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几千年的牙雕历史中,象牙雕刻经历了从“以意表形”至“以形写形”,由“以形写神”至“形神并重”的漫长变革过程,最终齐白石老先生的“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成为京派牙雕造型观最好的注解。本文从中国传统象牙雕刻京派牙雕开脸进行分析,就京派牙雕开脸比例关系、发髻处理、面部轮廓、五官神情等方面概述京派牙雕开脸气韵美的来源。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牙雕艺术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它是世代能工巧匠心血与智慧的凝结。笔者意在收集整理汇编牙雕工艺第一手资料,将这门历来“口传心授”的技艺进行系统总结,同时,不断探索、发掘新的替代材料,努力留住这门古老的雕刻工艺,以供后人学习传承。另外,针对随着时代的逐变而演变出传统与现代割裂,头脚分离的局面,我们当代设计师应有为此断裂做“肚腹”的担当,使现代中国人能衔接传统与现代全身而行,不断探求“民族艺术的现代化,现代化艺术的世界化”.
参考文献
[1] 王宗英。中国仕女画艺术史[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2-68.
[2] 赵萌。中国雕塑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23-78.
[3] 查 律。象 与 笔墨: 中国 画物象呈 现方式研 究 [D].北京: 荣宝 斋出版社,2010:45-66.
[4] 柳宗悦 徐艺乙 译。工艺文化[M].日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12.
[5] 尚刚。古物新知[M].北京:三联书店,2012:66-78.
[6] 尚刚。天工开物:古代工艺美术[M].北京:三联书店,2007:45-48.
[7] [英]奥尔佛 着 刘超 甘治欣 译。首饰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8] [英]波恩 着 胡俊 译。国际首饰设计与制作:银饰工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
[9] 翁剑青。形式与意蕴[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 赵娥。浅谈中国画的意象美[D].北方文学,2012.
[11] 张加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象牙雕刻[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15-32.
[12] 高小龙。象牙雕刻把玩与鉴赏[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27-40.
[13] [日]盐野米松着, 英珂译。留住手艺[M].日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6-47.
致谢
本论文是在李春珂大师、胡俊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撰写和写作思路上胡老师曾多次给予我指导以及对我设计思路上的开发。胡俊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与高尚的学术品质,让我领略到学术研究的专注与专业。与胡老师的多次沟通让我一次又一次的从实践困境中解脱,最终在设计中得到论文中的实践依据。
感谢李春珂大师、殷秀云大师和王秀珍大师对我的论文进行审阅并提出宝贵建议。同时还要感谢李春珂大师、胡俊老师,在创作作品过程中给予我宝贵的意见以及精心指导。在此向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还要感谢在牙雕工作室里,一起陪我度过这段美好日子里的师父、师哥、师姐们,是你们构筑了和谐的实践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你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本文和毕业创作才能顺利完成,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最后,感谢各位审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