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013 世锦赛后孙杨的负面形象
无证驾驶是 2013 年世锦赛后孙杨时隔一年再次成为娱乐八卦负面报道对象的根由,此时距师徒矛盾的缓和时隔不久,这一重大新闻的爆出,使各媒体不仅怀疑孙杨的性格问题,乃至上升到了人品道德问题和社会责任的忧虑。
6.1 报道数量
据统计,孙杨在世锦赛后关于无证驾驶问题的报道共有 28 家报纸作为头条新闻。新浪的报道共有 32 篇,搜狐关于这一话题也有 54 篇。师徒矛盾与爆粗口这两大话题,引发的仅仅是孙杨不服从管束、个性压制下的爆发话题,而无证驾车后跟风犯错的行为,则再一次印证孙杨不够成熟。
6.2 文字报道的内容分析
6.2.1 自我膨胀式性格的激化
2013 年 11 月 3 日下午 14:10 分左右,在杭州延安路体育场路路口,一辆白色保时捷卡宴与一辆 900 路公交车发生刮擦,经确认卡宴驾驶员竟是奥运冠军孙杨。
经过事件进一步的调查确认孙杨属于无证驾驶,并被行政拘留 7 天。
作为体坛新一哥,一直以来孙杨是以榜样的形象示众于人前,然而自从“爆粗口”、“师徒矛盾”等事件的不断发生,2013 年再次爆出“无证驾驶”的新闻,对于 2013 年刚与师傅握手言和的孙杨而言,注定又是一个充满波折的开端。在《孙杨公开道歉信否认已回家 称深深歉意深刻反省》[93]中孙杨在微博上发表了一封道歉信其中有一句写到:“由于平时忙于训练比赛,对法律知识的淡薄,导致今天的错误。”反映出孙杨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以忙于训练为借口,来为自己无证驾驶做出辩解。使大众感受到孙杨没有正面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找一些“荒唐的”的理由选择逃避,从而被贴上“不负责任”的标签。在《专家:孙杨代言广告虚假应受罚 机制缺失孙杨之殇》[94]中被爆出孙杨为某知名品牌代言人经常在电视上秀车技,这种行为不仅是不负责任的体现,更是利益驱动下的自我膨胀式的性格激化。在《白岩松:谁能真正管得住孙杨? 他的团队不成熟》[95]报道中白岩松以自身学车的经历对孙杨的团队进行了反思,其认为无法管住孙杨的主要原因是其在代言广告的过程中不再是一个体育运动员的形象,而成为一个被消费的对象,在这种前提下孙杨便失去了塑造更好的公众形象的压迫性,因此白岩松倡导在对孙杨进行口头讨伐的过程中应该对我国体育明星的整个机制进行反思,这不仅仅是孙杨个人的负面曝光,亦是整个社会制度下的底线存亡。
此外,新浪体育就孙杨无证驾驶事件在网上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调查-孙杨涉嫌无证驾驶发生刮蹭,您对此事怎么看?》[96]中的结果显示,认为孙杨应该接受应有惩罚,此后要吸取教训的比率为 76.2%,压根对此事不关心的民众反映为13.2%,认为这只是一起意外,对孙杨的行为起包容态度的民众反应为 8.1%,而不了解内情的民众反应为 2.5%(截止至 2014 年 3 月 24 日调查结果)。从这一组调查中可以看出,孙杨的个人形象在民众之间呈现直线下滑的趋势,人们认为孙杨不仅应该作为一个仅环绕着奥运光环的冠军形象存在,更应该作为一个树立良好公众形象、担负社会责任的体育明星形象而存在。
6.2.2 金牌光环下的形象塑造
孙杨在全运会前接受采访时称只要拿到金牌便是对看他笑话的人们的回击,他的这种想法归结于成绩二字上,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搜狐转载了外媒对这件事的看法,在《外媒:孙杨负面频发形象受损,认错难逃法律制裁》[97]中总结了孙杨负面新闻频发导致其公众形象受损的根源,在“无证驾驶”事件后,人们不再将其视为为国争光的体育明星,而是一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个体。在这篇报道中特意强调了“为什么又是他”,并探讨由小事故变为大新闻的发展经过,由此作为体育明星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塑造金牌光环下的形象成为当务之急必须要做的事情。
孙杨的形象一再受损已成为中国式教育反思下的产物,在其众多新闻中多次体现出其思想中金牌至上的错误观念,因此在金牌战略下,孙杨的违纪性行为只是初步抹黑了其笼罩在光环下的榜样形象。《中国网事:孙杨莫做体坛李天一,环球时报:有点过》[98]报道中就这一金牌思想予以严厉的批评,当把劣行作为个性的孙杨开始无视法纪的规范时,报道痛心疾首的认为其极有可能走上李天一的道路,成为金牌捧杀战略下又一颠覆的黑化形象。
当然,在搜狐负面新闻中,也有 11 篇新闻对孙杨的行为进行了辩护与宽容。
2014 年 1 月 29 日,孙杨通过了路考,随后并取得了驾照。至此,这次事件才画上了句点,但是如何恢复其无视法纪、自我膨胀的负面形象还需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