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国外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医患之间的矛盾就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高度关注。1951年,塔尔科特·帕森斯在其所着的《社会系统》一书中指出,社会功能模型是复杂的,而病人角色理论也得以出现[4].在书中,其对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医生对患者健康问题的处理水平决定了双方的关系。医患之间需要加强合作,才能确保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但在社会现实中,两者却因为角色的不同而导致了理解上的冲突。从症状轻重的角度来看,萨斯和荷伦德在 1956 年提出了三种模式的观点,分别是主被动模式、指导与合作的模式以及彼此参与的模式。随着这三种模式的出现,医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便有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从而极大的缓解了医患双方的关系。通常来讲,这种关系模式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2002 年,RobinsonG 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对相同的诊疗结果持有不同看法时,医生和患者由于在专业知识和切身利益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这一诊疗结果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5] .
而戴维·海斯和鲍蒂斯塔的研究则是另辟跷径,他们对医患之间的关系用互动来阐述,认为患者在对医生的治疗措施提出修正时,说明双方存在协商的可能,因此双方就不再是命令与执行的木讷关系。随后,还有很多的学者做出了不尽相同的研究,比如Allman 等人就认为沟通和交流在医患双方之间就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当医生与患者不同环节出现分歧时,就会给双方带来摩擦和冲突[6].埃里克·卡斯尔认为,只要信息的稳定性有所保障,同时又能够为治疗提供基础保障和改善医患关系,那么便可以在医疗环境中作为重要的治疗工具使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受文化素养的影响,是威廉·马德森所侧重的研究领域,其认为:在现阶段的医学环境中,科学技术是基本保障,因此对患者的规范和价值观就有相应的要求,但人数众多的患者由于来自不同的领域,因此其文化素养也就不尽相同,从而成为了医患矛盾的隐患。而医生收费因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则是 1993 年由美国经济学家 Sherman Folland 等人所研究的,其结合相关的证据提出,在医生收费的信息透明度上,医生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而患者更多的时候是处于劣势地位。在 Stephen Shmanske 于 1996 年提出的观点中则认为:医疗服务的交易形式具有特殊性,比如道德因素的隐患、信息透明度不高、垄断的市场地位等,因此医疗服务与其他服务形式是没有可比性的。Akira Kurimoto 在 2004年提出:“由于患者无法选择或者缺少信息,因此其在医患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也是不利的[7].在传统意义上,医生的意见是不可逆的。由于患者对疾病的专业知识缺乏认知,往往只能通过医疗广告来获取微不足道的信息,因此只要患者确定了医疗机构,就很难再重新选择,而不在报销范围内的费用就需要自己承担。”随着医疗行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医患关系就更加紧张,因此美国的相关专家就开始了对医患冲突的实证性研究。盖洛普在 1989 年对美国的全民调查显示:患者认为等待时间过长的被调查者占据了 75%,而觉得医生过于关注经济效益的占 67%,还有超过半数的受访对象认为医生的态度呈现下滑趋势[8].而在患者对医生态度的变化这个问题上,超过半数的人表示一如既往的尊重医生,而由于医生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和对病人态度的漠视等因素影响,有接近三成的受访对象表示对医生的尊重大不如前,紧有 14%的受访对象认为对医生的尊重优于以前,但这部分群体大部分是对医生的依赖感更强。综上所述,人们对医生的印象相比以前出现了更多的不满,甚至认为医学的商业化更加明显。关于医患关系的历史渊源,Edward Shorter 在 1991 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先是对医学职业的发展做了阐述,认为历史上的医生是不受人尊重的,而现在则因为具备了较高的科学化水平,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尊重[9].在 Edward Shorter 看来,医患之间互爱互信的理想关系已经远去;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也变得更加陌生;从患者的角度来看,也不再是以前惟命是从的接受医生的治疗,而是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消费者,因此对自身的身体健康就希望拥有更多的话语权[10].同时,医疗费用的居高不下也不容忽视,由于医疗行业的薪酬较高,并且一部分医务工作者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傲慢,加之医生对卫生制度改革的抵制,使得患者不再对医生有信任感。受上述因素影响,肖特才会认为美国的医患关系已经日趋恶化。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001 年,《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问答》出版,书中对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所出现的问题汇总为以下四点:首先是增长过快的医疗费用,极大的抑制了老百姓的健康诉求,传统的医疗体系不再适用;其次,医疗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不断激化的无序竞争导致医疗体系功能紊乱;再次,层出不穷的医疗纠纷导致了医患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从而使得人们不再信任医疗卫生行业;最后,部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缺失,持续下降的职业吸引力导致了人才的匮乏。可见,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了卫生领域四大难题之一。21 世纪次年,来自南京医科大的专家学者利用 4 个月的时间对医患关系和医德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认可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的仅过半数,为56.92%,而满意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则为 44.21%,而信任医护人员的患者则不足半数;通过对医护人员的调查来看,仅有 25.96%的受访对象认为医生与患者之间是彼此信任的[11].广东省和广州市的两级精神文明委员会于 2001 年底对省内的二十个行业做了主题调查,在这次题为“窗口行业网上行风评议”的主题调查中,有三成以上的受访对象对卫生行业表达了不满,为此次所调查行业之首。杨同卫指出:由于医患关系的特殊性,使得彼此之间的信息结构无法形成对称,而相关的伦理问题也是由于这种不对称性得来。就这个问题,李大平认为,之所以出现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因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医生会不同程度的对病人隐瞒相关信息。
随着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全面实施,医患之间的冲突也就日趋明显。政府的思路是政策多于资金,让改革后的医疗体制具备“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和有活力”的特色。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约束的缺失;同时,医疗市场的垄断性特点也使得无法形成竞争。因此,需要在医疗体制的角度上研究现阶段的医患关系和矛盾。唐程兰(2012)认为现阶段我国对医疗卫生资源依然无法形成足够的投入,导致了医疗卫生总的资源供给量无法满足需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院以药养医现象突出等问题[12].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有关医患关系以及公共医疗卫生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完成资料的采集,通过对众多专业资料的充分借鉴,确保了本文的研究更加准确,并且具备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调查问卷研究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 100 名就诊病患或家属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汇总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总结归纳法:总结众多相关的研究课题后予以整理,结合不同学科的相关依据,展开综合性的归纳分析,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发掘更具新意的研究资料,确保实践更具可行性。
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方法:对产生紧张医患关系的最终根源进行理论分析,首先从理论上解决政府在解决这一矛盾应当履行的责任,然后在理论指导下作实证分析,进一步指出政府该怎么做。
1.4.2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透过广州市的医患关系来展开的,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为本文的引言。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从而确立了本文研究问题的切入。
第二部分 调查问卷分析,通过对 100 名医生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汇总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第三部分 为广州市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对其现象的存在及发展进行探讨。
第四部分 透过对现状的深入分析,发现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相关因素。
第五部分 全面探讨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提出改善医患之间紧张关系的措施。
1.5 概念
所谓医患关系,指的是在医疗环境中特定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狭义方面来说,就是在医生为患者进行医疗救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关系。西格里斯作为知名的医史学家,认为“医学是服务于社会的,它不应该是通过治疗来确保患病机体得以痊愈这一单一功能;医学的最终目的是让痊愈后的患者能够对环境形成较强适应能力,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无论何种医学形式,都是由医生和患者组成的,亦或是两个角色所代表的相应群体”.从广义的方面来说,医患关系体现了医学群体和病患群体在疾病防治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可见医患关系不仅是一种人际关系,更是一种社会关系。
医患纠纷,医患纠纷指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纠纷。医患纠纷包括基于医疗过错争议产生的医疗纠纷,也包括与医疗过错无关的其他医患纠纷(如欠付医疗费的纠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