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
4.4.1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课堂里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体育能力,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应该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发展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为辅,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寻求学习的方法,体会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在体育课上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体育比赛中培养处事不惊的应变能力和百折不挠的受挫能力。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培养领导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在体育赛事欣赏中培养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体育专项化学习,学会科学的身体锻炼、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掌握生理、心理以及外界环境对运动影响的因素分析,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和运动方法,运用所学的专项知识和专项技能影响家人和身边的朋友加入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4.4.2专项教学内容多样化
随着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的普及,学校师资力量不断的加强,体育活动资源的大量投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会逐步多样化,打破篮球、兵兵等热门项目垄断体育专项课的局面。轮滑、攀岩、高尔夫等高大上的运动项目也将逐渐加入到专项课的选择目录上。到了那个时候,可能自行车、赛艇、铁人三项等项目也会排着队成为学生们的热点选择之一。为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到时定将掀起新一轮的改革浪潮。
4.4.3强调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原有的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是本次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制定不同的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原有的专项运动基础上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也是实现专项化课程目标的保证。在师资齐整、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对某个特别受学生喜爱的专项进行分层教学。已经分层的专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在各层次专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选择和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手段,使不同的教学手段服务于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高专项化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专项化教学效率。
4.4.4加强教师培训系统化
结合上海学校和学生实际,遵循体育专项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搭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研宄与课程建设的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和课程建设,加强专项师资队伍培养,正确引领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方向,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锻炼主动性,努力把高中体育课程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
目前改革推进小组针对教师培训这个方面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市教委牵头,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定期组织各类项目针对教师专项水平低、专业能力差而进行专项技能的培训。第一期的培训已经于2014年6月30日至7月6日在上海体育学院顺利举办。据了解此类培训一共分三期,第一期主要提高教师专项技能,帮助教师先应对现行的专项化体育教学。课程第二期主要丰富教师专项理论知识,帮助各项目中心组系统地整理教学理论素材,编写“专项教学大纲”.第三期为理论结合实际,按照各“专项教学大纲”创新开发具有各专项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另一方面,从2013年9月起,由市教委“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小组临时召集的9个项目中心组自行组织的以开展专项化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促进学生改进体育学习方式为主要任务的专项教学理论培训。从一线教师访谈中得知各中心组的专项理论培训主要以上课、看课、说课、评课为主,同时讨论各校教学进度的统一和教学大纲的编写,探讨最多的还是教育教学方法。
4.4.5促进综合素质人才培养
“体育专项化教学绝不能把体育课变成训练课”,这是上海市新中中学校长、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在开会时常常提醒我们的一句话。在他看来,专项化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为重点,学生在对某个运动项目感兴趣的前提下参加专项化学习提高运动技能,同时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体育能力。对学有余力,体育专项能力突出的学生,推荐进大学继续深造。而不能像少体校专业队训练,学生运动员为了达成竞技体育目标,无论兴趣与否,长时间参加枯燥无味的体育训练,忽视了文化学习和艺术修养,除了体育再没有其他的能力。从专业竞技转向普及健身,强化学校体育“育人”功能,是本次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另一重要目的。“学校体育的目标不是金牌,但如果做好了,每个学生都对体育有兴趣,会看、会玩,竞技体育的人才自然源源不断,这也是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说起“体育专项化”王从春很有感触地介绍到,“我们开展这项教学改革,另一层考虑也是为大学储备体育人才,进而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让一批学业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人登上体育比赛的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