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小学学困生的教育对策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471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小学学困生教育转化策略研究
【第2部分】 小学学困生的教育对策探析绪论
【第3部分】学困生研究的价值和理论基础
【第4部分】学困生类型和心理特点
【第5部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第6部分】学困生教育转化的方法与策略
【第7部分】学困生的教学转化方法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 论

  一。选题缘由

  我们的教育首先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负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均衡,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较前些年来说越来越明显,当教师在面对着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

  笔者是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所任教的青岛顺兴路小学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在该校,本市的学生相比于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资源的获取、利用上更方便。这些本市的学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相对具有成熟的文化修养与观念,一定程度上对子女的教育起到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他们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家长的言传身教也能帮助孩子良好的教养的形成和树立正确对待学习的态度。在该校,当地的学生受到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关注较多,对待学习的关注度也较大。而且普遍容易接受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方式,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教育的合力。对于外来学生,家长对他们的成就期望值可能相对于城市来说要略低。他们的家长当中也有期望孩子能学习好,考上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但是由于自己本身的工作原因(忙于生计,工作时间长等),往往缺乏耐心和细心,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往往是比较粗暴、野蛮的训斥与体罚。而孩子的自尊心受到的伤害,心理上的阴影往往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还有,对于初次踏上陌生的城市的这些学生,自卑、恐惧的心理更容易在他们身上出现。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缺乏一种归属感、不敢与他人交流,害怕别人的目光。以上的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学生各种学习问题的出现,从而造成该校的学困生普遍出现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当中。

  笔者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在与学校同龄教师的交流中,常会听到他们谈到不愿意面对班级中的学困生,常常付出更多的精力、关注度、时间等在他们身上,而他们在学习中仍旧是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节奏。讲课听不懂、作业完成不及时、测试成绩低等,造成这些教师一说起学困生就是满脸的无奈与无助。我们说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在付出更多的注意力的同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这一点对学困生的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还有,我们都清楚,教育教学的成败,主要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好坏。只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努力上进,才能保障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效益最大化和学生自身的健康良好的发展。如何让转变班级中的学困生?直面学困生时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呢?想必是每个一线教师都考虑过的问题吧。同样,对于正在全面实施的教育改革来说,这一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着以青岛顺兴路小学中的“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在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观察,与学困生的交流,去发现和分析他们形成的原因。其次根据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来判断其心理、动机中的与学习有关的障碍,并结合相关理论探究克服心理障碍、矫治不良行为的方法。同时综合学困生在主要学科学习中的认知缺陷,探究针对学困生的教师课堂教学策略。

  本文重点放在“学困生”的克服心理障碍和教育教学策略,试着从班主任的角度和任课教师的角度,在学校、班级活动中,在阅读、数学计算和言语问题解决、写作的学习中,通过几种有效的方法策略来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

  二。文献综述

  (一)学困生问题的研究

  纵观教育史我们会发现,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在中外都有较多的论着与观点。

  比较典型的有:像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学困生的差异性。着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鼓励激发学困生学习转化动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当然在我国,关于学困生的研究成果也逐年增多。

  英国医学界出现的 “词盲现象”是关于学困生研究的最早记录,即人在阅读中时产生的困难(无力保持和存储由词所产生的视觉形象)。美国是在这方面研究较早的国家。在 1960 年以前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从医学、神经学、心理学、特殊教育学这几个学科角度来探讨学困生。例如,人们会用脑损伤、轻微脑功能失调、学习迟滞、知觉缺陷、教育上的智力迟滞、教育上的缺陷,教育上的不适应性等等来形容学困生。研究者们逐渐发现学习困难的不同的多个方面,为了使这些不同的表达统一起来,着名的特殊儿童教育先驱柯克提出了他最早使用的“学业不良”的概念。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研究者们逐渐将注意力集中于基本的学习技能。同时,对于学困生个人的心理特征、情绪情感、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也进行了关注和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如:前苏联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美国的韦纳(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布鲁姆的关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此外,目前对与学困生的分类有很多,例如:生理缺陷或心理障碍型;单一和综合型;暂时型和持续型;兴奋型与安静型;过时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基础薄弱;动力缺失、能力低下、纪律松散等类型等等。不同的学困生类型也制约着教育策略的改变。

  (二)学困生的概念界定

  在教育领域与学困生相近的称法有后进生、差生、学业不良学生等。研究学困生的研究者们在学困生的研究目标方向、研究范围领域存在着不同。这些研究者们基本上都是与自己对于学困生的分析角度来定义学困生。

  1.缑国禧、李曜明认为:所谓差生,是指那些比其他学生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梁超认为:差生是指学业成绩不及格或勉强有几门及格科目的学生。[3]这种学生的不幸,就在于经常遇到学业上的失败。他们认为学困生就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一种失败。

  2.洪虎则认为:差生一般是指那些理解能力较差,反应缓慢的学生。他们掌握知识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往往比其他学生要多。他们总有一种自卑心理,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指出学困生在学习上的某些特征存在问题。

  3.姜一鸣认为:国内所说的差生,其划分标准是语、算两科不及格。其中一半以上是道德品质上沾染了恶习的双差生。这是根据某种标准来划分学困生。

  4. 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很多,至今在我国的教育界也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界定。通过笔者对于青岛顺兴路小学学困生的观察,以及相关学困生研究着作和理论的参考,首先认为学困生应该是一个身体健全,没有特殊的心理缺陷和智力障碍的人;其次在相同的教育环境中,在接受同等条件的教育下达不到国家教育部门指定的教学目标;第三,要想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或家长付出额外的时间、精力以及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