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山东跳水运动选手训练问题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6 共278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山东省跳水运动员跳台技术训练探究
【第2部分】跳水运动训练选题依据与文献综述
【第3部分】跳台跳水技术训练概念与研究对象
【第4部分】十二运会省内外十米台项目运动员技术水平比较
【第5部分】山东省跳台跳水运动员技术训练现状
【第6部分】山东省跳台跳水技术训练发展策略
【第7部分】 山东跳水运动选手训练问题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目前,山东省跳水队跳台项目竞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整体实力依旧薄弱,表现为难度上没有绝对优势,大多数运动员在比赛中动作完成质量不高。

  6.1.2 在山东省竞技跳水发展初期曾因盲目追求成绩忽视了技术能力的训练,一味追求难度。后来经过积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确立了“以技术能力为核心,以质量为前提,适时发展难度,追求难与美的统一”的指导思想,并取得较大成效。

  6.1.3 经过不断探索,山东省跳台跳水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水陆结合,陆为水用”

  的训练方法。

  6.1.4 山东省教练员在跳台跳水技术训练中灵活运用陆台、保护带等辅助器械对运动员的基本能力和专项技术进行训练,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技术能力。

  6.1.5 山东省跳水教练员能够广泛运用运动训练的一般方法,并根据跳台跳水的特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具体包括:重复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意识训练法技术反馈纠错法、比赛法等。

  6.1.6 山东省跳水队根据比赛时间制定了双周期年度训练计划,并根据不同训练时期的目标和需要充分考虑训练内容的最佳配置、训练手段的科学交替以及训练负荷的变化调节。

  6.1.7 山东省跳水队教练员为每位运动员制定单独的训练课计划,根据不同队员的特点为其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并能够在训练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6.2 建议

  6.2.1 坚持“以质量为前提,适时发展难度”的训练指导思想,稳定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

  6.2.2 加强对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进一步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山东省竞技跳水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6.2.3 重视选材,科学对待运动员的筛选与甄别,优化运动员梯队建设。

  6.2.4 不断突破训练方法,充分利用辅助器械丰富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训练效率。

  6.2.5 实现训练安排的不断创新,重新审视水上训练与陆上训练、基本技术训练与高难技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与技术能力训练的安排,追求更大发展。

  6.2.6 开展“医训结合”,安排队医对运动员生理指标进行跟踪测试,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重视队医的意见与建议,避免盲从训练对运动员造成的伤害,提高预防损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芬。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探讨--清华大学跳水队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2):73-83

  [2]孙淑伟。对跳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征与方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193

  [3]高峰。对我国跳水运动特点及其选材与训练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3):83,98

  [4]杨强。对我国优秀跳台跳水运动员动作稳定性的探讨[J].游泳,2012,6:68-70

  [5]李巧贤。反身翻腾类跳台307C动作的主要运动素质及训练实践[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3

  [6]闫琪,王霄松。功能性体能训练在跳水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1:29-31

  [7]董盛,周玲美。关于跳水的基本技术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2):77-79

  [8]蒋军波。关于跳水运动员的早起初选及其基础训练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3):64,75

  [9]金海泉。关于跳台起跳技术掌握和运用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14(2):102-103

  [10]王霄松。竞技跳水男子单人十米台项目动作难度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11]高峰。青少年跳水运动员核心力量、稳定性评价与训练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2):58-61

  [12]张伟。清华大学女子跳水运动员15~20岁训练探讨[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13]张漓,孙杨,李鸿江等。少年女子跳水运动员对早期专项化训练适应能力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1):114-118

  [14]孟丽。十一运会女子跳水十米台2、3组动作研究分析[D].山西:山西大学,2008

  [15]李致君。试论中国跳水运动的起源与发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83-87

  [16]周继红。双人跳水比赛制胜因素解析及中国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716-718

  [17]唐玉成。跳水常见损伤防治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0,29(6):43-46

  [18]谢路,廖庆敏,陈小平。跳水技术训练视频分析与快速反馈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5):104-107,122

  [19]谢才明。跳水训练中的几个技术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1981,21:16-22

  [20]周继红。跳水运动科学训练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关系探讨[J].游泳,2006,2:35-38

  [21]陈小平。跳水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以清华大学跳水队多年力量训练为例[J].体育科学,2007,27(8):37-44

  [22]于芬。跳水运动员运动动机培养探要[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8):46-48

  [23]杨洁。我国竞技跳水三线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08

  [24]唐玉成,周继红,刘大庆等。我国全程多年跳水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59-63

  [25]王荣辉。我国跳水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与选材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26]王荣辉,张一民,任弘。我国跳水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和选材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7):30-40,50

  [27]王荣辉。我国跳水运动员成才的年龄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3):113-115

  [28]孙亦光。我国跳台跳水优秀选手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4):71-78

  [29]刘建生。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2

  [30]胡玮,吕远远。优秀跳水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4):1-2

  [31]王文生。中国竞技跳水运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39-41

  [32]杨车善,刘振环。浅谈跳水运动员的形体训练[J].游泳,2013:57~58

  [33]金晓峰。少儿跳水入水压水花训练中倒立训练方法探析[J].少年体育训练,2008,2:17

  [34]王京广。跳水多次看目标的探讨[J].体育师友,2005,4

  [35]钟权生。跳水基本功训练研讨[J].游泳,2003,5

  [36]肖玉玲。跳水技术中看目标训练的方法及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523-524

  [3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8]国家体育总局。国际跳水竞赛规则(2011修订版)。北京: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2011
 

  致 谢

  本文是在葛书林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在本课题的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我对跳水项目和运动训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新的体会,获益匪浅。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葛书林教授。他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从开始选题到最终成文定稿,导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帮助,正是有了导师的无私与鼓励,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同时,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山东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跳水部耿涛部长、跳水国际级裁判员温超、跳水国家级教练员霍长福以及其他优秀教练员对我的论文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陪我一起度过研究生生活的朋友们,感谢他们对我的包容和关爱,让我感到无比幸福,谢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