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家校合作教育问题的提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18 共597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第2部分】 家校合作教育问题的提出
【第3部分】阜新市某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分析
【第4部分】阜新市某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第5部分】改进小学家校合作的应对策略
【第6部分】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与缘起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从不同的空间、时间上几乎占据了学生的整个生活。因此,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疏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存在“隐患”.也就是说,一方面,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更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具体情况,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两者相互脱节,就会出现教育上的“盲区”,不利于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所以,只有学校、家长和教师步调一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互为衔接、互为补充的完整的科学的教育体系,教育才能成功。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人们円益关注的话题和焦点,重视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另一方面还应大力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与对策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⑴因此说,家庭是养育孩子的社会细胞,父母是孩子天然的思想启蒙者,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具有较大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修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2]这也充分说明了教育是一项多维度的系统工程。

  综上所述,如何更好地发挥家校合作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值得去研究的。我以此为研究课题,从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阜新市某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作以调查研究,并对现状进行剖析,从而提出改进和完善该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对策和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试图在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合作做了一个从理念上、到认知上的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调査分析的第一手材料。从数据分析中发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对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研究上,进一步加强对家校合作理论的积极探索。

  2.实践意义

  以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査与对策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从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入手,针对阜新市某所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进行调査研究。本研究以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的形式进行,用调査问卷的结果对阜新市某所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作以研究,从而提出改进和完善该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对策和可行性建议。以此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家校形成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三)概念界定

  对家校合作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应首先着眼于它的概念界定。对“家校合作”的名词解释,到现在仍就没有一个最为教育界普遍接受和釆纳的定义。较为常见的名词解释和基本表述有“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parent involvement”(家长参与)、“ 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一教师配合)等等。由于家校合作尚无一个统一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本研究就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给予一个基本的概念界定。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在本论文当中提到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孩子的父母或长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对自己的子女从思想上、行为上产生影响的活动。

  心理学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现代家庭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单元,更是一个人的教育单元。由于亲子关系,家长的人格、行为、习惯以及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父母、长辈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和常任教师。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的间隙与薄弱环节,它具有的早期性、及时性、灵活性、广泛性、长期性等特点,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本研究所指的小学教育又称基础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是7--13岁儿童。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

  学校教育的特点是具有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总之,学校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独特特点,而且正是这些特点保证了学校教育的高度有效性,使他在各种教育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

  3.家校合作

  (1)家校合作的内涵

  教育是一个多维度、系统的工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教育的子系统。

  本研究是指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学校的指导下,家庭、学校两种力量的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各自的释义及特点出发,对家校合作的内涵作如下阐述:

  第一,它主要通过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等渠道来实现。

  第二,是指家庭与学校在合作中的关系,即相互合作与配合,同时又具有职责分工,协调互补的特点。

  第三,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一切家校合作的活动都不能够偏离这个中心,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2)家校合作的基本特点

  一是目标的一致性。家庭和学校是两个独立的社会组织,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通过家校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做为唯一的目标。

  二是地位的平等性。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在家校合作中家庭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学校也应该尊重和配合家庭的做法。

  三是理解沟通性。在很多家长看来,家庭在家校合作中的任务就是参与,是义务而非权利;在许多学校看来,家校合作是学校工作的延伸,是相对次要的。

  这种缺乏沟通的合作,必将会给家校合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家校合作的效果。

  四是合作系统性。家校合作在开展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设置作保证,在严谨的机构制度下,由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开展。

  (四)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1)美国

  美国的家校合作发展非常具有代表性。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二个阶段:

  第一,在19世纪30年代的公共教育运动中,教育由家庭开始转向学校,直到1897年,“家长教师协会”建立,家长才正式介入子女教育。

  第二,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广泛开展《开端计划》(The HeadStartProject )o该计划强调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求学校必须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3]

  第二, 1974年,《公法93-380》规定,有联邦资助的学区和学校必须建立包括大量学生家长的咨询委员会。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明确赋予基础教育阶段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决策权,2001年,美国颁布了教育法案NCLB (No Child Left BehindAct)。

  (2)英国

  在1980年的《教育法》和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中都明确规定家校要密切合作,共同承担教育责任。未来十年教育规划《儿童计划--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在学校和家长以及其他儿童社会服务机构之间建立一种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⑷1998年,英国赫里福郡正式从家长中招聘“学习支持助手”(Learning Supporting Assistant),帮助教师对学生表现及成绩做出客观评价。[5]

  在苏格兰、比利时、法国、奥地利等国家基础教育阶段,家长均拥有择校权以及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决策权。[6]

  不断推进的家校合作实践也带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一是关于家校合作的效果研究。1994年,哈德森(Henderson)通过研究发现,当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时,可以产生如下结果:学生将获得更高的学校等级和更好的学业成绩;学生出勤率高,完成作业的情况好转;需要参加补习班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学校拥有学生更高的毕业率;学校升学率更高。[7]

  二是关于家长参与教育的层次研究。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将家校合作的方式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三类:第一,低层次的参与--合作方式主要有:学校开放日、参加家长会、家校联系簿、校报、电话通讯交流、班级博客等形式的合作。第二,高层次的参与--合作方式主要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捐资金等。第三,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一一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咨询委员会等形式。

  三是关于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研究。兰根布伦纳(M ? R ? Langenbrunner)和索恩伯格(K*R ?Thorn-bury)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家长角色分为二类:一类是支持者和学习者。一类是自愿参与者。一类是决策参与者,[8]

  四是关于家长参与教育的目的研究。美国学者戴维斯(D.Davies)主张,家校合作活动以其合作目的来划分:①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②促使家长参与其子女教育。③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教育。④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9]

  五是关于家校合作的实施要点研究。1998年4月,苏格兰、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等欧洲国家联合幵发了一项“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项目的研究”,该研究强调家校合作对孩子成长具有真正的意义和积极作用。并提出有效实施家校合作的五个要点:①如何吸引或鼓励家长支持;②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③在支持学校教育方面对家长进行培训;④家庭和学校达成一致;⑤家长参与学校评估。

  2.国内文献综述

  纵观新中国家校合作的历程,可以概括为: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兴于80年代,盛于21世纪。

  1956年,北京市教育局率先提出”学校应加强家长工作“的理念,并于次年在部分小学成立”家庭小组“,开始了家校合作的实践探索。文革期间中断。

  1980年,北京市教育局重启这项工作,成立”家庭教育研究会“,以领导社会、学校、家庭”二结合“教育工作。1983年,宣武区陶然亭小学和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先后创办家长学校。到1989年,北京市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中学有564所,小学有147.1所;建立家长学校的中学有321所,小学有K)17所。[11]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家校合作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2003年一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12]家校合作遂成为实践与研究的热点。

  关于国内家校合作研究,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国外的相关情况研究。王艳玲介绍了英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践的一种家校合作形式--”家长教学助手“.陈岭、王建梁对美国的PTA进行了深入研究;杨天平介绍了欧洲七国家校合作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与学习欧洲的先进经验打开了一扇窗口。

  一是国内的相关实践研究。上海学者刘峻对国内家校合作实践进行了研究,认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指导模式。20世纪80、90年代,家校合作基本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学校指导家庭,教师指导家长。”教师讲家长听“是这一阶段最为形象的写照。第二阶段为服务模式。随着家庭参与度的增力口,学校由指导者变为服务者,从原来的只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到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包括学习能力、个性特征、心理健康、品德修养、人际交往等;从只关心孩子的发展到孩子和家长的共同发展。刘华善认为家校合作,和谐亲子关系最为关键;上海市普陀区曹杨小学幵展的《亲子1十2》课程,对家庭教育课程化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与有益尝试。

  二是存在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宋广文、何非认为我国当前的家校合作存在二种情况:缺乏合作、合作失败、合作低效。要消除这些问题,必须从强化观念、家校互访、建立组织和幵办家长学校等四个方面对家校合作的实施进行优化;综上所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家校合作已日绩成熟,在制度层面上也比较完善。这些国家的政府非常重视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赋予家长较大的教育决策权。

  同时,注重开发家庭课程资源的价值,家长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反观国内,可以看出我国家校合作实践总体上还处于较低层次,基本上还未走出学校指导、家庭学习和学校主动、家庭被动的圈子,家长缺乏足够的教存参与权,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学校的有关要求。

  (五)研究思路、过程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人们R益关注的话题和焦点,重视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促使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更加有效地整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本研究从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入手,针对阜新市某所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以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的形式进行,用调查问卷的结果对阜新市某所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作以研究,从而提出改进和完善该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对策和可行性建议。

  2.调查工具的编制与调查活动的实施过程

  (1)调查工具的编制

  问卷在编制上分两大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用以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和层次;二是对该校家校合作信息的调查,共10个问题。问卷设计了四个维度:家校合作的认识层面、家校合作的内容、家校合作的方式、影响家校合作的主客观因素;(见表1-1)。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笔者设计了家长问卷(见附录一)和教师问卷(见附录二)

  (2)调查活动的实施过程

  本研究选择阜新市某小学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10月份,笔者到该校发放问卷,在1-6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家长问卷调查。随后,笔者对该校教师发放教师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5份,其中教师问卷35份,家长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25份,其中回收教师问卷35份,回收率为100%,回收家长问卷290份,回收率为96.7%.

  3.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研究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通过检索和整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作为理论依据来完成对本次的研究。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査法是本文研究过程中釆用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利用问卷中的问题对调査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手段。

  本研究选取阜新市某小学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解在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家长和教师两种问卷。在某小学1-6年级随机抽取共计300名家长,发放家长问卷;对1-6年级35名班主任发放教师问卷(见表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