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税务硕士论文

劳动所得课税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11 共319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劳动所得税收税制优化研究
【第2部分】劳动所得税体系建设绪论
【第3部分】劳动所得课税理论分析
【第4部分】现行个税劳动所得课税的现状分析
【第5部分】劳动所得课税的国外经验
【第6部分】完善我国劳动所得课税的建议
【第7部分】 劳动所得课税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6 结束语
  
  劳动所得在近些年来越来越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现阶段我国居民取得收入的主要来源方式。劳动所得课税是个人所得税中重要的一部分,欧洲四国实行的二元税制就能充分的说明这一点。但是国内的学者单独以劳动所得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

  本文以我国劳动所得课税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严格界定劳动所得概念,与资本利得做严格分界。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个人所得税中劳动所得的所有项目进行现状分析,得出针对我国国情和主要矛盾来说,劳动所得课税与资本所得课税相比税负较重,征收管理制度和模式都有待改进的结论。其后,通过对美国个人所得税和欧洲四国二元税制的研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在对劳动所得课税中的成功经验。最后从税制设计和征收管理两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劳动所得课税的建议。

  当然本文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由于数据的缺乏和本人能力的限制,对劳动所得的理论分析不够透彻。在对劳动所得的定义中,实行二元税制的国家讲我国税法中规定的个体工商户的独立劳动所得也纳入其中。然而,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工商户的独立劳动与非独立劳动所得很难清晰的区分开,所以本文对个体工商户的所得没做过多的讨论,这也是概念界定中的一个缺陷。本人会在此基础之上对劳动所得做进一步的研究,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学者的指导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Boadway, R. Income tax reform for a globalized world: The case for a dual income tax.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5 (16): 910~927
  [2] Boadway,R.The dual income tax system-an overview. Journal for Institutional Comparisons, 2004(2): 3~8
  [3] Bernd Genser. Dual Income Tax: Implementation and Experience in European Countries. Andrew Young School Conference on Alternative Methods of Taxing Individuals.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2006. 2007-04-28.
  [4] Chris Edwards. A Proposal for A Dual-Rate Income Tax. Cato Institute Tax and Budget Bulletin, 2005(22)。
  [5] Cnossen. “Tax Policy in the European Union: A Review of Issues and Options”, CES IFO Working Paper No.758.2002.
  [6] Eggert. W, Genser. B. Dual income taxation in EU member countries. Cesifodice Report. Journal for Institutional Comparisons, 2005(3):41~47
  [7] Gruber、Public Finance and Public Policy、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2005: 498.
  [8] Gordon ,Roger H, “Taxation of Corporate Income: Tax Revenues versus Tax Distortion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0(1),pp.1-27. 1985.
  [9] Hiromitsu Ish. Moving Toward a Dual Income Tax in Japan. Andrew Young School Conference on Alternative Methods of Taxing Individuals.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2007.
  [10] Musgrave, R.T. Thin、Income ax Progress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48( 56) : 498~514development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king Paper, 2005(87)
  [11] Nielsen, S.B, Sorensen, P.B. On the optimality of the Nordic system of dual income taxatio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7(63): 311-29
  [12] OECD. Fundamental reform of personal income tax. OECD Tax Policy Studies,2006(13)
  [13] OECD. Tax administration in OECD and selected none-OECD countries :comparative information series. 2011(3)
  [14] ShigekiMorinobu. Capital Income Taxation and the Dual Income Tax. EastAsian Bureau ofEconomic Research, 2005, 484
  [15] Sorense. Reform and Coordination of CorporateTaxes in the EU:AnAlternativeAgenda. Bulletin for International Fiscal Documentation, 2004 (58): 134~150
  [16]松田有加、二元所得税制中的税收负担累进性--以瑞典为素材、NUCB Journalof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vol.49 No.2
  [17] Spenge and Wiegard. Dual Income Tax: the Pragmatic Reform Alternative forGermany. Cesifo Dice Re-port, 2004, 2(3): 15~22
  [18] Zee. H.H. Personal income tax reform: concepts, issues, and comparative country
  [19] 蔡德发,王曙光。个人所得税模式转型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税务研究,2004(11):41~42
  [20] 邓远军。中国所得课税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17~36
  [21] 高培勇。迈出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脚步。中国财政,2011,18:40~41
  [22] 郝硕博,商尚,史晓军等。论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税务研究,2004(11):29~32
  [23] 黄正吉、日本证券税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财政与税务、2002(12)
  [24] 贾康。实施个税综合改革条件具备。中国证券报,2010,第A04版
  [25] 李林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半二元模式的选择与征管。财政经济,2012,7:13~20
  [26] 李志远。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改革。税务研究,2004(11):39~40
  [27] 凌荣安。个人所得税改革指向及其问题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13,11:32~35 [20]
  [28] 刘军。适应我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的征管能力研究。地方财政研究,2011,7:23~24
  [29] 刘军。信息技术进步促进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税务研究,2007(4):80
  [30] 那力,藏韬。税收博弈论。税务与经济,2008(1):54
  [31] 申中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立法思考。税务研究,2004 (5):48~51
  [32] 沈玉平、所得税调节作用与政策选择、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13)
  [33] 王国华。外国税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83~188,101~105
  [34] 王国清。税收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41~51
  [35] 王乔,席卫群。比较税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1~113
  [36] 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领导决策与信息,2010(35):27
  [37] 王逸。个人所得税模式改革的个人所得税模式改革的趋势分析。改革与战略,2007(11) :58~60
  [38] 温海滢。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的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63~67
  [39] 温海滢。西方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思想及其文献综述。中南财政政法大学学报,2007(5):66~71
  [40] 席卫群。并立型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制设计。涉外税务,2009(1) :42~46
  [41] 夏宏伟。OECD 国家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及其借鉴。中国财政,2009(9):36
  [42] 谢海蓉。浅谈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72~74
  [43] 杨斌。选择税收征管模式的原则。税务研究,2000(3):52~57
  [44] 杨斌。税收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
  [45] 张芬。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 :102~103
  [46] 张慧芳。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体制的弊端及完善。时代金融。2007(4):61
  [47] 张兴龙,李慧玲。中国个人所得税累进性分析。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2):26~27

  致 谢
  
  坐在自习室里,此刻我正在键盘上敲打着论文致谢词,心中感慨万千充满感激之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赵书博教授,我的论文是在赵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论文凝聚着她的汗水,她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对我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感谢这两年来我身边的朋友以及同学对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两年来,我们真心相待,和睦共处,胜似一家人。正是一路上有你们,我的求学生涯才不会感到孤独,为我研究生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大家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在此,希望大家都有好的前途,祝愿你们事业顺利、身体健康!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经济和精神上的莫大支持,有了他们的坚强后盾,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学业,祝福他们平安健康!

  谨以此致谢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