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国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建设现状
3.1我国政府决策咨询机构概况
从1980年开始,我国有些地方党委政府先后成立了专职的决策咨询组织,以更好地实施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的省市党委或政府设立了决策咨询单位,一部分省级城市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决策咨询部门。这些决策咨询机构在人员、编制、经费等各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同时也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决策咨询机构的研究工作,纷纷出台相关规定,不断加强机构建设。比如,浙江省绍兴市、衢州市、山西省运城市、四川省达州市、湖北省武汉市等等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关于印发绍兴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的通知》、《关于加强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衢州市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制度的通知》等类似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决策咨询工作。
第二,明确决策咨询机构的职责。如山东省泰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受市政府委托,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对市政府有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建设、行政立法等方面的重要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和可行性论证。规定咨询委下设办公室和经济发展组、社会发展组、城建环保组、法律咨询组;咨询委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负责市政府各项咨询工作的综合协调、传达落实和日常工作;咨询委各咨询组均下设办公室,分别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政府调研室、市建设局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决策咨询任务的组织协调和调研服务;咨询委办公室原则上不新增编制,各咨询组办公室均设在所依托部门的相关科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人员编制由本单位内部调剂解决。同时规定咨询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三年,可连续聘任。
再如运城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作职责如下:(1)受政府委托,组织内部和外部有关专家,对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2)根据领导部署,组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政策及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跟踪调查,反馈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提出建议。(3)研究宏观经济发展动态。分析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发展前景和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综合运用提出意见和建议。(4)研究微观经济结构。对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进行分析,预测可能的市场引导方向和提供相关发展政策咨询。(5)参与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跟踪研究和超前研究;接受委托参与或组织对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发展规划制定。(6)研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一些特别突出、重大的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7)收集整理国内外,省内外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信息,以供政府领导在工作中随时使用。(8)咨询委员会设立专家库,重大决策、论证从专家库抽调人员进行。
第三,增强决策咨询机构的职能。比如山西省运城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既可以发挥官方作用,组织内部和外部有关专家,对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以及产业政策导向等。
第四,咨询活动的效能显着。一方面决策研究机构通过信息调研、分析,在掌握决策对象、把握决策目标、跟踪决策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建议和方案,对政府决策发挥了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领导人开始倚重智囊团、思想库和智囊人才的参谋作用。地方政府决策层不但听取政策研究室、党校、研究中心等机构的意见,也注重党内专家的意见、党外专家的建议,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与知名学者保持接触,倾听他们的批评意见,或者主动向他们征询意见、交流看法。各种智囊机构的专题研究,已经把研究的触角伸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地方、各行各业,把握着时代进步的脉搏,使得中国的改革充满厂活力。
3.2我国政府决策咨询机构作用
一、科学预测作用。科学预测是各级政府领导工作中为了正确地做出决策和有效地控制事物的发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方法和逻辑研究所进行的推测或预见未来的认识活动。一直以来,政府决策咨询机构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向决策者提出各种战略性发展意见,辅助决策者们确定各种政策实施的目标、发展策略等。
二、思想库作用。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实际起到了“思想库”的作用。在领导决策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根据决策者的意图和要求,为决策者通盘提出多种方案供其选择,而且还对各个方案进行优劣势比照分析,作出利弊得失的说明,供领导决策时择优选择,即:进行科学预测、提出战略性建议、制定多种可行性备选方案,参与决策讨论等任务,弥补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这些决策咨询单位向政府的决策者们提供可行性比较强的创新性计划或方案的时候,还能够跟踪调查正在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决策的实际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和研究,总结得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为决策者们修改完。善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政府的决策咨询单位的服务工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为的党委、政府领导的政策决策咨询提供服务,二是为党委与政府的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对重点项目的可行性开展研究与论证,四是开展确定的开列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五是协助政府出台并执行大项目的计划与方案。
三、“诊断”作用。作为咨询的第一功能,“诊断”就如同人生病就医一样,医生总要先对患者进行切脉、化验、检查等一系列诊断工作以后,才能判断病情、对症下药。“诊断”在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过程中被广泛采用。各级决策咨询机构通过与决策部门及时沟通信息,对决策前或执行过程中交叉性很强的问题进行“诊断”,密切围绕着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民生改善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综合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及时发现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四、社会教育和人才培训的作用。各类决策咨询机构通过出版专着、期刊、研究报告等不同方式,分析社会发展问题,揭示社会发展方向,普及中央决策精神与思想,起到减缓社会改革阻力和振奋精神的作用。许多决策咨询机构承担了咨询专业培训任务,初步形成了包括党政部门所属决策咨询培训中心、专业协会与咨询公司培训中心等在内的人才咨询专业知识培训系统。党校系统、各级行政管理学院以及国内着名大学的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系,先后开设了政策科学、领导科学、决策学、管理学、人才学等理论课程,例如北京大学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中设置公共政策研究方向。
五、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要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特别是要重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大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决策咨询研究与服务的综合能力。其次,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力争打造一个行事规范有效、充满活力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
3.3我国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功能发挥不足表现
第一,因为决策咨询程序的规范不足,不能全程参加决策咨询活动。当前,我国政府的决策咨询单位主要是通过幵展政府指定的经济社会民生课题研究、对政府拟推行的政策提出意见或建议、开展重大重要课题的论证评估等方式来提供咨询服务。但是因为目前决策咨询程序还不规范,这些机构不能全程参与其中,作用发挥也就因此不足。
第二,决策咨询的机制不完善,政府决策咨询机构与决策者间缺乏互动。由于我工作机制不完善,人员不足,缺乏有效组织,因此尚不能建立决策者与咨询专家相互间的流畅交流平台,使得决策咨询研究与决策之间不能很好地融合,导致咨询效果不佳。再者决策咨询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未建立,专家相互间的交流沟通不足。因为咨询专家分属不同的领域、部门、行业,相互间不熟悉、不了解,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交流,咨询专家在开展研究过程中也多依靠各自的团队为主要班底,仅对各自感兴趣或了解的课题幵展相关研究,对政府关心的重大重要的经济社会民生课题可能关注力度不够,因此咨询效果也大大折扣。
第三,党委和政府领导对决策咨询工作不能高度重视,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导致咨询专家的主动性不足。因为领导对咨询工作的缺乏足够的重视,决策咨询机构和咨询专家不能全面参与决策咨询工作,无法形成大的影响力,所以他们的热情不够,应有的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还有,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些较好或很好的意见或建议,也未必能得到决策者的采纳和重视,不同程度地打击了专家们的积极性。
第四,政府决策咨询机构一般都是党委、政府的附属机构,与党委、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独立性较差。比如浙江省慈溪市决策咨询卫员会是市委、市政府为推近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提高决策质量和施政效率而建立的决策咨询机构。
3.4我国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功能发挥影响因素
一、官办色彩严重,独立性较差。官方发挥巨大的资源优势包办了我国主要的咨询研究机构,并通过人事、财政等手段控制着这些咨询研究机构。它们因为依托在特定的政治架构下,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又因为受到体制的条条框框、部门的条块分割的影响,运行的机制缺乏灵活性。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机构在人事、财政等方面收到了严重的限制。这也就决定了它们不得不服从于某些部门或某些利益的意志幵展指定研究,而不能自行开展社会焦点问题的研究。这也就决定了这些机构不太可能提出科学性与合理性较强的建议或意见。
二、政府咨询偏向“个体”.提供咨询服务的专家或相关机构容易按照自身的兴趣与喜好,向党委与政府提供咨询时特意强调自身所熟悉或感兴趣的方面,而对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方面则不予过多着力。还有就是关于独体咨询无须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专家建议仍采取个体、派别的方式,影响和效果并不理想,即使一些决策有了专家或咨询机构的服务也会出现失误,导致一种智慧资源的浪费。
三、政府决策咨询机构的法律定位缺失。总的来讲,政府决策咨询机构虽然都是地方党委、政府设立的,有的甚至享有明确的行政级别,但是这些公办的决策咨询机构发挥作用,专家对政府决策进行建言,在法律法规上都缺少足够的支撑。虽然我国及部分省市的法律、地方法规原则上规定了公民参与政治管理、社会管理的权力,但是如何行使并无明确措施,这在法律上导致政府决策咨询机构缺乏法律支撑,始终摆不脱行政指令的意味。对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政府决策咨询机构来讲,就更处于递旭:的境地。因为我国规定任何民间社团组织都要在民政部门进行注册,而且必须依托于某一个部门才能注册,否则不予登记注册。这个问题的解决十分迫切。
四、专家咨询实施过程的不规范性。表现在:一是确定决策咨询事项的随意性。在许多地方,究竟哪些决策事项需要经过专家咨询论证,既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也缺乏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集体决议,这些事项能否确定为必须经过专家咨询的重大决策事项,完全取决于主要领导的感情好恶和主观选择。二是确定是否征求专家意见的随意性。对重大决策事项的咨询,有些地方领导想请专家就请,不想请就不请;想请哪方面的就请哪方面的,愿意请谁就请谁,存在很强的主观随意性。三是对专家咨询最终形成意见选择上的随意性。对专家组形成的咨询意见,愿意采用就采用,不愿意釆用就当没听见,任意取舍,无章可循。有些决策者甚至听不进不同意见,专挑“听话”的专家,用来印证领导意图,存在“作秀”和“捧场”的成分,使专家咨询流于形式,导致决策不科学、不民主,不按规程办事。
五、专家咨询操作技术的欠科学性。运用专家咨询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单一、落后,往往多是通过专家个体咨询,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传统咨询形式,还没有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专家咨询工作中来,缺乏综合性的系统分析和专业性的定性、定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咨询结果、咨询方向的主观随意性。同时,选择专家的方法、手段比较落后,选择方式比较单一,大多通过熟人介绍、上下级联系等方式来确定咨询专家,往往局限于上级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却忽视了某些部门、单位、基层的技术能人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企业家等一批“土专家”的重要作用,致使专家组的人员素质、知识结构等不尽合理、不尽完善。
六、咨询意见实施结果的欠实效性。专家咨询意见的最终选择和落实,取决于决策主体的自身素质,取决于决策咨询规则程序的健全和完善。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领导干部的素质不高,没有建立完善和落实好相关的决策咨询的制度规定,一方面导致一些好的专家意见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导致某些专家的咨询方案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具有比较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存在专家意见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七、专家咨询事后监督的不延续性。在如何让专家继续参与党委、政府决策方案的实施过程,继续发挥参谋咨询作用,缺乏制度延伸和政策延续。特别是在前置策划与决策、过程督导与监控、后期检验与评估三个主要环节中,缺乏相关制度规定和工作实践,没有发挥专家学者对决策事项的跟进指导、监督、检验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