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发展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27 共2873字

  5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发展对策
  
  5.1实行“高考体育”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近日透露,全国大、中学生体能测试必须跑800米、1000米,不能选测。随后各省市教育研究院分别对将“体育纳入高考”这一议题展开调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因为高考要考,所以学生认为文化课比体育课更重要。虽然不能说是高考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但不可否认高考这根“指挥棒”的确能让大部分学生“指哪儿打哪”.既然学生重视高考,那么为了遵循“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我们有理由,也应该将体育纳入高考范围。

  当然,我们也知道高考不是“万能工具”,寄希望于高考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不可能的。专项化教学背景下制定公平、合理的“高考体育”考试标准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体育纳入高考,不是为了高考,而是为了增加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将体育意识和体育地位纳入高考,纳入人们的心中。家长应重视体育运动,去适应和接受体育地位上升的过程.但只要“高考体育”能暂时加强学生对于体育的关注,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从而养成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那么笔者认为纳入“高考体育”就算成功了。

  5.2建立师训交流平台
  
  上海市一共有17所高中参与“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设立了 9个项目中心组以加强专项师资队伍培养。各项目中心组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心组负责人每两周举行一次例会。平日里,专项化教学己经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休息日还要集中参加各中心组教研活动,使得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崇明、金山等郊区的老师苦不堪言。教师们身心俱疲,参加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以足球项目中心组为例,项目中心组10个月里共举行了 8次教研活动,没有一次是全员到齐的。中心组负责人工作会议上,各项目组长也纷纷表示情况类似。要提高学生专项能力水平,必先要提高一线体育教师的专项教学水平。如何从一线教师角度出发,建立合理有效的师训系统,使教师乐于参加教师培训活动。

  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立师训、交流教师互联平台。“改革”领导小组能利用互联平台快速、高效、准确的发布信息。项目中心组能利用互联平台进行教师培训,将展示课制作成视频,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看课、说课、评课等讨论、交流活动。一线教师也能利用互联平台上传教学视频,向专家教师提问。“改革”领导小组、项目中心组、以及师训中心能掌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手信息,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培训,加强师训时效性。

  上海市体育专项化教学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线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相应的专项素质。当务之急,应尽快加强体育教师对专项化课程改革的思想理论,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授课思维,建立开放、灵活、多样的课程观,贴近学生学习需求,体会学生学习感受,通过加强自身思想和专业能力,树立专业标准,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通过改善教学观,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参与专项教学的体育教师只有整体思想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落实体育专项化教学课程。

  5.3利用社区场地资源
  
  从调查中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体育教师数量少、专业性不强和体育活动场地匮乏、专项教学难开展的现状问题。虽然改革领导小组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加强教师培训和改善场地设施,但“远水救不了近火”,想要顺利实施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改变场地和师资现状仍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笔者走访调查发现,社会上一些规模较大、办学成熟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复旦附中为例:距离学校200m远的羽毛球俱乐部拥有16片标准羽毛球场和专业羽毛球教练若干名、距离学校250m远的复旦大学学生宿舍区拥有标准篮球场8片和网球场4块、距离学校1km远的江湾体育场内拥有大大小小健身俱乐无数,这些场地和教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白天人烟稀少,晚上高朋满座。他们的工作时间正好和学生白天学习、晚上休息的作息时间相反。让学生白天“走出去”学习可以让学生和俱乐部取得“双赢”的效果。同为五角场商圈的上海体育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单位,其中不乏拥有国家队带教资格的专业教练,让他们“走进来”,指导学生上课学习、辅导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即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先进的体育指导,又可以使教师学习到前沿的体育教学方法、减轻工作压力,亦是一个可取的办法。让学生“走出去”,把教练“请进来”是即刻解决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场地和师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5.4加强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开发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瓶颈,专项化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和教师都认为所实施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轻视过程性评价,评价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当更会使教师和学生重新走进“应试教育”怪圈。为了更好的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发挥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各项目中心组应根据专项课程设置情况及特点,制定出操作方便,评价合理的评价标准。

  科学合理的评价还利于激励学生斗志与客服困难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发出便捷、实用、可操作性强的专项评价体系十分关键。笔者建议可以分别制定各“专项技能”、“专项体能”等量化标准,统一制定“运动经历”、“情意表现”等非量化指标。把握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统一化原则,开发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有效地挖掘和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会专项运动学习,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运动专长。

  5.5完善改革的理细究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是上海学校体育改革试点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主要以项目为核心,从运动知识和技能、体能、运动经历、运动情意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全面评价。打破年级班级界限,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实际水平为依据,开展小班化分类分层教学于2013年在上海市17所高中改革试点。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在中国尚属首例,关于在高中开设体育专项课方面的研宄还没有。虽然,参与专项化教学改革的一线教师手里掌握了很多一手资料,但教师们的工作压力确实,小,再让教师们抽时间进行理论研究有些勉为其难。而各区教育学院和各大学学院的‘者们空有一副好“笔头”,却获取不了 “改革”的最新信息。如果让这些学者定期参加项目中心组的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了解到各专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由学者们针对问题进行理论研宄。通过理论研究找到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办法,再通过实践研宄,总结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理论结合实践研究的良好循环。f动“专项化”教学改革科学有序的推进。

  体育专项化课程已经影响了上海市17所高中的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主动探宄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体育专项化课程体系初见端愧。体育专项课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符合社会体育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更要符合上海国际化城市形象的需求。结合试点实际情况、完善专项化教学改革理论研宄对于丰富和完善国内体育教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型人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