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11 共462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及其培养策略
【第2部分】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引言
【第3部分】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概述
【第4部分】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第5部分】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第6部分】小学生文明礼仪培养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就指出“德育对小学生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礼仪习惯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必须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其具备较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然而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不少孩子都是倍受呵护的独生子女,他们在为人处事时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为他人考虑,行为表现上很任性固执。一个人生存、交往离不开文明礼仪,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也要通过公民的文明礼仪行为来体现,因此,重视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弘扬传统文明的需要

  我们祖先十分重视“礼”的教育。孔子就曾提出:“不学礼,无以立。”他也强调学、悌、忠、信。孟子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些都显示了礼的重要性。当代小学生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小学生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和弘扬两大使命,一要把传统美德内化形成小学生的内在素质,二要积极促使崭新意义的时代美德的形成。因此,开展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就要去其糟糠,取其精华,让小学生更好地将传统美德得以继承和弘扬,特别是要有热爱祖国之心、关爱社会之情、感恩他人之心、孝敬父母之情和爱护环境之心等良好品德,因此开展好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是弘扬传统文明的需要。

  2.推进素质教育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就是个地球村,人与人之间接触更频繁。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和平、文明和发展,人与人的交往与合作过程中,要有文明礼仪的支撑,一个人事业、业务的成功也要有良好修养、素质的支撑。“树苗从小育,到老直笔挺”这个俗语说明文明礼仪教育要从小培养,小学生阶段抓礼仪教育至关重要,不错过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坚持从小学开始启迪他们的心灵,还要采用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的合适方法推进素质教育下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如《一口痰“吐掉”一项合同》的故事,范厂长吐一口痰车间然后再用鞋底蹭去,地面上留下了一片痰迹……两天后,约瑟先生在给范厂长的信中表示他十分佩服范厂长的才智和精明,但吐痰的一幕却无法接受,直言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从一个厂子的卫生习惯就可窥见一般,治病的输液管怎能从这样的厂里引进。他信中写到:贵国的成语说得好: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又如美国的珍珠港的独有的提示“垃圾桶在此”和泰国皇宫的专有叮嘱“别忘冲厕”都值得我们深深地反思。当代教育必须注重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并把高尚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在素质教育下培养起来的小学生才能经得起考验,只有和谐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才能真正担此重任。陶行知说过:“人的习惯、态度、倾向一般在六岁前形成。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

  因此,应该抓住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儿童时期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小学生高尚品德,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健全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告别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引导他们基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自己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小学生文明礼仪是现代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所必须做的事情。

  3.维护家庭社会和谐的需要

  小学生联系着千家万户,不仅是一个关乎家庭和谐的群体,也是一个关乎社会将来的群体,它影响着方方面面。要实现家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首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单个的人还是社会整体无不寻求一种信任、互尊、互爱、互助的和谐环境,寻求处处散发着文明的空间。有了文明礼仪才能打开彼此交往的心扉,这是一个交流思想的窗口,一个沟通感情的桥梁,社会大集体需要这个维系的纽带,人类的进步需要它的推进。社会是有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小学生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就是家庭,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自己的父亲母亲,只有营造了健康温馨家庭氛围和大气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德高尚、富有活力、勇敢向前、行为端庄的孩子,反之也是如此有了行为规范的孩子,家庭才更加和谐。家长有什么样的文化素质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孩子的准则和做法,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小学生的文明素养的发展。如有些家长把孩子捧在掌心,视自己的孩子如宝,听不得一句有损孩子的话,自己的孩子怎么做都是一个字“对”,导致孩子往往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骄纵,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也大包大揽,渐渐的孩子变得又自私又任性、不团结他人。社会上由于少年犯罪也给和谐蒙上了阴影,如浙江金华的学生徐力杀母,江苏徐州的违纪学生疯狂砍杀校长,北京一男孩残忍地杀害同学的妹妹等四位亲人……,这种冲动不仅直接导致了他人家庭的破裂也导致了自己家庭的不完整,这些令我们心疼和震惊的事件,都需要我们尽快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真正将文明礼仪教育切实抓起来。小学生可塑性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很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在缺乏学校监督的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另一种情况就是父母不经常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更易受外界的影响。从我校情况来看有些家长因为生计长期奔波在外不能守在孩子身边,还有一部分离异的家长也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年迈的爷爷奶奶又过分宠爱孩子,在管教孩子等方面难以严格把关,这些孩子的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各方面都表现不是很好,孩子间也不能效仿好的榜样。另一方面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不是太健全。据有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在未成年犯罪率中有上升趋势。有部分小学生自控能力差疯狂地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学业荒废,严重者走上犯罪道路,犯下了无法弥补的错误,给家庭造成极大的创伤,也给社会和谐带来极大地影响,从基本原因来说这些孩子们还是缺乏文明礼仪素养。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证家庭温馨保证社会和谐的有力臂膀。因此,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它是小学生完善自我形象的需要,也是维护家庭社会和谐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

  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韩国从 1973 年起就开设道德课,正式以书本形式分年级向学生讲授各方面的基本礼节和道德规范。韩国上上下下都特别在意秩序、亲切和清洁教育。韩国学校内还设有能模拟生活场景的理解室,进行仪表礼节的演示教育,形象而直观让学生直接感受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给客人倒茶敬茶等。

  日本特别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行“国家全方位德育”,所有的学校都制定了教师和学生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制度。学生通过“友爱课”的学习学会自尊自爱,自觉尊重他人,不搞歧视;通过“垃圾课”的教导学生能自觉讲卫生爱护环境;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任性话的教育活动,形成和发展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创造力是“特别生活课”的培养目标;“安全课”的学习后学生的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心态并能互帮互助。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针对新加坡人出现道德危机李光耀总理提出,要把富强的国家建设成有“礼”的国家。80 年代初,新加坡把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贯彻的“治国之纲”.他们重视“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强调知行统一,要求学生认知学习后要身体践行,学以致用。

  德国很多学校如:弗雷芒中学,海尔曼·弗兰克中学都开设了礼仪课,在课程表中增设了“人际交往和行为礼仪”课,每周都保证不少于 2 学时。美国人强调社交技艺和常规礼节,教导孩子要谨言慎行,牢记“三个 C”,即:关心(caring)、同情(compassion)和体贴(consideration)。

相关标签:礼仪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