损,同时提高针体含钢量,使之不易变形,并对针直径进行严格控制,减少针体对布料伤害,保证了服装质量。

  3.2.2 立体裁剪在成衣品牌中的应用与发展
  
  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知,总是要经历一个从尝试了解到逐渐熟悉再到习惯接受的长期过程。立体裁剪在中国属于舶来品,它在成衣品牌中的应用与发展自然也遵循于这种规律。

  3.2.2.1 杭派女装杭派女装的概念出现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是“学院派”成衣品牌探索与尝试的先行者。90 年代初,正值中国服装业产业升级、转型的初期阶段。在杭州,不少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杭州高等院校的服装系毕业生选择了白手起家。他们从几台缝纫机做起,自己设计、剪裁、制作,走上创业之路。人们称之为“学院派”.此后,一个个“夫妻店”式的女装铺面逐渐升级为专卖连锁店,众多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据统计,杭州当时已有女装生产企业两千多家,形成了庞大的女装产业群,业界统称这个时期的杭州女装为杭派女装。

  杭派女装在创业初期阶段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杭州有一个代卖市场,实行寄卖、代销制度,使得这些年轻人最初生产的产品不必亲自跑去很远,只不过放在这个市场里卖就可以,从而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款式设计、产品制作上。而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其在服装设计及制作环节中对立体裁剪方法的大胆尝试,使得休闲、时尚、温婉、实用的设计风格在服装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而博得消费者的喜爱,占据牢固的市场空间。

  杭派女装企业对立体裁剪的使用,最初是受到外资服装企业影响。当时在浙江的宁波、温州等沿海地区,有许多国外服装品牌建立的生产基地,这些企业尤其是日韩服装品牌在样板制作上多以立体裁剪为主。例如坐落在宁波市镇海骆驼工业区的日本独资企业--华丹服装有限公司,就是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来制作样衣,并且所招收服装版型师,都要经过日本派来的专家进行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28].杭派女装企业创始者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服装系毕业生,他们进行过专业而系统的立体裁剪课程学习,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通过对日韩服装品牌生产、经营模式研究学习,他们更深刻认识到立体裁剪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优势所在。此外杭派女装早期小批量手工制作的生产方式,使得其有充分的机会对立体裁剪进行探索,成为中国最早尝试运用立体裁剪的服装企业群体之一。而正是在这样不断探索与尝试之中,杭派女装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立体裁剪经验,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立体裁剪这种西方高端服饰的设计理念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形成当今杭派女装“清新不轻浮、前卫不张扬、精致不繁缛”的独特个性(图 22)。
  
  3.2.2.2 应用方式的多元化拓展尽管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佐佐木住江教授立体裁剪培训班周期性开展,以及高等院校中立体裁剪教育逐渐普及,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立体裁剪、学习立体裁剪,但是多数大型的成衣企业还对立体裁剪的应用持相对保守的态度。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进行结构设计会明显增加生产成本,延长生产周期,而对于效益的增加则无法进行准确预估,难以衡量得失。第二,由于接触立体裁剪时间较短,大多数设计师、制版师对立体裁剪缺乏深入了解,在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做到灵活运用。因此,成衣品牌中初期的立体裁剪探索和应用,带有一定局限性,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衣领、袖子等局部结构的版型设计与调整。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小范围尝试,才使得立体裁剪的优越性得到展示。

  笔者针对企业内立体裁剪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从反馈情况来看,目前立体裁剪的应用仍然集中在中、高端成衣品牌之中,应用的企业主要分部于我国东部地区及沿海城市,并呈现出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服装发达城市为中心向周围地区辐射的趋势。例如以北京为中心,代表性服装品牌有滕氏(及滕氏服装有限公司下其他三个品牌)、奥菲欧等;以上海为中心,代表性的服装品牌有 EP 雅莹,江南布衣等;以广州中心,代表性的服装品牌有例外,玛丝菲尔,歌力思等。同时,在应用方式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品牌特点、产品定位以及服装款式的设计要求,选择针对性的结构设计方案,使得立体裁剪的运用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平面制版为主、立体调版为辅。

  这一类服装的款式特点是围度相对较小,服装与身体之间的放松量容易掌控。因此用平面制版的方式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立体裁剪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完成样衣制作之后,在人台上对样衣的比例进行细化调整,使面料和人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更加合理,并以此作为服装的母版。这也是服装公司运用立体裁剪制版最为常见的方式,服装公司一般在开发每季或每年的新产品时,会先运用这样方式做出服装母版,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母版可能是多个,然后在母版的基础之上进行结构线的重新设计或者采用其它一些细节变化手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一整季的服装版型风格保持一致,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功率。以玛丝菲尔 2014 年秋冬季大衣为例(如图 23),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统一的衣身版型基础之上,通过领型、袖型、门襟、底摆等局部结构的变化所形成的不同款式风格。
  
  (2) 立体裁剪为主、平面制图为辅。

  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服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服装围度比较大,整体廓形很难把握,二是服装在款式上选用了不对称的设计或有不规则皱褶。大廓形的服装款式在运用平面裁剪时,通过数据的计算很难准确把握各部分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往往需要反复尝试才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进行全方位造型,则可以使成衣效果在制版过程中得到直观的体现,版型师可以随时根据造型效果对服装结构进行修正。同样,对于不对称的设计和一些装饰性的褶皱,也必须从整体上对于服装有着全局性的把握,才能使得款式设计的特殊效果得到充分展现。而在某种情况下,由于袖窿、领口等曲度较大的轮廓线在人体模型上不易准确画出,也需要将布样展开,通过平面裁剪的方式进一步修正,最后得出准确的服装样板,这也是平裁与立裁的很好的结合方式[29](如图 24)。此外,许多品牌在召开新品服装发布会时,为了使得服装能够更加贴合模特的体型特点,增强服装的秀场展示效果,也会采用立体裁剪为主要方法来进行版型结构设计。

  (3) 平面制图与立裁局部相结合。这种应用方式主要体现在局部需要特殊造型处理的服装款式中,如近几年女装中流行的荷叶边和垂荡领等,都是需要结合面料的弹性、薄厚、垂度等特性运用立体裁剪完成个性化的造型效果(如图 25)。
  
  3.2.2.3 北方重廓形,南方重细节“北方重廓形,南方重细节”,是由地理因素导致的南北差异。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南北横跨近五十个纬度,因此南方与北方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上还是在人文风俗上都有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服装企业也会根据地域特点来进行服装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即使同一家企业,其不同分部之间所专注的产品类别也不尽相同。以深圳的凯莱服装有限公司为例,其旗下的女装品牌奥菲欧,在香港、深圳、北京等地都设立了设计工作室,但是北京分部则主要针对于梭织产品,如大衣、外套等产品的设计,而深圳、香港分部则偏重与对面料材质相对轻薄的针织品进行研发。这也就导致了立体裁剪在成衣品牌中的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例如在珠三角地区,由于冬季较短,夏季漫长,服装企业更注重于夏季服装的研发与生产,并且在服装款式设计上富于的细节变化,从而实现在服装整体外型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展现产品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其对于立体裁剪的应用,多体现在通过褶皱、折叠、肌理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展现出风格化的省道设计(如图 26)。在北方地区,四季分明,时至冬季,外部气温寒冷,室内环境温暖,这使北方人的穿衣习惯偏向于内衣较为保暖且轻薄,外衣抗风而厚实。服装企业在立体裁剪的使用上则更擅长于对服装外部廓形的表现。特别是在对大廓形的服装进行结构设计时,通常使用立体裁剪进行制版。3.2.2.4 设计师品牌的兴起对立体裁剪发展的促进服装设计师品牌是指由设计师作为品牌主导,直接以设计师名字命名、或另起名字作为品牌核心的服装品牌。国内的第一批独立设计师品牌多为设计礼服、婚纱等高级定制作品,随着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设计师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在定制市场相对饱和情况下,开始逐步进入到成衣行业。但是由于运作成本较高,且渠道资源匮乏,许多设计师都品牌服装只是在时装周上昙花一现,很难与市场进行无缝对接。

  2013 年 3 月 22 日新任国家主席***携夫人彭丽媛女士访问俄罗斯,在走出机舱的那一刻,受大众关注的“第一夫人”的着装揭开神秘面纱,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彭丽媛女士穿着的衣服与例外服饰的一款衣服极度相似,并且彭丽媛女士提的手提包确实为“例外”品牌的产品。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例外”成为公共搜索热词,“例外”的新浪官方微博也被好奇的网友们重重“围观”,2013 年 3 月 22 日当天发的一条产品微博收到了近 500 条评论,300 次转发。关注度的提高引起了大众消费的热潮,据例外服饰店员介绍,从2013年3月23日开始店内的顾客数量激增,是平时的两倍甚至更多。在“例外”销售火爆的同时,其它本土设计师品牌也开始受到消费者青睐,B2C、C2C 电子商务平台的日趋成熟,设计师品牌集合店的大规模出现,使得更多的设计师品牌获得了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中国本土设计师全面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

  设计师品牌的兴起源于一个偶然的时机,但偶然之中又存在必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教育、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当今社会,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更多追求的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而设计师品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对生活形态和文化的深度理解。设计师品牌服装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其产品的款式设计之中,这种风格化的款式设计更是需要灵活多变、直观而富有创造性的结构设计方法来展示,这也正是立体裁剪所擅长的。目前,“例外(EXCEPTION)”、“素然(ZUCZUG)”、“一嘉(E+)”、“德诗(DECOSTER)”、“滕氏(TSNGS)”等许多国内知名的设计师品牌,都普遍在结构设计上采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并且十分注重对版型师立体裁剪素质的培养。“例外(EXCEPTION)”就曾经多次邀请北京服装学院的赵明副教授为其员工进行立体裁剪培训,“滕氏(TSNGS)”的两名资深版型师正是佐佐木住江教授立体裁剪培训班的第一期学员。

  设计师品牌对立体裁剪的运用,不仅提升了自身产品的风格魅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立体裁剪在成衣品牌中的推广与普及。设计师品牌在服装行业中的影响力,使得立体裁剪为更多的企业所熟知和接受。许多新兴成衣品牌在学习知名设计师作品的时候,往往也会注重于在结构设计上的探究。例如北京的成衣品牌 “容子木(ROSEMOO)”就是在研究“例外(EXCEPTION)”作品过程中开始尝试在服装的设计和制作中引入立体裁剪的元素。

  3.2.3 立体裁剪在服装定制品牌中的应用与发展
  
  从开始有裁缝的历史起,服装都是根据个人量体裁衣,然后由裁缝根据尺寸定做,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做法,因此一般来说,每件都是个性化。不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规模化的成衣逐渐成为服装行业主要生产方式,裁缝店也就慢慢淡出服装的制做舞台,虽然没有消失,但在服装行业中所占的市场比重已经大不如前。如今,随着经济文化发展,服装量身定做又开始在城市中出现,并重新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跟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服装定制所面对的客户大多为都市白领、城市新贵等有一定经济基础,同时又讲究品味与个性的消费人群,服装定制本身也已经成为提升自身形象的一种方法、区别他人的一种标致。

  成衣品牌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时,由于要兼顾产品的包容性,所以有时必须要在服装造型效果上作出妥协。虽然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会比平面裁剪更具灵活性,但是依然难免有所桎梏,无法展示出极致的款式设计效果。而定制品牌由于每件产品都针对于不同的独立客户,因此就没有了类似的顾虑,不仅在款式设计上更富于变化,同时也可以在结构版型上进行精雕细琢。定制服装所追求的“没有完美的身材,只有完美的尺寸”的设计理念,不仅适于立体裁剪的发挥,而且也更需要立体裁剪进行细腻的表达。立体裁剪对于复杂结构的处理、服装空间立体感的表现力是其它平面制版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这就使得立体裁剪在我国的服装定制品牌中迅速得到了推广。目前, 无论是东北虎(NETIGER)、郭培工作室、薄涛中国、STELLALAM 等老牌实力企业,还是世黛高级定制、兰玉工作室等行业新贵,乃至一些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小型设计师工作室,都是以立体裁剪作为最主要的结构设计方法。如图 28 所示的郭培工作室设计作品,都是通过立体裁剪来完成版型的塑造。立体裁剪在服装定制品牌中的应用价值,并不只是在于其灵活多变的创造性,还在于其对于面料性能的把握能力。定制服装不仅在款式、结构上精益求精,在面料的选择上也一直积极的寻求突破。近年来定制服装中对于面料的改造也成为一个创新亮点。但是无论是缩褶处理、添加处理还是无纺喷胶处理等各种面料处理方式,都会使得改造后的面料产生新的独立特性。采用立体裁剪的方式可以通过人台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使成衣效果得到直观的体现,便于充分地感受面料对设计效果的影响,如面料肌理、光泽、悬垂感等,更有利于面料特性的发挥。

  定制品牌中立体裁剪的广泛应用,不仅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立体裁剪人才,同时也使得服装在结构设计上更具创造性,也让版型师这幕后操作群体获得了更多关注。2010年 3 月 25 日-3 月 30 日在 D?PARK 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举办的“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空间展”,正是国内版型师通过立体裁剪对服装结构设计的一次完美诠释(见图 2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