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铜川市林业产业发展及建设模式的建议
陕西省铜川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环境的和谐,原有的粗放式发展正逐渐改变.环境的恶化,对铜川市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铜川市新时期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涉及面广、触及点多、社会影响大,必须要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把它纳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整体规划,把如何保障林业建设的顺利高效作为林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来研究,因此,铜川市各单位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要进行协调,做到以人为本、长远考虑、统筹兼顾、稳妥推进,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良性发展.铜川市林业建设模式应用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现存在的问题是,目前铜川市这些林业建设模式的展现,还是一种自发的,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领导.如果将现有的经验技术有组织的进行全面推广,并对新的模式进行开发,必然促进林业经济建设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在生态林业的开掘中, 并非层次越多,时空变化越复杂,其效益就越大, 应从以下入手:
4.1 抓住林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植树造林
林业的内涵和外延是指,为进迚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迚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实现各种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事业(刘金龙,2002;云正明,1990).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份、多层次,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方针要因地制宜,山区采取以林为主的综合发展,并立足本地产品和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粗精结合的加工工业体系;林区则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实行轮封、轮造、轮放办法,使眼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林业是生态的重点、绿色的代表,必须紧紧抓住林业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把科学发展现代林业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科学发展生态林业、创新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和谐林业,努力建设林业强省,争当全国林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要认清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外延,强调生态林业的综合性,生态林业不是就林业发展林业,而是一个林业生产体系,以林业为主体和基础,在地域、空间布局上多样化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以林业为主体的农林牧副渔加工等相结合的格局(云正明,1990;刘永敏,2002).重点抓 10 个千亩以上的人工造林示范点,全面抓好城市绿化、通道绿化、景区绿化、流域绿化、家园绿化等绿化陕西省铜川市"五大工程".
坚持按规划组织实施,落实年度任务、资金.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严禁擅自修改规划,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实行专项检查与经常性指导监督相结合,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目标的完成.创新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仆林 "、"曙光林 "等各类纪念林营造活动.查漏补缺,力争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开工建设铜川植物园.开展以树文化、花卉文化、野生动物文化、湿地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森林文化活动,年内建成一个省级(玉华宫)、两个市级(香山、太安)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玉华宫森林冰雪游、照金-香山生态文化游、药王山养生保健游为主题,打造特色森林旅游品牌.以生态文化载体为平台,举办生态摄影、书法、绘画展,生态笔会、生态文艺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认知生态.第一,要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二,突出建设稳定安全的绿色生态屏障.第三,千方百计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第四,突出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第五,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机制.
4.2 注重"三大"效益,探索林业生态建设新模式
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经济多样化和生态平衡的环境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生态林业的建设,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生态建设新模式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对水利工程使用寿命都有巨大作用,对农牧畜产、稳产起到屏障作用.
在进行种间不同类型的组装时应充分考虑其物种间的耳利.合理搭配,如植物的阴性和阳性、深根和浅根、长效和短效、生长发有早和晚等相结合,注意调节和控制好植物间的水分、养分、光照、空间的竞争.种间相克的物种不能组装在同一生态位中.本文研究了 5 种生态林业建设模式,但由于林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明显,自然界生态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决非能用几个模式全部归纳概括,往往因模式原有的依据条件不同而模拟失败,给模式的应用推广带来障碍.
生态林业建设模式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我们研究陕西省铜川市生态林业建设模式不能对模式生搬硬套,重点是生态林业建设模式所表达的思想和方法,除非生态环境条件与本研究模式中的条件非常类似,一般要注意地域性,即因地制宜地借用上述生态林业建设模式的思想和方法.注意规模经济,生态林业建设模式大多是根据食物链原理组建起来的,包括许多链环节,铜川市的山地丘陵由于技术目前比较落后,很难把链条的许多环节完全连接起来,应集中技术与资金,扩大规模,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抓好生态林业建设;技术缺乏的地方,可找一个科研部门作为依托来进行.
生态林业建设模式主要是在生态与经济问题均较严峻的情况下开展的,丘陵山区人民生态意识淡薄、造林周期长,加上资金、技术不足,要同时解决生态和经济问题是不容易的,只有充分认识并正视这些难度,才可能使生态林业建设奏效(唐华俊,2013),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铜川市新栽 0.33 万 hm2,改造提高 0.33 万 hm2.重点抓好 5 个千亩以上的核桃林带建设和 10 个百亩以上高标准干杂果经济林示范园建设.普及干杂果五项关键技术,技术推广面积达到 2 万 hm2以上,技术到位率 80%以上,培训林农 1.5 万人次,全市建成 10 个科技示范基地、10 个干杂果专业村、100 个科技示范户.
4.3 加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强化"科技兴林"战略
农业科技部门和当地政府要充分利用宣传工具,普及生态林业建设模式知识, 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一批高水平的生态林业建设模式队伍(李文华,1991;唐华俊,2013;邓礼发,2003),进行实地指导和无偿服务,并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以利于生态林业建设模式的顺利推广.如对生态林业建设模式生产的产品允许自由购销,并在收购价上给予优惠;在税收上,按扶持发展、培植税源的原则酌情处理;对开发性项目,在贷款、利率上实行优先照顾;生态林业建设模式的技术、信息、疫病防治等各项服务实行无偿和抵偿,对生态林业建设模式的建材、原料、饲料、良种、农药、化肥、薄膜等物资力求保证供应等.加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因为林业建设员工平时的工作较为繁忙,完全脱产来学习的时间非常少,各单位可以实施上午工作、下午学习的形式,为林业建设人员开展多种多样的专业培训班与技术交流活动,或举办业务知识、工程规范等多方面的学习课,从而让林业建设人员可以对工作情况与重要性有着充分的掌握,能够学习到优秀的林业建设知识与新技术.强化"科技兴林、服务群众、做强产业",开展"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林业基层单位和农户,问需于民,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帮助林农科学规划设计,合理选择树种品种,推广林业实用技术,传授经营管理先进理念,调查研究,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在林地林木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方面提供服务,铜川市抓好 8 个规范、有效运行的林业专业合作社,为林农发展、壮大产业提供配套服务.按照适地、优生、效益的原则,推进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突出名优新特经济林苗木、花卉的引进、繁育和推广,每个国有林场建设 2hm2以上经济林苗圃,全市建成千亩(66.7hm2)种苗基地.支持发展林下经济,鼓励林粮间作、林禽共养、复合经营、休闲观光等生态保护和高效经济紧密结合的多种经营模式,抓好 20 个林下经济示范点.