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教育信息化下大学教师文化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1 共4775字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实现人力资源强国、促使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战略选择。美、英等国很早便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它们很早便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这些国家的教育信息化现已向教育的智能化方向发展[1].在信息化的浪潮下,我国政府也已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教育变革所能产生的强大推动力作用,并于 2010 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建设内容,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对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也产生了新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主动获取所需的知识,提高了学生获取所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也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角色转变等内容提出了要求。

  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带来新的变革,尤其对高等教育的冲击程度更甚。这是由于在高校中,学生基本具备独立进行知识探索的能力,他们是一批能够掌握先进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并且热衷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求知者。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可能无需教师的帮助便可获得知识的答疑,甚至在某一知识模块会超越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范畴,教师之于学生的作用有别于传统上教师的传授者角色。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以及对信息知识的甄别和有效利用程度上都要强于中小学生。因此,较之于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在面对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冲击来讲,他们面对着更大的挑战性。

  原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指出,大学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大学的荣誉。高校要想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就需要建设一批优质的教师队伍。而优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根植于优良的大学教师文化土壤。静观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多学者指出:我国教育改革进行的不顺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忽视了教师文化的革新。2013 年地平线报告中也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很多要求,教师文化作为教师发展的土壤,只有从文化上研究适合大学教师发展的条件、保证和途径,才能真正改善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因此,研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和教育学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本论文建立在符号互动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对高等教育在信息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特征,结合大学教师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探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应然状态,并分析现阶段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教师文化达到应然状态的策略。该研究对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建设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它有利于建设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大学教师是有别于中小学教师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不仅在工作内容上表现出很强的专业性、很大的自主性,而且表现为价值观上的多元化特征,尤其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多诉求的前提下,大学教师文化的导向性,即大学教师文化对学生文化的导向影响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大学教师文化,有利于大学教师个体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只有探索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的文化土壤,才能够保证大学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科研当中,促进大学教师全面发展。

  其次,有利于我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大学永恒的主题。大学虽然是以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才为主要目的,但主要是依靠教师来实现大学的使命。只有探索适合大学教师发展的和谐的文化土壤,才能激发教师对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和谐教师文化带动和谐校园文化和学生文化建设的能动性。和谐教师文化激励教师培育适合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学生力量以及促进教师对知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和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和谐的大学教师文化对大学改革的方向、进程及其效果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内部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最后,有利于对我国大学教师文化作深入研究。很多学者对教师文化进行了研究,部分学者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进行了研究,但是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教师文化的研究结果甚少。本文立足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大学教师文化建设方向,对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研究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有利于以后的学者对我国大学教师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三、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述评

  目前,国外对教师文化的研究已基本成熟,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 20世纪 30 年代,社会学家沃勒在其着作《教育社会学》当中从社会学的视角讲述了官僚性行政权力下的学校教师文化特征,重点披露了教师文化内容中存在的伪善、权势和狭隘等内容,深刻阐释了导致教师人格出现偏差的社会性和制度性因素。在沃勒对教师文化的研究内容上,只是强调了教师文化中所存在的否定性的内容,而缺少对于教师正面特征的描述。其研究结论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沃勒认为以专家作为教师成长的目标是狭隘的,学校的官僚控制和伦理控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只会助长教师行为与意识的狭隘性,官僚制度下的教师教育与教育学研究无法帮助教师实现人格的深层次目标,只能进一步加剧教师人格的伪善性和权势性。但就现在来看,教师职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教育制度与行政管理但是也不能完全脱离制度的约束。

  第二个阶段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社会学家洛蒂为代表。他认为,知识或权力已成为与教师相关的研究话题,而现有研究是对教师工作的各种规定和不确切的说明,缺少对规定和说明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洛蒂在其着作《教师社会学研究》中运用观察法以及调查法对教师特有的情感和意识进行了详细地描述,目的在于对教师的独特性格进行充分阐明,以及从这种性格中衍生出的教师意识和教师情感做出充分的说明。继洛蒂以后,其他各国研究者将学校文化作为研究的落脚点,采用参与课堂教学观察法的手段,对教师的职业意识、人际关系以及生活历程研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符号互动论、文化人类学研究等多种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为其他学者在教师文化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今,研究者们从教师的职业生涯和教师人际关系两个方向着手探索教师的情感和精神状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的学者代表为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鲍尔、古德逊、日本学者佐藤学和稻垣忠彦。哈格里夫斯将教师文化的表现形式分为四种: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以及自然合作文化四种形式,哈格里夫斯对教师文化分类至今都作为世界各国学者研究教师文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学者鲍尔和古德逊认为,对教师文化的研究去追踪教师职业生活的足迹,通过对教师生活世界的描述来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过程。佐藤学则利用区间图来分析教师文化,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文化坐落于不同的区间表象,将教师文化划分为四种类型,并对四种教师类型做了比较和分析,批判了当时教师公共使命的衰退,力图在于引导教师专业文化向自律文化的方向发展。

  国外对教师文化的研究从行政权力对于教师文化的影响层面,到运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去审视教师意识和情感的发展变化,延续到现在对教师文化研究内容的扩展,都为教师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研究述评

  教师文化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笔者查阅中国知网发现,有关教师文化研究的成果已经比较丰硕,相比之下,大学教师文化的研究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

  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国内学者对大学教师文化的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大学教师文化特征的研究、提高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研究、以及高校教师角色认同的研究。

  有学者阐明了大学教师文化所应具备的特征,如傅定涛在其《大学教师文化的基本特征及教育学意义》一文中指出了大学教师文化的专业性、自主性、导向性和多元性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学教师文化与中小学教师文化之间的不同。郄海霞在《世界一流大学教师文化特征分析》一文中指出,大学教师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亚文化之一,与普通院校相比,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文化特征表现为: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并存;教学与科研并重;建立严格而开放的教师聘任制度等内容。她主张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我国大学教师文化。

  提高大学教师文化素养方面的研究,梁红在其《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内涵及提高》一文中指出,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内涵包括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学科文化素养和教师教育素养,并指明提高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吴先峰在其文章《略论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养成》中指出我国现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张岂之在其《试论大学教师文化素质的提高》一文中指出了提高大学教师文化素质着力点在于发展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并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述。对于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研究,我国学者从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内容、问题和有效途径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于大学教师的角色研究,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搜索发现,对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文章很多,有的学者基于新课程背景研究大学教师角色的特征;有的学者指出信息时代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角色定位;有的学者指出了当代教师角色发展的困境以及解决策略等。高校教师角色定位作为大学教师文化的一个组成成分,明确大学教师所应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我国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更好地发展和提升自己。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大学教师文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大学教师文化研究的内容和形式上势必走向深入和丰富。但我们必须理智的看待现阶段在对大学教师文化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首先,对大学教师文化的内涵没有进行深入的剖析,笔者研读文章发现,除毛连军和成容容对大学教师文化的内涵及其特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此外,没有其他学者对其进行过界定和深入的分析;其次,对于大学教师文化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理论分析,缺少对大学教师在具体教学环境中真实情况的实证研究和解决教师文化面临问题的对策研究;最后,我国学者过于注重对国外教师文化的研究成果的直接引进,缺乏从历史传统和价值取向的深层因素出发审视和分析国外教师文化对国内教师文化的适切性。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查阅大量文献,厘清教育信息化和大学教师文化的内涵及其外延,高等教育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表征以及符号互动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全文的理论指导作用;第二步,立足于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探索该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建设的应然状态;第三步,探讨现阶段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最后,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提出建设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国内外的期刊、网站和书籍搜集教育信息化和大学教师文化方面的论文和专着,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掌握研究现状,明确相关概念,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访谈法:对高校内教师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从访谈内容中深度挖掘当前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隐含在背后的原因,以此来提出有效的改进方式,并提出大学教师文化的发展策略。
  
  五、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鲜有学者探讨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应然状态,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信息化与教师文化建设两张皮现象的出现,教师文化建设与信息化发展如何能够紧密的联系与结合是本研究的难点之一;立足于符号互动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论来构建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策略分析,这是本研究比较难的突破点之二。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我国大学教师文化以教育信息化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避免了就大学教师文化而谈文化,进入一个老生常谈的"怪圈",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来审视我国大学教师文化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改善和提高注入新鲜"血液".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