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22 共11978字

  当教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给予充分的课堂准备、活动设计和资源利用时,学生会自然而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受到教师较强学科素养的影响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2)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

  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行为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我们都知道,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如何去对待别人。当教师面对屡屡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时能够给予自信而从容的应对,学生的心情会很放松,也会学着教师的待人方式从容应对身边人。当教师守时、守纪、守信时,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尊重感,并极力模仿教师的行为。

  4.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

  (1)把握课堂内容,关注学生学习风格。教师之所以有优劣之分,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能够让课程内容不断充实、丰富、有趣,从而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教师要想很好地抓住学生注意力,控制课堂局面,就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基于教材内容,深刻分析学情,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要关注其年龄增长、自主意识增强、学习风格不同的特点。常规课堂上,学生多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习得知识,还有很多学生具有动觉型的学习风格,教师就应该开辟更多的途径、设计更多的动手、动眼等活动,让动觉型学习者能够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参与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

  (2)丰富课堂活动,保持学习兴趣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其课堂知识容量越来越大,仅仅停留于低年级的游戏学习法,已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枯燥的知识讲授又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聊。所以,教师就不得不将总体目标有效分解为多个子目标,然后再有层次地设计多个耗时简短、形式多样、目标明确的课堂活动,在学生集中精力参与活动的时候,就会形成清晰的学习目标,保持专心致志的学习兴趣。

  (3)管理课堂时间,控制教学节奏。教师管理课堂时间的方式会对学生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果教师的课张弛无度、匆匆忙忙,就会给学生造成紧张感,甚至引发课堂问题行为。所以,教师需要从容控制教学节奏、有效管理课堂时间。教师要在课堂开始阶段态度坚定地提出课堂要求,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的中间阶段,教师要控制学习的密度,为学生设置适量的休息时间,在学生完成一定任务后,安排讨论、脑力放松等休息活动,好让学生以更好的活力回复到即将进行的下一项学习任务。在课堂的结束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这样不但梳理了所学知识,进行了有效内化,而且会营造出积极的成就感,整个课堂就给学生有条不紊的感觉。

  5.教师要掌握并熟练运用课堂控制技巧

  (1)减少注意

  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为了吸引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关注。面对这种情况,大张旗鼓地制止反而让学生达到了目的。比较有效的策略就是表面上减少对他的注意,让他得不到预期的关注而放弃问题行为。具体实施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方法一:目光交流。如果学生试图分散自身注意力,教师要有足够的洞察力提前觉察并保持与该同学的目光交流,送上信任的微笑,学生会自动放弃问题行为的制造。

  方法二:拉近师生距离。如果学生试图通过吵闹、喧哗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教师可以不用停下正在进行的课堂语言,随意地走到并停在他的身边,无需语言和动作,他会自动停止问题行为。

  方法三:传送指示条。学生的很多课堂问题行为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做好预设并在小纸条上写上明确要求,在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不动声色地放到他的桌子上,他会惊讶于教师的妙算而变得听话。比如,有些学生喜欢接话茬,教师可以准备指示条"接话茬的孩子只会关注细枝末节!"有些学生喜欢故意举手回答问题,被老师叫起后却不出声,教师可以转而让其他同学回答,同时悄悄给他送上准备好的指示条"要想被关注,用自己的精彩作答博得老师和同学的喝彩!"学生就不会再有此哗众取宠之为。

  总之,教师对学生了解得越深刻,应对策略越多,学生会越守规矩。
  
  (2)控制声音

  教师的声音是其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必用工具。声音会透漏很多的信息:放松而坚定、焦虑而胆怯……所以教师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方式来应对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可以控制声音音量。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教师能够保持着适当的音量。音量过大,会让学生也不由自主提高自己交头接耳时的音量,使得课堂噪音不断升级。音量过小,则会使得学生不得不伸长了耳朵才能听见,时间久了,学生就会疲劳而放弃努力倾听。当然教师可以在保持适当音量的前提下,通过偶尔提高或降低声音音量而引起学生注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行为,转而认真听课。

  教师可以控制语速。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语速风格。但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则需要教师施以不同的语速,才能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达到最佳效果。通常情况下,慢的语速能够使紧张的情绪平静下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但却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聊而走神。快的语速能够使学生打起精神,使课程内容变得更有趣味性,但却容易使学生倍感压力,妨碍其正确的理解。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知识内容的难易,控制语速,变换语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控制语调。教师的语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语调越丰富,越能够与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有效地结合。抑扬顿挫的语调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抓住知识的侧重点。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需要教师有着丰富的语调,营造氛围、烘托情感,才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3)运用暂停

  我们都知道,体育赛事中经常需要运用"暂停",暂停可以使紧张而混乱的局面得以扭转。暂停时,队员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与作战方式,重新回到既定的、积极的对抗中。

  有些教师在教室内声嘶力竭地喊:"安静,安静。"这其实就表示控制局面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时候,教师就需要从体育赛事中"暂停"中得到启示,让"暂停"成为教师控制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话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学生总是喋喋不休地说话,教师可以运用暂停,使其意识到教师在等待他安静下来。最初,这种方式可能会浪费大量时间,但是类似的训练如果坚持下去,学生最终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运用重复

  教师往往期望将课堂内容或者活动要求讲一遍,学生就能够听懂或照做。但事实上,教师往往会失望。原因在于学生对于新事物接收需要一个内化过程,而且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比如,教师引导同学们理清课文脉络,则需要先让学生小组内复述,满足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习需求;随后点名复述,满足了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应该伴随着黑板上能够表达文章脉络的关键词的板书,使得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这看似重复,实则满足了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对知识进行了有层次的内化。再比如,学生在临近下课时,注意力容易关注课后的活动安排,而听不见教师的作业要求,这时教师就需要在提出作业要求后,让学生重复一遍,一则检查学生是否明白教师要求,二则加深学生记忆。甚至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除了要求学生进行口头重复外,还应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记录。

  (5)运用提示

  课堂上的师生都有着许多约定俗成的语言或非语言交流,这可以大大减少完整表述对学生的要求所耗费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提示"的技巧,及时提醒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课堂学习活动,而不是等学生出现了问题行为再去给予纠正。比如,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获得允许后才能回答问题,就可以用"运用提示"的技巧来完成。开始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完整地说出一句话:"如果你准备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请举手";随后,教师可以将这句话缩减为"要回答问题,先举手";师生有了默契后,则可以通过"举手"的语言或者举手的动作提示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而不是随口乱说。

  (6)运用"选择"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倾向于拥有自主控制感。教师需要学会运用"选择"策略。比如,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时,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选择性语言:你是保持安静,认真听课?还是为防止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而去办公室反思呢?学生会顺从地选择前者。

  选择性语言通常可以很好地解决课堂问题行为,因为教师不是在命令或威胁学生。教师只是客观描述问题行为并给出具体选项。教师没有逼迫学生,是学生自己选择配合还是继续反抗。给出选项,带着一种尊重的语气,给了学生控制局面的感觉,于是他们更可能选择更为适宜的行为选项。

  (7)运用肯定的陈述句

  教师在现阶段班额大、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学会运用肯定的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或者反问句,这能够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明确教师要求并进行配合。比如,教师如果生气地说"你们为什么不听讲?",不会有学生给出恰当的回答的,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无效问题。如果将句式变换成为肯定的陈述句"请同学们都看这里,认真地听讲"则会让更多的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而完成"认真听讲"的要求。

  (三)让家长成为教与学的最佳搭档

  1.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心理联系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其心理趋向成熟,但却完全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要有很好的联系与沟通,才能互相配合,取得好的效果。在与家长联系或见面时,教师有责任激励家长通过积极的心态与教师沟通。基于家长角度评价学生。教师向家长反馈学生表现时,要基于家长角度。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期望,家长会担心孩子在学校表现差而被老师批评,由担心会产生烦躁。如果教师再"火上浇油"地数落学生的种种缺点,家长会做出防御性的反应,而拒绝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

  基于发展角度争取合作。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要总是基于良好课堂秩序的维持或者考试成绩的优劣,而要基于面向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向家长客观陈述学生表现,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预测配合后的成功,家长会怀着更加真诚的心配合教师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2.将家长引向积极配合

  限制抱怨数量。教师如果喋喋不休地列举学生的无数错误,原本准备与教师配合的家长可能也会被孩子的一无是处所激怒,濒临崩溃的边缘,又怎么可能与教师协调配合管理学生呢?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表扬,是对家长和学生的一种很好的奖励。

  原本担忧的家长听到教师的肯定,会虚心接受学生仍存在的问题,并更加积极地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家长也会将这种积极情绪带到家中,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学生在这个良性循环系统中,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以活动为杠杆,鼓励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学校或者班级会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教师需要用好这些机会,鼓励所有同学都积极说服家长参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鼓励个别性格过于内向、学习动机匮乏的学生家长尽量参加。在这些活动中,家长的参加本来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兴奋,加之如果家长表现出色一些,会让学生更加充满自豪感。教师再适当增进亲子关系,加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信任与期望,学生会由衷地做出努力。

  4.通过家长委员会机构,宣讲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教师因素外,家庭因素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家庭因素影响的具体列举中,学生认为家长的放纵、家庭成员关系的恶劣,使其无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这充分说明了家庭和谐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也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借助家长委员会机构,在开展家长委员会活动时,尽可能向家长宣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良好亲子关系对学生积极心态影响的重要性,进而让家长做出创设良好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努力。只有家长真正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为之做出积极的努力,才能真正解除某些学生来自家庭的心理紧张感,转而以更加平和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