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高职拓展训练的开设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11 共10733字

  1 引 言

  拓展训练是指利用自然地域和相应设施,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涵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来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1对个体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对团队是一种有效培训,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标。[1]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大批船员落水,绝大多数的船员不幸遇难,但仍有极少数的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得救生还。人们在了解了这些生还者的情况后,发现了一个令人非常惊奇的事实:绝大多数生还下来的人并不是最年轻的、也不是体格最强壮的,反而是那些年龄偏大的海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专家们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关键在于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一直特别坚强,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家庭生活幸福,有强力的责任感,善于与他们合作,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当然还有一点点运气。此外他们不一样的品质还包括团队的协调和配合能力。当遇到海难时,这些人总能相信自己找到合适的办法,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或物进行自救和互救。然而那些较为年轻的船员遇到困难不冷静浪费过不必要的体能,缺乏必要的毅力和生存技巧,丧失了自信心,过早的放弃了求生的欲望,这些原因导致了他们丧失了生命。[2]1941 年,一位超前的德国教育者库尔特。

  哈恩(Kurt Hahn),和一位英国海运大亨劳伦斯。霍尔特(Lawrence Holt)爵士在威尔士的阿德伯威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拓展训练学校。

  战争结束后,拓展训练以体验式学习的全新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队军人、学校学生、企业工商业人员等群体,拓展训练的目标由最初的环境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并很快就风靡了当时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Outward Bound 的发展极为迅速,70 年代传入美国,1995年这种培训形式由香港传入中国大陆,Outward Bound 被翻译为“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教育模式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3]

  1.1 选题依据

  1.1.1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是我省实施科教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 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5]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和运用,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里的体现。[6]

  1.1.2 拓展训练能有效渗透通用职业素质,助推高职人才的培养

  拓展训练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实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标很好的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亲身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它的特色是不空谈理论而强调务实,通过参训队员对每个项目的演练而领会到团队精神的真谛,并切实提高队员在沟通技巧、团队协作、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整体素质。在训练中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在于设计和创造一种浓郁的团队文化氛围,并组织和引导训练的进程。每个队员才是真正的主角,要快速适应本训练的氛围,严格按照科目规定的游戏规则行事,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积极开动脑筋,敢于联想,善于总结,把你的体验概念化并形成可以与人分享的知识。拓展训练能有效渗透通用职业素质,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效果明显,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1.1.3 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为高职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高职体育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养提高、适应职业生涯有独特的教育作用。2012年《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就业能力与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和办法(高职高专院校)》中明确提出课程类型中要根据高职院校特点开设渗透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江苏省教育厅 2012 年 6 月在常州举办省高职高专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主要内容为素质拓展训练的组织方法学习,让 80 多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系统体验拓展训练的教学组织,为江苏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开展的快速普及起到很好的推动和引导。拓展训练契合江苏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拓展训练内容的融入可以很好的丰富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组织模式,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推动江苏省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提升体育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本文从拓展训练助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在查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调查结果为依据,通过研究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开展的现状,结合职教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究江苏省高职院校拓展训练目标定位与操作模式,主要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研究希望能丰富、完善高职院校拓展训练的理论研究。二是寻求发展策略、促进拓展训练在江苏高职院校的普及与有效开展,构建符合高职特点的拓展训练实践操作模式。为拓展训练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2.2 选题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能够进一步丰富、完善江苏高职院校拓展训练的理论研究。近年来,江苏省高职教育得到迅猛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共有 82 所[7],达到本科院校近两倍数量,但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很多教育理论研究多参照普通高校。拓展训练通过自我挑战,团队融入的体验式学习,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对职业能力提升方面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可以明显提升高职学生自信心、学习能力、协作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快速适应择业与工作中越来越激烈竞争。同时拓展运动融入高职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又达到拓展训练的目的,有利于深化高职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更好的推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形式和深化推进的理论研究还有待加强,尤其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我们应该抓住高职院校进行全面内涵建设的机遇,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基础和学生发展需要,加强拓展训练融入高职教育,针对性开展拓展训练的理论研究,为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1.2.2.2 现实意义
  
  1.2.2.2.1 有助于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中普及与开展

  拓展训练引入到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企业员工培训尤其毕业生入职后第一次培训,大多采用会进行拓展训练的培训模式。江苏省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学校比例不高,很多高职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对拓展训练的了解还处在比较低水平,对拓展训练的认识还局限于项目组织层面,对其内涵的隐性作用重视较少。通过大力的开展高职院校拓展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接触了解拓展培训,可以使学生通过情景化迁移更快的融入企业和社会生活,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1.2.2.2.2 有助于构建符合高职特点的拓展训练实践操作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拓展训练融入高职院校不同于社会培训也有别于在普通高校中实施。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拓展训练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显,同时对拓展训练实施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开展的主要形式以及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在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构建拓展训练实践操作模式,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提高拓展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与系统化。通过调研和分析,从学生、学校、学习实际出发,结合职教特点,明确训练类别目标,构建完备实施体系,从而更系统高效的助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比如,如何能够依据不同类型学生的职业素质要素特点,有针对的选择相应的项目类别,使项目的开展更具针对性、职业性,更好提升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更贴近高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

  1.2.2.2.3 有助于丰富江苏省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体系

  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我省实施科教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养提高、适应职业生涯有独特的教育作用。[8]

  2012年《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就业能力与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和办法(高职高专院校)》中明确提出课程类型中要根据高职院校特点开设渗透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从以上文件不难看出,高职体育在传承体育本质属性的同时,注重职业属性,拓展训练内容的融入可以很好的丰富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组织模式,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提升体育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同时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还开展心理健康,创业教育等主题的拓展训练培训,因此,拓展训练的实施范围不仅局限体育课程,能够助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整体扩展和丰富。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拓展训练

  钱永健对拓展训练定义 “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9]

  吴禄涛(2008)指出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它是借助于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针对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拓展训练是一种在模拟或自然的环境下,让学员体验经过设计的活动项目,接受个人潜力激发和团队凝聚力的挑战,并从屮分享得到相关理论的一种课程。[10]

  孙永生研究认为拓展训练是指在设定的情景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心理挑战为主要目标,以团队学习为组织形式,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积极促进参与者身心健康,进而不断完善人格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模式。唐红明研究指出拓展训练是现代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它以体能活动为导引,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人格完善为目的。除了以户外运动作为它的可直观行为外,人们更多地将拓展训练与其他诸多学科联系在一起,诸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成功学、领导学等。[11]

  闫闯(2012)对拓展训练内涵进行系统的综述,主要有三点:其一,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学习者通过自身的操作和体验去吸收知识和积累经验;其二,拓展训练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对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其三,拓展训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与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成功学、领导学等密切联系。[12]

  1.3.2 高职院校拓展训练

  高职院校拓展训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高职院校范围内进行的拓展训练,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其培训目标,组织模式、项目设计等必须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学生需求、校园实际等有机融合,才能有效发挥拓展训练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助推作用。

  梁培根在《高职体育》一书中认为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在模拟职业环境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训练。具有项目选择的灵活性、情景设置的职业性、队员主动的参与性、激发潜能的极限性、高峰体验的挑战性、熔炼团队的协作性以及彰显个性的领导性、良好组织与计划性等特点,并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历练人格、彰显个性等一体化的教学与训练目标。[13]

  本文将高职院校拓展训练界定为依据社会和高职学生实际需求,依托校园拓展训练基地和自然环境,针对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类似于职业生活场景的训练项目,使学员在亲身体验式的学习中,达到促进身心发展,提升综合职业素质,增强职业能力的教育和培训过程。

  1.3.3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要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14]的社会氛围,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关键在于加强人才培养的水平,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和运用,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里的体现。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15]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拓展训练的研究状况

  拓展训练创始于英国,由于拓展训练适应了时代回归主体、完善人格、提高素质的需要,因此成为趋之若鹜的教育新时尚。1962 年曾在戈登思陶恩任教的美国人乔什·曼纳(Josh LMiner)在美国成立科罗拉多 OB 学校,并于 1963 年正式从 OB 信托基金会获得许可证书,成为真正将拓展训练推广开来的人。将拓展训练在学校教育推广开来的是美国一所高中的校长皮赫(J. Pieh)。经过不懈地努力,皮赫将拓展训练的方法应用于学校教育中,与现存的学校制度结合起来,为教育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领域。1974 年,外展训练实践活动的大纲出台后,得到了世人的瞩目和好评,该大纲被“全美教育普及网络(NDN)”评选为优秀教育大纲之一。[16]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些组织机构:1946 年英国成立的 Outward Bound 信托基金会;1964 年美国成立的外展训练国际组织(OBI),1965 年成立美国户外领队学校(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简称 NOLS);1977 年组建了体验教育协会(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简称AEE);1993 年正式成立了挑战课程技术协会(ACCT)。

  17世界各国相继发展的类似教育模式,例如“Outward Bound”、“Project Adventure”,日本的“冒险集体疗法”(Adventure group counseling)等。[18]

  在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拓展训练也先后被引用到学校教育中,随着相关机构组织的成立,拓展训练从最早的户外冒险学校,到逐渐融入学校教育,也成为中国兴起体验式教育和拓展训练的根源。

  国外学者们关于拓展训练对人的身心等影响的研究已进入非常细化的程度,比如Herbert W. Marsh 对《拓展训练“桥类课程”对于中学成绩较差男生课业成绩和多方面自我认知的效果研究》,Mitchell Safokss 的《进入课堂:拓展训练用于讲授和学习的方式》,Frederick W.Medrick 的《拓展训练和高等教育:针对大学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大纲》等等,其中在 Emily Cousins 编写的《根--从拓展训练到体验学习》一书中已经明确讲述,学校拓展训练在美国是从中学课程开始,并且由体育教师进行授课。[19]

  1.4.2 国内拓展训练的研究状况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办学层次、培养目标上区别有本质区别,在收集普通高校拓展训练研究文献资料的作为参考同时,重点查找针对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的研究资料,发现相关文献资料较少,2006 年以前几乎没有相关研究,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升格较晚,发展历史不长,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研究还不深入,多是针对本科院校。另一方面,拓展训练与校园结合的时间不长,拓展训练与校园结合时间始于 2003年由团中央、教育部发出倡议,全国 63 所高校开始试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虽内容与真正拓展训练理念还有较大不同,但却意味拓展训练在高校内开始发展了。[20]

  省内高职院校最早开展拓展训练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拓展基地在 2005 年建成投入使用。相关实践积累和理论研究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根据本文研究对象和重点,通过搜索中国期刊网和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了 2006年至 2013 年底针对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的研究论文共 222 篇,以主要研究内容为依据统计分类(见表 1)。

  

  1.4.2.1 高校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研究

  1970 年,中国香港成立了香港外展训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个加入 0B 国际组织的专业培训机构。1999 年该组织在广东肇庆成立了外展训练基地,成为该训练组织下属的国内第一个培训基地。

  1995 年,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创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体验式培训的机构。人众人教育于 1995 年将本公司的户外体验式培训命名为拓展训练,并于 1996年将其注册为本公司的注册商标。现在,“拓展训练”一词已经家喻户晓,成为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代名词。迄今为止,安博教育人众人已经成为国内最知名、最专业的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协助团队成长的培训机构。[21]

  1998 年,中国地质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了“野外生存体验”公选课,2002年在教育部体育卫生司倡导下,我国 7 所高校进行了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尝试,首次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引进了拓展训练的内容。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尝试,反过来也必将促进拓展训练正规化、正常化的开展。[22]

  北京大学率先在国内高校建设素质拓展专用训练场地,并以本科生选修的形式开设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2005 年 4 月成立了北京大学拓展训练研究中心,作为全国高校第一个以“拓展训练”为核心的体验式教学专门性研究机构;2007 年,由全国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研究会、中国高校体育网主办,东北林业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建设研讨会”在东北林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 92 名代表参加了十几个项目的体验,并就拓展训练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探索拓展训练课程的建设模式、发展趋势。

  拓展训练引入国内十几年时间,在培训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拓展培训机构呈几何数字增长,逐步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培训模式。但是拓展训练在高校开展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拓展训练在高校开展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涌现,精确查找有关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相关研究论文有近千余篇。

  《关于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课的思考》、[23]《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24]《拓展训练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探讨》、[25]《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研究》[26]等等,这些文章关于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拓展训练的意义、价值等,学者们对此都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是完全可行的。

  北京体育大学 09 级博士闫闯的《我国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10 届董亮的《武汉高校拓展训练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南京大学10 级硕士宋娟的《南京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等一些硕博论文以及《高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培训方式及师资配备探析》、[27]《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与效应分析》、[28]《高校素质拓展训练的组织、管理、教学模式探索》[29]等文献都针对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问题及对策》、[30]《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等文章客观指出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安全管理问题、师资问题、训练基地问题以及评价问题等,并就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周文军在《拓展训练进入高职院校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对拓展训练进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进行探讨和分析,作者认为: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完全可行,而且十分必要,是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延续和补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培训。拓展训练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于挑战的心理实验场,学生不断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平和心态,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可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果断、自信的优良品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2]

  迟海波在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在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研究》中对拓展训练开展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升的作用进行较为深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拓展训练正是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个有效的形式。使学生扩展思维,在管理的技巧和全局观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发挥团队优势,资源共享走出思维定势,能感受组织对人才的重视和文化管理。学生们还能够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来激发潜力,在实际学习工作中学有所用。更能够改进了组织内部的沟通与合作,明确和认同组织总体目标,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气氛。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拓展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33]

  徐建国在《高职院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必要性之研究》一文中从拓展训练的内涵及适应性、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及其与拓展训练的关系、拓展训练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进行论述。从社会发展层面、学校教学层面、课程本身层面、受教育者层面、教育者层面五个视角进行论证分析得出:高职院校设置拓展训练课程不但可行,而且还有相当的创新性和前瞻性[34]

  1.4.2.2 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探索(模式、方法、评价)研究

  邢希强在《高职院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文中,在分析高职院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构建必要性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从理论基础、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择和评价提醒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35]第一次较为全面的对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具体构建进行理论阐述,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而赵瑞晔在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设计--基于高职院校职业岗位需求的实证调查》中则更深入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进行分析, 确定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设计的主体框架为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考核与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分析得出:该教学设计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适度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对职业人培养有积极的意义。[36]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何巧红 2013 年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模式探索》一文中对拓展训练课程在高职院校开展的设计定位和目标进行高度概括,同时准确反映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课程的理念和思路。她认为“高职院校体育拓展训练是以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应对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未来职业岗位对身心发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在体育教育中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拓展体育教育的内容与手段,特色化与专业化地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行为规范,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37]

  同时她还探索一种课内外一体、校内外结合的新型体育课程模式。

  1.4.2.3 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协作、交际、适应等)影响

  《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影响研究》、[38]《拓展训练教学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研究》[39]等文章显示,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可得出:学生通过拓展训练教学后, 对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学习积极性、感悟成功与失败的能力以及提升能力等方面都认为作用很大。

  季勋龙通过实验探讨拓展训练项目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养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组大学生在团队合作倾向(包容性、互惠性和合群意愿三维度)、适应能力等素养明显优于对照组大学生。由此得出结论:拓展训练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40]

  周海波从拓展训练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组织形式、活动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客观分析认为:拓展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弥补和满足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不足和要求,成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应然选择。[41]

  1.4.2.4 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王春生(2006)在其硕士论文《高职院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教学的实验研究》中通过实验发现:经过一学期的拓展训练,大学生强迫水平,焦虑水平及抑郁水平均向良胜化方向发展,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类运动参与有较好的健心价值。[42]许晓部(2010)在其硕士论文《拓展训练对学生若干心理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例》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若干心理指标在拓展训练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积极提升。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信任的心理指标的水平具有有效性。不同的拓展训练课程方案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若干心理指标影响的效果具有差异性。我们可以专门设置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课程方案,提高和改善不同的心理指标,以达到针对性的强化学生心理指标弱项的目的。[43]

  陈东亮、高天、袁利红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济源高职院校大一和大二共 334 名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良好影响,特别是在“人际退缩”、“人际攻击”、“敌对”、“依赖”、“冲动”、“情绪适应”等因子上有明显的作用。表明有针对性的心里拓展训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44]

  1.4.2.5 其他相关研究

  《浅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45]《素质拓展训练:高职院校主题教育的新模式》[46]等 12 篇文章阐述了拓展训练在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学生团队建设、学生干部培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新模式--素质拓展训练的应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47]等 8 篇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在就业、创业教育应用。在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中应用拓展训练模式,能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为其主动积极的提供了就业服务,使学生步入社会后的被动职前培训变为毕业前的主动积极的职前培训,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搭建了过度平台,使毕业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48]

  此外,还有学者对拓展训练融入高职院校军事训练进行研究,拓宽了在高职院校开展途径和模式。

  综观以上有关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的研究可以看出:相关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并呈良好上升趋势。目前对高职院校拓展训练相关研究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二是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心理和职业能力的影响的研究。为拓展训练在高职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但研究数量仍较少,重复度较高。研究内容多数停留在理论阐述的层面。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实施开展的实践研究还需不断深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