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市民诉求对政府公共管理效能的影响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08 共401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大连政府服务方式和民意诉求解决机制创新
【第2部分】 市民诉求对政府公共管理效能的影响绪论
【第3部分】市民诉求的内涵及其特点
【第4部分】大连民意网工作机制
【第5部分】国内外市民诉求解决机制的探索
【第6部分】利用市民诉求反馈机制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效能的对策、结论及参考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诉求表达机制是指能使公民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和方法将自己的利益诉求向政府和社会表达出来,以维护和实现自身合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利益的一系列关系和作用机理。诉求表达机制的完善与否,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我国阶层分化加剧、不同利益群体形成、各阶层的利益群体诉求表达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时期,诉求表达机制是否健全,是否能满足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的诉求表达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程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程度[1]。我国传统的民意表达机制主要通过三种渠道体现的,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和司法制度。目前,这三种制度在设计上都没有满足充分表达民意这一要求。

  其中信访制度是中国特色的一个社会救助体系,是与老百姓联系最紧密,无时无刻不采用的一种表达渠道。它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听取广大群众意见,为国家建言献策;一是反映群众利益需求。然而,时下信访制度发展到今天,第一个功能基本消失,只剩下利益诉求的基本渠道。基层信访局,往往门庭冷落,民众碰到问题时,由于市场化的诉求表达成本过高,或担心遭到更大的打击和抱负,基层法院、律师等正规化表达渠道基本失效。最常见的做法是,民众往往选择“越地盘申诉”,即直接找到权力级别更高的地方官,在各个城市政府门口,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很多上访民众[2]。

  党的十八大要求:“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从目前来看,各地区为维护民意表达,提高公共决策质量,提升公共管理效能,采取了许多开宗明义的尝试,各地涌现出诸如民主恳谈、价格听证、决策前的民意调查、人民意见征集、市民评议政府等公众参与和诉求表达新渠道。除了积极参与公共决策,主动进入政府体制内或要求基层自治权、决策权的尝试也开始出现,如参选人大代表、业委会的建立健全等。许多地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发挥网络问政的效能,在全面打造高效政府方面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大连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之地,一直走在地区改革发展的前列,当前,我市已经步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期、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凸显期。各方面的民意诉求激增,诉求的多样性、复杂性趋势明显。这期间,以网络为载体的“大连民意网”,为适应人民群众诉求多元化、复杂化的形势,更加全面、直接地了解社情民意,及时主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目前来看,这个渠道承担群众意见的征集、汇总、分拨、办理、反馈,党政机关的监督、评议,以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各种事项办理督查等职责,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要平台。

  1.1.2 研究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新变化,公众对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并逐渐渗透到政府的行政管理领域中。在这一背景下,公众权利意识不断提升、利益诉求趋于多元化,其反应问题更趋于理性,在房价、物价、收入分配和社保改革等民生老问题的基础上,不时拓展出一些纷繁复杂的新问题,尽管多年来,在这些领域的改革探索一直在进行,但是,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在内的种种因素,既在思路上对改革探索形成了困扰,也在改革探索的时机、力度把握上造成了影响。一个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与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的形成,正在互相促进。

  (一)充分的民意诉求表达有利于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广开言路、倾听民意,让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顺畅表达,这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特征。由于社会成员的社会分工不同,利益要求也就不同。平衡好这些利益关系,须以民意的充分表达为前提。民意表达能够提供社情民意,反映广大民众的意见与要求,从而为决策层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决策更切合实际,更好地解决民众问题,满足民众需要,也使决策易于为民众接受,减少决策在执行中的阻力[3]。

  (二)有效的民意表达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公民的政策参与意识和利益诉求日益凸显。疏忽民意、阻碍民意表达往往成为群体事件的导火索。地方政府了解民意、吸纳民意,培育和建构社会诉求解决机制,有利于排解民怨与不满。正如邓小平所说:“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27 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因此,地方政府保障民意表达的权利,拓宽民意表达渠道,营造民众表达自由的政治环境,是地方政府政策决策有效实施的政治前提。

  (三)保障民意表达能够提高地方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在于它必须得到公众的认可。如果缺乏来自目标群体的认同,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基础就会削弱。要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必须尊重公民在政策制定过程的民意表达和广泛参与。充分的民意表达和政府的积极回应,是缩短公民与决策者之间距离的有效方法,也是减少政府与受损群体发生冲突的重要途径。

  因此,积极探索民意诉求的有效表达,并不断尝试以提高民意解决的满意度有助于推行政管理效能的稳步提升。对我市来说,必须抓住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机,攻坚克难,找准最适合我市发展实际的民意诉求解决机制,不断完善和补充,对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率先全面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市民诉求的内涵及其特点

  市民诉求机制,具体是指加强各社会共同体、社会组织交流,增强与群众沟通,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公民所反映问题的机制;也是公民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和方式,表达自身需求和意见,以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机制[5]。其特点表现为:

  2.1 诉求的多样化

  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诉求主体逐渐增多,公民需求呈多样化格局。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条件的影响,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需求无法实现完全满足。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 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 GDP 以每年接近于 10%的速度增长,GDP 增长近14 倍,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30 年来我们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虽然增长了 6.7 倍,但仍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甚至社会工资总额占 GDP 比重呈下降趋势,2007 年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指出,1990-2005 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例从 53.4%降低到 41.4%,降低了 12 个百分点[6]。实际上,随着近两年物价的持续攀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缩水。社会的分配不均,老百姓手中的货币持续贬值、仇富心里的日渐加深,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漏病层出,以高房价绑架的各级 GDP 增长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并愈演愈烈,外在和内在压力迫使我们政府在纵向的改革上持续推进,利益格局的调整越来越深刻地触及到传统体制的刚性部分,越来越深刻地触及到与人民群众现实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的环节。

  当政府推出改革发展政策措施时,可能会使绝大部分群众受益,但由于地区、行业、阶层、群体的不同,少数群众利益也有可能受损,各种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特别是当今资讯高速发展并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以全媒体时代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每日的信息量呈爆炸式井喷,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影响、渠道扩大、程度加深,这一切的变化和影响势必将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进一步引起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利益诉求的多样化。

  2.2 公民诉求的内涵

  建国以来,公众诉求主要涉及的是自身当前的利益矛盾冲突,多数是与自身直接相关的物质利益问题。如农村的土地承包和山林田界纠纷、城镇的房屋拆迁等等。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除了物质的需求外,其他方面的需求也被激活,小到用水、用电,大到城市建设规划、行业发展,诉求群体都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引起注意。呈现出物质诉求与政治诉求、权利诉求相交织的态势。

  2.3 诉求群体的特点

  受限于阶层、地域等,利益表达上存在“有利与不利群体”,相比一般人群,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的高阶层人群基本享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各种表达渠道,他们往往善于抓住主要方面,能一针见血,找到弊政,提出可行意见,效果突出。相比于农村人群,城市人群的利益诉求多元化、立体化、复杂化,其表达更加充分,更为直接,因此也造成了多年来他们在涉及利益分配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

  2.4 利益诉求的个体性

  公民作为复合型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只要合乎法律,每一种声音都可以有其空间,每一种利益表达都有其合理性,每一次诉求都应有其回应,公民利益诉求呈现出不被代表的要求和倾向,个体利益的注重先于群体利益,在公民诉求的背后,对应的是诉求优先被回应,得到满足[7]。当多个公民诉求汇聚起来反映特定的倾向时,就需要我们政府的足够重视,时刻关注,使社会大部分公众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好地在政府各项改革建设中体现以民为本的方针,在百姓与政府间构筑亲密的桥梁,让我们的政党更有活力、更加亲民。

  2.5 利益表达的两个方面

  在处理市民诉求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在尽全力解决完一个诉求时,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而这一个问题是我们处理该诉求的相反方面。如有群众反映小区周边菜市场占道经营影响居民休息,同时破坏了环境卫生,当我们下大力联合多部门将该菜市场搬迁后,许多群众又反映,搬迁后的菜市场给他们买菜造成了困扰,要走很远的路,上岁数的人不方便,买菜难问题又出现了。这种矛盾的出现可以认为是公民表达的理性化和非理性化倾向的同时存在和相互交替,是再正常不过的。这也是政府工作应该努力研究的方向,如何使诉求表达兼顾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让政府的政策措施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受益,是值得认真思虑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