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税务硕士论文

我国碳税征收问题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21 共720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碳税制度设计研究
【第2部分】 我国碳税征收问题分析绪论
【第3部分】碳税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第4部分】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5部分】国外碳税制度的经验借鉴
【第6部分】碳税制度的设计方案
【第7部分】中国碳税政策实施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气候变暖加剧,衍生出许多环境问题,各种自然灾害乱象丛生,如全球降水分布不均衡、阿拉斯加海岸惊现数万海象、鱼类游向两级海域、威胁岛国的生存等。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人文、环境、财政代价越来越无法承受。国际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20 世纪初,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为各国应对气候问题提供了框架。同年联合国成立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洽谈委员会,专门负责气候问题的商议与谈判;1997年第三方缔约协议在日本首都通过《京都议定书》并于 2005 年生效,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2007 年底通过了“巴厘路线图”规定发达国家低碳减排责任必须是可测量、可核实的,并就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转让等问题做了讨论;2009 年底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为应对气候变化迈出了更为有意义的一步,并提出三方面的要求:

  制定将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控制在工业革命之前的 2 度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将最大限度的囊括更多国家、为了鼓励发展中国家参与气候治理行动,规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与提供资金的额度;在 2011 年召开的“昆坎会议”和 2013 年召开的“多哈会议”都是对以前制定应对气候问题计划的完善。

  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生产主要依赖能源物质的大量投入,生产技术水平低、能源利用率低、新能源开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突出。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同时我国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承受着来自国际舆论碳减排压力。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来自国内国外的舆论压力,我国也采取了应对措施。十八大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就要以法律为依托、以制度为保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为积极应对气候问题,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的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2009 年,国务院规定了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限制一个合理区间内的行动目标;2011 年,发改委在我国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考察碳减排的实施效果;2012 年,通过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为碳税的提前做准备;2015 年我国在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将环境问题作为焦点话题进行讨论,并在人大提案中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保护工作做了具体规定,这为碳税的开征提供了政策支持。通过对上述碳税背景的分析,要想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效降低,碳税的开征势在必行。

  1.1.2 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开征碳税,有效减少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轻环境负担,并通过税收间接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1.3 研究意义

  碳税对于环境具有调节作用,促进能源密集型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理论意义

  碳税制度还没有在我国正式确立,但是对碳税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各学者重点研究对象。开征碳税在治理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改善环境质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完善我国的环境税制体系,并能以自信的姿态应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的碳关税惩罚措施。

  (2)实践意义

  ① 征收碳税后会对能源依赖度高的企业成本增加,为降低成本,这些企业就要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② 征收碳税可以延长我国的能源利用期限,是环境恶化程度得到一定扭转,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符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政策机制的要求。

  ③ 有助于构建起我国的环境税制框架,碳税作为一个独立环境税种之一,可以配合其他环境税种的开征,弥补我国环境税的缺位,发挥税收政策的“宣示效应”,提高税制的绿色化程度,利用税收杠杆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碳税对环境的影响

  碳税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手段,在国外的研究已经成熟,通过开征碳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缓解气候变暖。Baranzini(2000)认为开征碳税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开征碳税通过价格的形式转移到产品的成本中,产品成本会增加,经济主体为了保证其利润,会不断地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实现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将碳税收入作为专项资金再次投入到国民经济中,带动投资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也更好的体现了收入再分配职能。Floros 和 Vlachou(2005)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将碳税的征收水平定在 50 美元/吨可以使希腊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将近 16.6%,尽管减排成本较高,但是减排效果明显,从而能更好的改善环境质量。W issema(2007)通过分析了碳税开征之后对瑞典环境的影响,瑞典在碳税开征之前就已经征收了能源税,能源税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着缺位,认为碳税的开征弥补了这种不足,不但显着地改变了国内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也使其向低碳节能和新能源方向转变。碳税在该国的实施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2)碳税对经济的影响

  碳税作为一种政府经济的财政手段,对经济的影响是各国在税制设计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关键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北欧各国率先开征碳税,随后在 20 年中,世界更多国家引入碳税,在碳税的设计中许多国家采取保守的态度,通过对某些行业实施优惠政策来保证其国际竞争力。

  许多学者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开征碳税对经济的影响,采用一般均衡模型和拒不均衡模型分析的较多。Barker(1993)利用一般均衡模型来评估碳税对芬兰经济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开征碳税之后,使得 GDP 在一定程度上以高于基准水平 0.2%的增长率增长,从整体看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小;但利用模型对行业进行分析得出,碳税的开征对于能源密集程度高的如煤炭行业影响更大,更复杂。Holtsmark(2001)通过一般均衡分析得出,碳税政策目前作为一个全球性政策,开征碳税不仅会影响国内的竞争力还会对国际竞争力造成严重削弱的结果,为此分析了几个欧洲等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Baker T(2001)利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开征碳税对能源密集型企业的影响,主要对国内工业企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税的开征后造成该行业产量下降、价格上升、就业率增加,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减少,GDP 较开征之前有所下降,为此提出对能源密集型行业进行财政补贴或在一定程度上减免税收的方法来维持其国际竞争力。不过有些学者如 Porter and Van Der Linde(1995)提出碳税政策短期内会影响本国的竞争力,但从长期来看会促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对于环境政策相对宽松的国家更有利。

  评述:大多数国家在税率的设计中都引入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个最优税率。并且在碳税的征收过程中不断的考察对于经济、收入、环境的影响,根据以上三点不断完善制度,使碳税制度的设计更显理性化、规范化。我国的碳税还没有开征,如何更好地结合国情来设计碳税制度,将是需要认真总结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