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高中思政课中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4631字

  引言

  (一)选题理由及研究意义

  1.选题理由

  在我国新一轮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改变课程繁难偏旧的历史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表明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与生活实际脱离的问题,不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承担着智育与德育的双重任务,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双重属性。而且高中思政课面对的是高中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少年转向青年的重要过渡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要发生重大的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这个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而生活化教学就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指导高中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更好地发挥其德育的作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中思政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用与初中相比有些差距,初中生活化教学的运用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而高中思政课由于高中教学的一些特点和实际情况,研究相对薄弱。 而高中经济生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的第一个模块,运用生活化教学,可以吸引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高中思政课的顺利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本文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模块的生活化,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为依托,着重于一些生活化教育教学理论的具体借鉴,对高中思政课经济模块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2.研究意义

  生活化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具体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理论不是很多,再具体到高中思政课经济生活模块中的研究就更少了。研究本课题,有助于深化和丰富高中思政课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为高中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借鉴意义。

  研究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而且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了一种行而有效的方法,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用"生活化"、"生活化教学"、高中思政课生活化教学"等相关词语作为搜索关键词,在"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 2001 年到 2013 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检索, 检索结果如下图所示:

  

  1.国外研究现状

  其中,在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在国外,生活化教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的目的就在生活实践当中,教育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他人和国家有利的善行,献身于社会事业,过一种理性的优良的社会生活。由此可见,以生活为中心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古希腊已经初具雏形。

  18世纪的卢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认为自然、自由是人的生活的意义所在。他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原则,认为对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才能更好地了解事物。他认为对于儿童而言,"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1]

  这充分显示了卢梭思想中的生活教育的一种思想。斯宾塞从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思想出发,确立的教育内容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是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这充分显示出了斯宾塞思想中的生活教育的思想。

  生活化教学思想萌芽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重要的教学理念,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我认为不通过各种形式或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形式呆板而死气沉沉的局面。"[2]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杜威的观点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提倡生活化的教育。他提出"蓝天下的学校"的教学理念,他认为课堂教学要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通过爬山、郊游等一些贴近自然的实际活动,去感受实实在在的生活,并从中获得知识。

  而在20世纪初的欧美,兴起了一场教育革新运动,反对过分灌输知识,反对固定不变的学校生活,呼吁学生思想的解放,这体现了西欧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传统教学对于知识和生活的割裂,倡导生活与教学的结合,注重学生的思想培养,这是带有生活化色彩的一次教育运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成为教育的主题,在这个背景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法",他在《教育过程》中指出,要注重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这与生活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展各方面能力的想法是一致的。

  在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人性化的教育,在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方面都闪耀着生活的光辉和人性的色彩。波士顿大学教授 K?瑞安就提出了五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分别是榜样、解释、劝诫、环境和体验,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教育依赖于一定的生活环境,在生活环境中进行体验升华,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

  日本在1980年以后,就开始致力于学校德育的改革,并且日本在其制定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这也显示了日本也开始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注重知识素养和品德素养的全面提高,对待德育日本倡导多方面的教育,如从大自然中进行教育,从劳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真实的情境中达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帮助学生促进美好品质的形成。日本为此采取了很多政策,比如从日本儿童三岁开始就对其通过生活进行消费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好品质。这充分显示了日本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综合国外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外国学者大都关注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主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国外学者大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要求却很少涉及,这无疑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学生习惯了接受教学,可能这方面的能力稍有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辩证吸收外国的研究成果。

  2.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的研究成果上,笔者同样采用上述关键词,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检索,并阅读了相关的书籍。经过整理,发现其中,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国内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学记。礼记》中有一段话,谈教育必须要生活化,这样学生才能乐学,才能学好。原文是:"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3]

  "时教必有正业"是说在该教育时必须有应该学习的课程。"退息必有居学"是说学生放学、游玩时也要有生活化的学习,"居学"就是生活化地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而教育的方法就是把知识还原于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否则,只是课堂传授知识,只能叫教学而不能叫教育。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理论思想,为生活化教学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他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认为教学做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要把三者结合起来,坚持从生活实际和实践出发,使教学做一体化,落实在"做",在"事"上培养适应和创造生活能力。这就充分显示了生活化教学的一些基本的内容,如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教学要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要将学习内容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指出,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活力,她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要求,她认为,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要返回生活实际,要与生活实际连为一体,让实践与生活成为学生发展的活的源头。

  对于最近几年生活化教学方面的研究,笔者也搜集了一些关于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方面的一些期刊和论文,其中主要包括谭娟的《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陈卓的《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对策》、胡田庚的《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吴建的《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刍议》等等。谭娟提出了生活化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并提出在理念、目标、实践等方面进行生活化的探索;陈卓对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定义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来讲政治,体现思政教学与生活的互动。而吴建关于生活化作业的布置方面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倡导布置开放性生活性的作业,而不仅仅课本知识的抄写或者背诵。这些仅仅是众多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这是这些众多的研究让我们从各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有详细的了。为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综合以上研究看来,与"生活化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在以下问题上达成共识,为高中思政课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周围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和大自然相融合,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取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但是,已有研究在以下问题的研究上还比较薄弱,研究结果相对而言比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探究:高中思政课的课堂如何实行生活化教学,如何将思政课的教学和生活实际将结合,如何应用于生活这一块研究相对薄弱,在现实教学中往往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没有真正将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高中思政课经济生活模块,作为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的一个模块,如何实行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这一模块的知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本研究正是试图从高中思政课经济生活的生活化教学出发,运用访谈、观察和文献参阅的方法,对高中思政课经济模块的生活化教学展开研究,以弥补现有研究在经济生活模块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搜集整理文献,在筛选整理的过程中,形成对某一事物的比较科学的认识方法。可以借鉴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他人研究中的不足,给自己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本文的研究正是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生活化"方面的知识,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自己的论文写作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访谈法。通过与高中思政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一些关于高中思政课实施生活化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及实施的效果,这样可以获得更真实直观的一些信息,为自己的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事实支撑。

  观察法。这是一种通过自己的感官或者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一些对自己研究有帮助的事情。笔者利用自己去济南某高中实习的机会,听日常课和公开课,在听课过程中观察教师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的一些情况,从而获得更直接的高中思政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一些情况。

  (四)创新之处

  高中思政课是德育与智育并举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其生活化教学。本文正是以《经济生活》为例,具体讲述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中如何具体实施生活化教学。理论的论述加上具体的教学实例,对生活化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