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组织和实施(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7908字

  例如,在讲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时,将案例作为导入新课之用:以上海世博会宣传片为背景,通过图画与音乐带学生进入情境:2010 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是一次举世瞩目的盛会。中国的城市中国的建筑让世界人民为之耳目一新,更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感到荣耀与自豪。其实,早在 159 年前的伦敦,中国也参加了第一届世博会暨万国工业博览会,让时光倒转到 1851 年的水晶宫来看看当时世界各国在博览会上拿出的宝贝:英国(火枪、织布机、蒸汽机、……)、美国(连发手枪……)、日本(……),中国(瓷器、茶叶、椅子、蜜饯……)设问:一个半世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人有了这样的变化?

  预设: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教师: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那么我们国家在一百多年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发展?我们这堂课就来聊一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其次,案例呈现的方式。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自主发展。"[15]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教师要依据案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一般来讲,案例的呈现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教师的口头陈述;二是发放文字资料;三是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一些文字和图片视频资料。教师的口头陈述可能会带有教师的感情色彩,或者因为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发放文字资料的办法可能会引起高中生的反感,因为高中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平时的各种资料已经足够占据学生书桌的半壁江山,所以再发放文字资料一方面是浪费另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到是一种学习压力。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案例呈现方式应该是第三种。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呈现案例,既可以是文字案例,也可以是图片或者影视资料案例,呈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让呈现出来的案例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比方说,幻灯片切换频率众口难调;不利于学生进行记录。当然,教师也可以将集中方式结合起来灵活使用。

  2.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步骤。案例呈现之后,首先是学生个人分析案例。其次是学生集体讨论案例。由于哲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进行《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案例教学时,应先给学生铺垫好理论知识,让学生先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哲学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通过案例进行深入学习。在学生个人分析案例时,教师可以适当干预,但是不能遇阻代庖。应让学生独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在个人努力下完成案例问题。这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锻炼。

  在《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这一框题的案例教学中,笔者使用了这样一个案例--"阿基米德定律--洗澡发现的定律":阿基米德是出生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他是古希腊着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曾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被称为"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生活的年代,古希腊辉煌的文化开始衰退,埃及的亚历山大城逐渐成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另一方面,意大利半岛上罗马共和国正在崛起,北非的迦太基也随之兴起,叙拉古城成为新旧势力交替时代的角斗场。对于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叙拉古赫农王"功不可没":

  叙拉古赫农王给了工匠一块金子,让工匠为他做一顶纯金的王冠。王冠做好之后尽管和原来的金子一样重,但是农王还是怀疑工匠参假,于是命令阿基米德帮他鉴定王冠是不是纯金的,但是不允许破坏王冠。这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阿基米德最初冥思苦想却也无计可施。

  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注意到自己的胳膊浮到水面,他的大脑中开始闪现出模糊不清的想法,他将胳膊完全放进水里,全身放松这时胳膊又一次浮到水面上。他从浴缸中站起来,看到浴缸四周的水位下降,当他再坐下去时,浴缸中的水位又上升了。他躺在浴缸中,水位则变得更高,而他感觉自己也变轻了。"对!一定是水对身体产生了向上的浮力才使身体感觉变轻了。"这一想法在阿基米德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他又把差不多同样大小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浴盆,浸入到水中。石块下沉到水里,但是他感觉到石块变轻。

  但是,对于木块来说,他必须要向下按着才能把它浸到水里。这表明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物体体积)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在水中感觉有多重一定与它的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有关。阿基米德又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便来到了王宫,在国王和大臣们的注视下,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密度不相同,从而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白银。

  这一实验的目的远远大于检测出工匠的"欺君之罪",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的定律(后人称为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一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设问:(1)在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之前,浮力定律是否存在?

  (2)什么是规律?它有哪些特点?

  呈现这一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和规律的特点。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在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之前浮力定律就是一直存在的。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但是究竟什么样的联系是"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于是,我继续追问学生:

  "喜鹊报喜,乌鸦叫丧是规律吗?""价值规律,新陈代谢是规律吗?""苹果落地是规律吗?是不是苹果一定会落地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规律吗?""太阳东升西落是规律吗?".学生通过思考以上几个问题可以得出: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是确定不移的联系;规律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学生个人分析案例完成后就进入了集体讨论环节。在集体讨论时,涉及到一个分组问题。以笔者在教育实习时听过一堂高中政治公开课为例,课堂上学生小组讨论十分活跃,很多学生为了给本组争取荣誉都积极进行思考主动回答和讨论问题。课下在与教师的交流中知道,分组也是有其中的诀窍的。该班共有 56 名学生,分成了七组,每组设组长一名。

  教师将班级里的活跃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中,当然,本小组成员位置都是临近的,方便学生讨论问题。一些"演说家"学生可以代表本小组同学发言,每个小组都有一些旁观者,但是为了配合大家的热情,也不得不跟着一起思考,提出看法。在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发言时,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

  首先,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不仅仅是学生的身体,而且是学生的思维参与到教学内容中来,他们才会觉得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一份子,才会把自己的自主精神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从而产生出学习能力与自主能力。"[16]

  哲学是充满思辨的学科,集体讨论和辩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经常给学生播放一些精彩的辩论会的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在"唇枪舌战"中体会思维的艺术与语言的力量,激发学生讨论和辩论的热情。

  其次,教师要保证讨论的方向。学生集体讨论的问题是在学生发言和讨论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冷场或者议题跑偏现象,这时,教师需要出手"救场".当冷场现象发生时可能是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想不起来或者思考应该如何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该给学生时间去思考,不要急于提醒学生或者找其他同学帮忙回答。当学生们讨论的议题跑偏时,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正轨上来,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过于粗暴的阻止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总结评价

  讨论结束后的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既要通过总结评价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又要点评学生的观点和思路,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在对学生观点的点评中,教师首先要纠正学生错误观点和表述,保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正确的。其次,教师要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分析思路上。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对案例和教材、教学目标有一个熟练的把握,同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案例的理解程度。指出的问题能够一语中的,让学生心悦诚服。此外,教师可以在总结评价环节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是不能将个人见解强加于学生之上,要允许学生提出反对意见。

  (三)课后巩固阶段

  "课堂教学的巩固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17]采用案例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教师需要采用一些与案例教学相适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整节课的内容,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学生在课后的巩固学习应该围绕结论的形成过程来进行,不应死记硬背理论内容,一般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来达到课后巩固的效果。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有利于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时应重点关注两个问题:首先,关注学生对于案例中关键信息的提取,准确找出案例中的矛盾问题。其次,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原理,利用所学的原理来解释问题。学生对案例中信息的提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于矛盾问题的洞察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利用所学原理来解释问题,体现了学生对于原理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以上两个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水平、理解偏差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案例分析报告的语言表达是否恰当、条例是否清晰。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以单独撰写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撰写,通过集体研讨的形式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以使报告内容更加详尽、充实,但是要避免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推诿,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现象。

  在案例教学的课后巩固阶段,教师也要在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基础之上,形成教师个人的案例分析报告。这个报告既是案例教学的总结也是反思。教师反思的内容包括:对案例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关于案例,教师要反思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过程,教师要反思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是否具备了参与案例讨论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反思自身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有效监控,在总结评价阶段是否客观准确。对于反思中发现的问题要思考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让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发挥其最大功效。

  下面一则案例"疯狂的生命"是在学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之后给学生布置的案例分析问题:1787 年,有一个叫菲利普的船长从墨西哥带了几支仙人掌在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由于澳大利亚的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开始几年仙人掌在澳大利亚非常招人喜欢,它生长迅速,浑身翠绿,春夏之交还会开出芬芳的花朵,因此常常被用作庭院的绿色篱笆。但是,它像是潘多拉盒子里逃出来的绿色小妖。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的蔓延开来,它的生命力极强随便丢下一片,它就能成长成一株。不久它侵占了牧场和农田,无论是多么干旱的地方多么贫瘠的土地,仙人掌都能茁壮成长。而且,由于仙人掌身上有刺,牛羊和袋鼠都不会吃它。到 1925 年,它们演化成了近 20 个品种,占领了大片的土地,成为当第一大灾难。

  澳大利亚政府一度也是无计可施。用割草机割,用压路机压,但是,它遇土就活,不怕干旱。各种现代化的机械和化学试剂,都无法遏止它疯长的势头。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之后,人们想到:为什么这些生命在自己的故乡能安分守己,规规矩矩地守着自己的领地,服从着生态平衡呢?

  因为在墨西哥,有一种专门吃仙人掌蜡质的小虫。仙人掌的蜡质被这种小虫吃了以后,就容易腐烂,生长就受到了抑止。于是,澳大利亚政府将这种小虫引入了国内,不久之后被仙人掌侵占的牧场又长出了绿草,大自然恢复了平衡。

  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

  (1)案例中存在的因果联系是什么?谁是原因?谁是结果?

  (2)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淆,又说任何一个现象既是原因,又是结果,是否矛盾?

  在这个案例分析中,第一个问题需要学生详细阅读案例并且找出其中的因果联系,考察学生对于案例中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以及对于案例的理解程度。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由案例引发的问题,进一步去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深入的认识因果联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